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扫雪铲冰事件现状
北京地区冬季经常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并且呈现突发性强、降雪时空分布不均、温差变幅大等特点,主要道路易出现路面结冰、积雪等影响交通通行条件的险情,对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保运行、保民生、更要保安全”的意识,突出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依法、科学、高效、有序做好扫雪铲冰工作,确保城市安全平稳运行。
坚持机械扫雪为主、人工扫雪为辅、社会公众参与、科学使用融雪剂的原则,立足于防大暴雪、特大暴雪,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加强扫雪铲冰应急管理,做到雪前准备、雪中作业与雪后恢复全链条、无缝隙衔接。
(三)编制目的
规范本镇扫雪铲冰工作,提高降雪应对能力,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扫雪铲冰工作体系和机制,最大限度减少降雪对城市运行和市容市貌的影响。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范围内城市道路、各等级公路、“门前三包”责任区、街巷胡同、场站广场、居民小区、公园景区、农村街坊路的扫雪铲冰工作。
雪天其他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其他区域的扫雪铲冰工作不属于本预案处置范围。
本预案实施的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1日,其它时段出现降雪天气且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也适用本预案。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镇扫雪铲冰指挥部
按照区扫雪指的部署,成立镇扫雪铲冰指挥部(以下简称镇扫雪指),总指挥由主管副镇长担任,副指挥由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由相关科室、各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组成。
(二)镇扫雪铲冰指挥部主要职责
1.研究制定本镇扫雪铲冰相关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2.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镇域内扫雪铲冰工作;
3.承办区扫雪指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镇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
镇扫雪指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镇扫雪办),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由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负责人担任。
(四)镇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落实镇扫雪指的命令和决定,协调和调动成员单位开展扫雪铲冰工作;
2.贯彻落实区扫雪指部署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编制本辖区扫雪铲冰应急预案,制定年度工作方案;
3.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推动落实辖区内的扫雪铲冰工作,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扫雪铲冰物资、车辆、设备设施以及扫雪铲冰工具的储备、调试、调度、维修等保障工作;
4.组织专业队伍对各级道路、公共场所等责任区域开展扫雪铲冰工作;指导、协调村(居)委会开展扫雪铲冰应急保障与应急处置工作;发动群众参与义务扫雪铲冰工作;做好扫雪铲冰业务培训、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督促检查“门前三包”责任单位落实扫雪铲冰要求。
(五)镇扫雪铲冰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负责镇扫雪办日常工作,编制古北口镇扫雪铲冰应急保障方案,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扫雪铲冰工作。
2.综合行政执法队:根据政府安排负责本辖区内的扫雪铲冰工作,负责督促落实本辖区内城市道路、快速路、各等级公路、“门前三包”责任区、场站广场、居住小区、公园景区、农村街坊路的扫雪铲冰工作。
一是接到夜间降雪或次日预警后,要提前开展对辖区门前三包单位及各社会单位进行宣传告知,督促其做好扫雪铲冰准备。
二是在降雪期间,要加强巡查,检查督促社会单位和个人对门前三包责任区“四至”范围内的地域进行扫雪铲冰,昼间降雪随时清扫,夜间降雪应于次日上午10时前清扫干净。
三是对除雪作业过程中,社会单位由便道向道路推雪、扬雪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
四是对未按规定做好扫雪铲冰工作的单位,要按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罚。
五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在检查中,如出现多次发动和动员仍不组织履行扫雪铲冰工作的社会单位,除依法处罚外,要联系媒体予以曝光。
3.综合保障办公室:负责应急值守,上级扫雪铲冰工作上传下达等信息沟通工作。
4.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监督各绿地管护单位加强绿化带、行路树的巡视,督促各绿地管护单位及时清理降雪造成的损毁树木、树枝;制定无融雪剂积雪堆入隔离带、绿地、树池的就地消纳工作规范,做好巡河路的扫雪铲冰工作。
5.宣传科(文明办):负责组织协调各新闻媒体做好扫雪铲冰宣传和新闻报道;组织发动公共文明引导员等参与扫雪铲冰工作。
6.平安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强降雪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工作,组织、指导本镇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7.党群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发动年轻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参与扫雪铲冰。
8.市民活动中心:负责指导各旅游景区做好景区及门前的扫雪铲冰工作。
9.市民诉求处置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市民热线诉求,并将诉求提供给镇扫雪办。
10.路政科:负责协调区级公路养护责任区域内的扫雪铲冰工作,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交通安全。
11.各村(居)、水镇家园小区、长城源著小区: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扫雪铲冰工作,以及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党员干部、各类管护员、志愿者及群众参加扫雪铲冰工作。
12.古镇利民保洁服务中心:负责镇级管护道路及保洁责任区域内的扫雪铲冰工作,组建扫雪铲冰应急队伍,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交通安全。
三、雪前准备工作
(一)落实扫雪铲冰预案
镇扫雪指要根据本区域路网特点、交通流量,结合历年来本区域降雪特点和降雪预测,不断完善扫雪铲冰应急预案体系。
(二)落实应急队伍
10月底前,镇内扫雪铲冰队伍落实到位。各村(居)要组建好扫雪铲冰应急队伍,按照预案要求,备好应急除雪人员。
(三)落实除雪设备和物资
各成员单位,在11月1日前落实除雪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储备充足的除雪融雪和防滑料等物资。
(四)加强雪前宣传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积极开展扫雪铲冰动员,组织进行义务扫雪。
(五)加强演练
为保证及时、高效、有序实施应急预案,组建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专业应急除雪队伍,要适时进行演练,检验扫雪铲冰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战工作水平。
(六)做好应急指挥和通信联络准备
各成员单位,在11月1日前要组建好应急通信联络系统,保证雪天应急指挥和通信联络畅通。
四、降雪预警与响应
(一)预警分级与发布
根据中国气象部门标准,降雪根据降雪量级分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和特大暴雪六个级别。根据市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应急保障预案》,降雪预警分为:降雪高影响天气预警、暴雪蓝色预警、暴雪黄色预警、暴雪橙色预警、暴雪红色预警。降雪预警和道路结冰预警由气象部门发布和解除。
(二)降雪预警响应分级与启动权限
区扫雪指根据降雪预警,结合降雪量和气温变化,经综合研判后,启动扫雪铲冰预警响应。预警响应从低到高划分为蓝色(四级)预警响应、黄色(三级)预警响应、橙色(二级)预警响应和红色(一级)预警响应。
预警响应与降雪预警、雪量级别对应表
预警响应级别
降雪预警级别
雪量级别
蓝色(四级)响应
降雪高影响天气预警、暴雪蓝色预警
小雪、中雪、大雪
黄色(三级)响应
暴雪黄色预警
暴雪
橙色(二级)响应
暴雪橙色预警
大暴雪
红色(一级)响应
暴雪红色预警
特大暴雪
1.蓝色(四级)预警响应〔一般扫雪铲冰突发事件(IV级)〕:预测出现大雪及以下天气,可能对主要道路交通通行有所影响。
2.黄色(三级)预警响应〔较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III级)〕:预测出现暴雪天气,对主要道路交通通行有较大影响。
3.橙色(二级)预警响应〔重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II级)〕:预测出现大暴雪天气,并对主要道路交通通行造成严重影响。
4.红色(一级)预警响应〔特别重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I级)〕:预测出现特大暴雪天气,且主要道路交通将不能正常通行。
扫雪铲冰预警响应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快速响应,积极部署,有效预防,做好扫雪铲冰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遇有夜间、节假日降雪预警时,各单位要留有充足人员和后备力量,随时准备实施应急响应。
全市性扫雪铲冰预警响应,由市扫雪办依据市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雪预警启动和结束;全区性扫雪铲冰预警响应,由区扫雪办依据区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雪预警启动和结束;区域性扫雪铲冰预警响应,由镇扫雪指依据降雪实际情况,自行启动和结束。
(三)预警响应
镇扫雪办根据降雪预警情况,必要时组织召开扫雪铲冰调度会,部署安排应急保障工作。各单位接到预警信息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扫雪铲冰各项工作。遇夜间、节假日降雪,各单位要留有充足人员和后备力量,确保扫雪铲冰工作有序推进实施。
1.蓝色(四级)预警响应。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各负其责,指挥本单位按职责分工开展扫雪铲冰相关工作工作。古镇利民保洁服务中心要组织作业人员、设备、车辆进行备勤,备勤力量为日常作业力量;及时观察雪情变化,及时开展扫雪铲冰作业。
2.黄色(三级)预警响应。镇扫雪指副指挥在镇指挥,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按职责分工指挥扫雪铲冰相关工作。古镇利民保洁服务中心组织作业人员、设备、车辆进行备勤,日常作业力量和应急保障力量全部进行备勤;观察路面现场温度及雪情变化,及时开展扫雪铲冰作业。宣传科、党群办负责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等参与扫雪铲冰工作。镇扫雪办根据情况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及主要作业单位进行扫雪铲冰会商,指挥调度降雪应对工作。
3.橙色(二级)预警响应。镇扫雪指副指挥在镇指挥,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按职责分工指挥扫雪铲冰相关工作。镇扫雪指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及主要作业单位进行扫雪铲冰会商,指挥调度降雪应对工作。镇扫雪办检查各作业单位响应状态;对各单位扫雪铲冰情况进行检查。古镇利民保洁服务中心组织作业人员、设备、车辆进行备勤,日常作业力量和应急保障力量全部进行备勤;观察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优先开展重要道路扫雪铲冰工作。市民活动中心根据上级决定做好景区关闭的督查工作。农业农村办公室根据上决定做好公园景区关闭督查的督查工作。
4.红色(一级)预警响应。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扫雪指总指挥亲自指挥。镇扫雪指副指挥、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村居、水镇家园、长城源著小区主要负责人要做好指挥值守工作,按职责分工指挥扫雪铲冰相关工作。镇扫雪指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及主要作业单位进行扫雪铲冰会商,指挥调度降雪应对工作。镇扫雪办检查各作业单位响应状态 ,对各单位扫雪铲冰情况进行检查。古镇利民保洁服务中心组织作业人员、设备、车辆进行备勤,日常作业力量和应急保障力量全部进行备勤;巡查路面现场积雪状况。市民活动中心关闭所有景区、停止户外旅游。农业农村办公室关闭公园景区。平安办协调消防抢险救援队伍,及时调用应急物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四)预警响应调整与结束
1.镇扫雪办在区扫雪办统一指挥调度下 ,发布降低预警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
2.气象部门发布灾害性降雪预警降低或解除预警后,区扫雪办根据扫雪铲冰情况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镇扫雪办发布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其他降雪的响应终止由区扫雪指根据扫雪铲冰情况确定,镇扫雪指根据区扫雪指指示发布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
3.扫雪铲冰工作结束后 ,镇扫雪办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开展雪后市容环境卫生恢复工作。
五、预警响应的基本要求
(一)扫雪作业
按照“雪前准备、雪中作业、雪后恢复”三个阶段,实施以机械扫雪为主、人工扫雪为辅、科学使用融雪剂、社会广泛参与的扫雪铲冰工作原则,统筹推进,按步实施。
1.镇级作业队伍以“先重点、后一般”和“先打开一条路,再向两边扩展”的顺序对车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开展作业,优先保障政府机关、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医院、学校等重要出行道路通行条件。预报降雪时,应采取预撒防冰措施,小雪时,立即出动除雪车进行作业,做到随降随扫。出现中到大雪或连续降雪时,要科学使用融雪剂,做到精准喷洒。同时收集汇总人员、物资等数据并完成报送工作。
2.各村(居)、水镇家园小区、长城源著小区组织开展辖区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扫雪铲冰;发动辖区内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开展扫雪铲冰;村(居)组织好辖区内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扫雪铲冰工作。做到雪中雪后除雪并举,尽量保证路面交通不受影响。
3.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门前三包”单位各扫门前雪的督促检查。
4.综合保障办做好与区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工作,根据区气象局降水量监测数据做好预警级别调整。
5.平安办随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和大到暴雪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6.各单位做好经验总结,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
(二)积雪消纳
1.城市道路扫雪铲冰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清除的冰雪堆积和抛酒到车行道;清扫的净雪可就近堆入树池、绿地或空地;含有融雪剂的积雪禁止堆入绿地、树池或其融化后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地区内,可临时堆放在路边或便道不妨碍交通的向阳处;便道上的积雪应堆放在靠近路牙的便道上;道路上的积雪应堆放在靠近便道的马路边上,堆放的雪堆距离雨水口50公分以上。
2.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住宅小区、公园景区等区域内原则上不使用氯盐类融雪剂,积雪由管理单位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自行清除,原则上在院内堆放,严禁积雪外运抛酒路边。
六、信息管理
(一)信息要求
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强化信息报送意识、敏感意识,向镇扫雪办报告具体实施方案的启动情况、路面状况、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降雪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社会单位和群众发动情况、执法检查情况等信息。
对于一般扫雪铲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镇扫雪办。对于较大以上扫雪铲冰突发事件,或对于敏感事件,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的信息,不受事件分级标准的限制,必须立即报镇扫雪办,并每隔4小时续报。
(二)信息内容
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做好收集、整理、汇总和审核、上报扫雪铲冰事件信息工作。
1.对于一般、较大扫雪铲冰事件信息,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报镇扫雪办。
2.对于重大以上或“三敏感”的扫雪铲冰事件信息,各成员单位要立即向镇扫雪办报告,镇扫雪办整理审核后立即向区扫雪办报告。报送详细信息(包含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3.针对区域性降雪 ,相关成员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向镇扫雪办报告情况,并及时上报扫雪铲冰工作开展情况、扫雪铲冰进度和完成情况。
4.降雪期间,各成员单位要于每日早8:00时前将扫雪铲冰数据统计表及典型事例等信息报镇扫雪办。镇扫雪办将汇总信息报送至区扫雪办。
七、雪后恢复
1.降雪结束后,除雪单位要及时行动,将路边积雪、残冰及时清除。
2.每次应急工作结束后,各成员单位要认真组织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工作漏洞和不足,研究解决措施,逐步完善扫雪铲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工作水平。镇扫雪办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复盘会议”。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