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2024年赤眼蜂生物防治桃蛀螟等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4-12-10 15:56 来源: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  字体:      

一、项目背景

化学农药的过度和不当使用,极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利用现代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指导防治,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发生,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对保障密云水体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相继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北京市政府也制定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关于深入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和《北京市密云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地方性法规和文件。2021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指示,要“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决稳产量,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北京市密云区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全区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区面积4/5,水源保护区占全区面积3/4,区域内主要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粮经作物和果树。常年发生桃蛀螟、玉米螟、美国白蛾、梨小食心虫、核桃举肢蛾、蚜虫、粉虱和蓟马等多种害虫。为通过实施病虫草鼠害科学防控进一步巩固密云区保水保生态成效,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1.随着全区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气候因素影响,植物主要病虫危害加重,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尤其是粘虫、草地螟、粉虱、蚜虫等重大病虫害突发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严重损失,同时随着交通运输、人员流动频繁加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逐年加剧,对全区农业生产、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全区每年农作物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达370余种,各种病虫害发生面积达200余万亩次,在不防治情况下损失可达2600万公斤。为了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稳定增产持续增收,特别是当前粮食生产重新升温,食品安全、生态农业的强烈呼唤以及优化市场环境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达到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保障生态环境和北京饮用水源安全的目标。

2.依据《北京市农业植物检疫办法》第十六条“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测网络,设置疫情监测点;根据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开展对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日常监测和定期调查。”我区自2009年开始实施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2010年,我区5个疫情监测点正式启动,同时健全了检疫检验室。为进一步发挥监测点在植物疫情及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保障我区农业生产、人民身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和北京饮用水源安全的目标。

3.密云区板栗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是密云区发展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业产业,已成为密云区农民最重要的一个主导产业。由于桃蛀螟属于钻蛀性害虫,隐蔽性强,发生世代不明显,开展常规的防治,防治难度较大、成本高、效果不理想。板栗桃蛀螟的有效防治技术涉及到我区4.5万板栗种植户的利益,是农户迫切需求的害虫防控措施,是提升板栗产品品质的技术保障。根据连续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结果和桃蛀螟发生危害特点,利用赤眼蜂防治板栗桃蛀螟,每亩需放蜂6万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按年放蜂20万亩计,2024年需用赤眼蜂120亿头。

4.按照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全面监测、全力扑杀、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要求,加强监测预报,适时启动“三道防线”和“长城防线”,抓住关键防控时期、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京津冀联防联控,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继续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确保我区粮经作物不发生危害成灾、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防控处置率100%,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是保护密云水库减少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由于连续46年释放天敌昆虫和推广各种绿控技术,大大减少了各种农药使用,密云本地蜜蜂体内的除草剂残留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密云水库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只有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周边的36分之一。

2.是保护农业生产不受病虫草鼠害侵袭的有效措施。随着全区种植结构调整,新的病虫草害不断涌现,老的病虫草害发生程度逐年加剧,特别是一些重大及突发性病虫害的发生,时刻威胁着全区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病虫草鼠害是全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第一大障碍,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护农业生产不受病虫草鼠害侵袭的有效措施之一。

3.是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蔓延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事活动频繁加剧,运输业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途径越来越多,可以说到了防不胜防的程度,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蔓延,需进一步加大监测与防控力度。

4.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通过项目建设可加大对各种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指导防控工作力度,是保护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必要措施。项目建设可全面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农副产品优质、安全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广泛的必要性。

三、项目实施目标

1.利用全区18个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网点、5个疫情监测点和15个盏高空测报灯,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及时监测、预警。

2.开展区域内20万亩农田灭鼠工作。开展农业有害杂草的适时防治工作。开展粘虫、草地贪夜蛾、草地螟、粉虱、蚜虫等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

3.在全区15个乡镇、230个行政村释放赤眼蜂120亿头,开展全区20万亩板栗桃蛀螟统防统治工作。

4.利用已安装的15盏高空测报灯进行监测,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指导防控,及时有效指导适时防治工作。在全区内17个镇布置1400套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开展草地贪夜蛾等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诱杀。

四、项目实施方案

1.全年进行监测点仪器设备看管,适时进行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利用18个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网点和5个疫情监测点,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及时监测预警。开展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安全精准施药技术研究。

2.开展区域内20万亩农田灭鼠工作。对农业有害杂草开展适时防治。对粘虫、草地螟、粉虱、蚜虫等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开展应急防控。

3.在全区15个乡镇、230个行政村释放赤眼蜂120亿头,开展全区20万亩板栗桃蛀螟统防统治工作。

4.利用已安装的15盏高空测报灯进行监测,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指导防控,及时有效指导适时防治工作。在全区内17个镇布置1400套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开展草地贪夜蛾等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诱杀。

五、进度与计划安排

2024.1~2024.6,利用全区18个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网点、5个疫情监测点和15个高空测报灯,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及时监测预警。开展区域内20万亩农田灭鼠工作。完成赤眼蜂采购。

2024.7~2024.12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时有效指导适时防治工作。对农业有害杂草开展适时防治。对粘虫、草地螟、粉虱、蚜虫等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开展应急防控。开展全区20万亩板栗桃蛀螟统防统治。

六、保障措施

加强项目建设计划的周密性,制定严格的技术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提高与各相关单位的协调与合作 ,就可使项目顺利实施。

七、项目实施预计效益 

1.项目实施后可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可以保护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密云水库,并能为密云水库涵养水源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满足我区人民对安全食用农副产品的需求,保证人民吃上放心的农副产品,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最终带动全区农产品实现绿色生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开展赤眼蜂防治有效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打造板栗有机精品品牌,为我区农产品出口,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同时减少了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减少对环境污染。

2.项目实施后将带动全区农产品实现绿色生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增收20%—25%。20万亩板栗年可挽回损失150万公斤,将增加农民收入1050万元。减少农药使用50吨,可节省资金213.3万元。减少农民防治用工16600个,节省农民防治用工费用98万元。累计可使农民增收节支1361.3万元。

3.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由于连续45年释放天敌昆虫和推广各种绿控技术,大大减少了各种农药使用,密云本地蜜蜂体内的除草剂残留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密云水库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只有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周边的36分之一。同时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不产生任何有悖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现象,可以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



北京市密云区植物保护站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