- [索引号]11S001/ZK-2025-000002
- [有效性] 现行有效
- [文种分类] 通知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文机关]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密政办〔2025〕2号
- [标题]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密云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系列行动计划》的通知
- [成文日期] 2025-03-05
- [发布日期] 2025-03-05
- [实施日期] 2025-03-05
- [失效日期]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密云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系列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京市密云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2025年系列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5〕3号)相关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密云区生态环境质量,现制定《北京市密云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系列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保水、护山、守规、兴城”总体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保水富民、绿色发展、特色一流,有序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美丽北京、谱写现代化建设密云篇章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按照巩固成效、科学可达的原则,确定2025年主要目标为: 全区及各镇街(地区)、中关村密云园尽最大努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区级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27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重污染天数控制在3天以内。全年降尘量控制在4.5吨/平方公里·月左右(扣除沙尘影响);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达到100%,消除劣Ⅴ类水体断面;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全区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达到市级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力争稳中向好。
三、主要措施
行动计划包括五部分100项重点任务。
(一)蓝天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
蓝天保卫战共30项重点任务。一是以车(械)“含绿量”提升为重点,推动结构减排。大力推动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加快重点行业车新能源化,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严格在用车(械)管理。二是以企业“含绿量”提升为主线,推动工程减排。推动企业“含绿量”提升,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产品,深化重点行业治理,推动重点产业园区绿色升级。三是以城市精细治理为抓手,推动管理减排。严格落实扬尘管控责任,强化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管控,以及面源污染管控。四是开展“含绿量”提升区级示范,推动创新引领。实施印刷行业治理设施智慧化监控试点,组织实施交通噪声、商业固定设备噪声、公共场所文体娱乐活动噪声治理。五是加强大气环境治理保障支撑。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督导和监管执法。
(二)碧水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
碧水保卫战共22项重点任务,持续加强密云水库保护,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区域协同治理,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开展全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组织水源地专项执法和日常监管,完成乡镇级水源保护区补充划定;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推进地下水超采,健全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体系,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二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实施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再生水配置利用能力,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监管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污许可证单位执行报告提交率审核,落实市级水生态区域补偿暂行办法,持续完善水生态环境领域“三监联动”,巩固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三是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潮白河流域生态补水,推进水土保护和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四是加强汛期污染防治。强化汛期分析研判与应急处置,开展雨污混接错接巡查整治,持续开展“清管行动”,开展雨后入河排口排污检查,严厉打击污水直排、借雨偷排行为。
(三)净土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共15项重点任务。一是有效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全面管控优先监管地块,加强工业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重点单位环境管理,预防工业园区土壤环境污染,完善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监管机制。二是有效保障农用地安全利用。深入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更新农用地类别,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完成重金属污染溯源,防控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深化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是持续完善未利用地保护管理。完善未利用地闭合管控,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四是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提升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五是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共享土壤污染防治信息,按季度开展部门评价。
(四)应对气候变化2025年行动计划
应对气候变化共18项重点任务,主要围绕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气候适应性建设、综合保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一是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制度。深化落实《北京市密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碳排放核算评价,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协同减排。二是推动重点领域实施减碳行动。大力开展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加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落实北京市供热系统低碳绿色转型方案;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控制农业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三是加强气候适应性建设。开展“海绵校园”“海绵公园”“海绵道路”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构建生态廊道和城市建设相互交融的空间格局;健全覆盖全区的气象监测和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四是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开展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强化气候变化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推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力度,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干部培训,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五)生态保护2025年行动计划
生态保护共15项重点任务,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目标,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一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护重点生物遗传资源;加强执法检查。二是维护生态空间格局稳定性。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监督管理,做好人类活动问题线索核实处理;加强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监督;统筹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态监测。三是促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生态协同治理;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开展GEP-R核算结果应用;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