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2021年下半年密云区融媒体新闻宣传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1-06-04 10:05 来源: 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2021年下半年,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将继续落实《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2021年工作要点》,按照上级有关单位的工作部署,守正创新、加快推进全融媒真融全融深融,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构建报、台、微、端传播矩阵,全方位宣传报道密云,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密云的生动实践故事,为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提供坚强思想文化保证。

一、抓实理论武装,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以持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学出成效,促进融媒体事业发展。举办《密云区融媒体中心致敬楷模——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宣讲活动,邀请时代楷模、全国劳模等先进人物走进融媒体中心为大家带来一场感人至深的宣讲会,激发广大党员群众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建主题活动。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密云水库建设者回信一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党员干部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等,开展“永远跟党走”党日主题活动;参观回信一周年成果展,重温密云水库建设和保护的历史、密云改革发展的历史,凝聚共识,共话发展。

二、讲好密云故事,全面提升密云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是紧跟全区宣传重点工作,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报道贯穿全年,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一周年的成果宣传报道,加强策划,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用心用情作正面宣传,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重点做好“寻访入党介绍人”“与密云朋友的一天——总书记重要回信一周年微纪录片”。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线,开展专题栏目和直播活动,多维度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更好适应网络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真正与拉近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二是结合密云本年度内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折子工程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保水护水绿色富民、创建文明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优化营商环境,12345接诉即办、垃圾分类等内容,做好“蜂盛蜜匀”“密云农业”“密云旅游”“两区建设”宣传推介。将镜头对准基层,把话筒交给群众,通过多媒体形式,以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深度挖掘、充分挖掘密云地域特色和发展中的故事,讲好密云人民拼搏奋斗、追梦圆梦的故事,讲好密云历史文化故事,树好密云品牌形象。

三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细落小落实,用文化传播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我区历史、文化、风景等特色优势,创作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节目,打造特色文艺品牌,多层次、多方位宣传展示美丽密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密云文化产业更好发展。

四是优化平台建设,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策采编审发的工作效率,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和H5等新技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媒体传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以高品质新闻作品吸引广大受众。全力跟进“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变革的最新趋势,不断拓展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将媒体融合推向纵深发展,让党的声音传的更开、传的更广、传的更深入,成为时代最强音。

三、加强技术建设,统筹推进融媒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深化“三个中心”贯通。加强优质内容生产,做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宜居密云”APP作用,实现新闻传播、网络问政、政务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等各项功能,构建线上对接、线下服务,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向“新闻+N”全媒体扩容,提升主流媒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确保《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电台制作、播出系统升级改造》《地面电视数字化改造》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拓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和传播形式,调整全媒体融合管理系统、区应急广播前端、业务网搭建,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谋篇布局增强工作效率展现新作为。

创新融合发展中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标准,加强人才培养选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全媒型、专家型新闻工作者。深化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及全媒体采编制作能力的培训,不断锻造干部队伍过硬本领、过硬作风,更好地因应时代之变、把握时代脉搏,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