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准确领会理念精神,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不断推动法治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在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担当尽责。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法律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学习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引导全体职工牢记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品牌队伍。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推动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持续推行告知承诺制,通过减材料、优服务等措施,促进审批业务快速高效办理,已落实告知承诺制事项592项。大力推进“减事项、减证明、减中介、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区级全部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结果证照“免费寄递”,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达到0.3以下,中心设置自助服务区,配备电脑、自助机和打印机方便企业群众办理业务。
二是组织各相关部门和镇街(地区)召开2024年度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培训会,对“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操作和填报要求进行规范和讲解。所有事项依法依规设定和规范实施,要素规范填报,办事指南展示准确齐全。定期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核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截至目前,修改政务服务事项要素共98个 ,涉及区生态环境局、区规自分局、区经信局等30个单位,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
三是印发《北京市密云区镇街(地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管理办法》,围绕事项管理、运行管理、人员管理、监督评价等八个方面提出55条要求及可操作的标准性规定,以制度强化基层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对镇街(地区)面向企业群众服务的事项逐一进行梳理,优化调整镇街事项为113项、村居事项为46项,多途径向社会公开。召开全区镇街(地区)“三化”工作现场会,现场观摩建设标准,通过培训、推进、核验三个阶段,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行服务标准化制度,制定明确的岗位工作标准,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服务人性化、管理亲情化的办事环境。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设立意见簿与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推动40个改革行业落地。推动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跨部门集成办理,我局汇聚相关行政审批证件信息,向市场主体颁发一张综合许可凭证,实现“一证准营”。梳理行业综合办事指南,将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办理。制定《密云区政务服务和数据局关于开展“一业一证“培训工作方案》并对全体窗口人员进行政策和流程操作培训。截至目前,“一业一证”改革收集实办案例134个,涉及美容美发、乡村民宿、药店、餐饮、超市/便利店七个行业,其中出证办结(综合许可凭证)33张(药店9张,乡村民宿21张,超市/便利店1张),不出证办结(单证)101张。
五是完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优化、延伸区级政务服务接件审批系统,实现全区各镇(街)、村(居)数字政务全覆盖。优化全区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更好地服务密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全区政务服务数据汇聚、清洗、共享与利用等功能,做好监督管理最后一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构建好集受理、审批、服务、管理于一体的数字政务体系,实现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全流程的广泛应用,打造“一口申报、智能分派、自动流转、一次办结”的数字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六是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以转变政务服务职能为核心,提升区级行政效能,聚焦企业在落地、生产、运营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以“企业自身办事”和为“企业职工办事”为核心,创新推出企业全生命周期“涉企一件事”专题,专题内设“企业一件事”和“企业职工一件事”两大特色集成服务专区,共覆盖政务服务事项158项,实现政务服务集成化、流程化、便利化、数字化,让企业真正实现“一码”“高效”“办成”“一件事”。截至目前,密云区企业用户空间访问量和点击量均已突破18万人次,完成105类企业法人标签;为企业精准推送165条惠企政策、76类高频事项和39类消息通知;上线特色利企服务6个,搭建4个政策体检,创建11个特色专题专栏。
七是对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指标深入分析研判,针对评价率低的指标,以问题为导向,逐一对事项进行线上系统数据分析,线下与窗口、相关部门对接,查找原因;结合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报告,召开政务服务“好差评”会议,对各部门指标问题进行解析并与相关部门合力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重点指标重点抓,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企业群众“网上办”的宣传和推广。
八是依托“数智密云”综合信息平台,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聚焦经济运行、应急管理、接诉即办、生态环境、政务服务、媒体关注、重点关注等业务领域,着力丰富二级栏目和数据支撑。全面展示经济、交通、农林、社会事件、业务办理、市场投资等多样化民生数据,以高清的视觉呈现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高效的支持系统。依托“数智密云”数字化平台的共性支撑能力,快速定制设计开发“密云区综合调度指挥子系统”、“密云区企业画像应用子系统”和“密云区创城工作现场指挥子系统”。设计和建设“数智密云”视频资源子系统,为各乡镇、委办局提供全区视频监控资源,目前该系统基本建设完毕,投入试用,已为城管执法局、城管委、路政、公路局等单位提供视频资源四千多路。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规范履行信息公开法定职责
一是严格落实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加强各区政策性文件意见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了征集流程和征集内容,所有需进行政策性意见征集的文件均进行市区同步意见征集和同步意见反馈。2024年共有21个文件进行了征集和反馈。
二是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由区司法局牵头负责我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制定工作,形成《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后,我局负责在区政府网站公开发布目录情况,2024年发布目录共四个事项。
三是建成全市首个大模型智能政策文件库,收录国家级政策文件62182件、北京市市本级政策文件18669件、密云区本级政策文件2144件。在区政府网站“政策文件”频道页下设置一、二级栏目,标签化集中展现我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实现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公开、发布,方便企业群众查询。2024年发布区级政策文件29个。
四是对政务信息实行清单制管理,并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2024年完成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局、区政务和数据局等7个涉改部门的全清单调整工作。在区政府网站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栏目公开主动公开全清单部分,区政府本级、各镇街、地区,各部门按照清单里的内容标准、公开时限、信息类别公开政府信息。
五是依法规范履行信息公开法定职责。本年度全区通过区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6664条;组织开展依申请培训40次,全区各公开机构共受理申请1019件,其中区政府本级123件,各镇街(地区)、各部门894件,引发行政复议100件,审结94件,撤销14件;发生行政诉讼案件36件,审结22件,无败诉。区政府本级连续十年保持信息公开案件零败诉。
二、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培训内容覆盖范围不够广、形式不够丰富,时间保障不足。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参加培训,导致培训效果受到影响,在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上还有待提升。
三、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以上率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局党组以“三重一大”制度为重要抓手,严格依法决策,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对法治政府建设、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涉及的相关指标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摆在更重要位置,围绕上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和承担任务,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法治和服务意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根据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细化责任分工,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一把手抓总,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加强学习教育。持续抓好法治教育,依托党组会、办公会,加大法律宣传和培训。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能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头学法普法,进一步完善党组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纳入党组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类与工作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通过召开专题会、法治讲座、研讨会、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营造“人人学法,人人守法”的学习氛围。
三是推动“一业一证”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融合应用。重点打造“涉企服务一件事”,进一步推进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事项集成办理,拓展基础领域、重点领域业务,完善办事流程、办事指南、情形引导,实现更多领域“单事项”集成办理。加大“一业一证”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跨层级办理力度。逐步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范围,发挥“一业一证”改革政策叠加优势。扩大集成服务优势,切实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四是持续加强“涉企一件事”专题的宣传力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前沿技术应用、加强政企互动等举措,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区级企业用户空间服务功效,最大限度利企便企。
五是全面规范主动公开工作,优化公开方式、范围、期限。强化政务公开全清单管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行业主管部门关于信息公开工作的最新要求,及时更新本区政务公开全清单。加强对涉改单位政务公开全清单调整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清单事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