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就业结构,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1.持续做好技能培训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开展针对性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作用,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做好低收入户劳动力培训。加强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积极联合区属各行业、各单位开发实效性强的培训项目,开展优质培训,全年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不少于2000人。健全以岗位练兵为基础,以技能大赛为重点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积极推动我区技能人才多元化、多层级发展。
2.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优化创业准入环境,通过构建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科技服务、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等,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并制定区级资金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和创业资金支持力度,为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创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强化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信息发布等服务。
3.提升就业服务智能化水平。升级线上招聘手段,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精细化招聘服务。利用微官网技术对现有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改版升级,使平台的高级功能可以通过第三方网站得以实现。完成微官网云人才库、岗位库、远程招聘、在线查询、模糊匹配等功能模板设计,力求达到通过掌上操作,实现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洽谈功能,同时设计微网站浏览量统计功能,保证网站各个功能项都可分别统计,以供后期调研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二)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广“e窗通”和电子营业执照登陆途径,深入推广网上申报、银行缴费、自助查询等社会保险电子化征缴进程。
2.做好基金预警、预测工作。利用网上银行查询功能,掌握账户资金情况,继续加大内控监督和稽核力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做好清欠、追缴、收回多支工作。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3.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工作。以贯彻落实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各项措施为抓手,以全面完成续保率指标为重点,切实落实各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努力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保持续保率达到98%以上。
(三)围绕我区发展定位,强化人事人才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1.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严格落实公开招聘各项制度要求,确保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公平、公正、公开。
2.继续做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工作,制定博士后经费资助申报的通知,鼓励设站单位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研活动和成果转化,吸引更多优秀的博士后人才到密云创新创业。二是充分利用国家级、市级高端人才评审机会,积极宣传中关村工程技术系列正高级直通车评审项目,推荐我区高级人才参评。三是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怀和爱护,做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体检工作。
3.组织博士后管理工作高研班。加强我区博士后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管理人员参加高研班,针对博士后管理制度及博士后经费项目申报进行专题辅导,有针对性的提升博士后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撰写项目报告书的业务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全力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1.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针对春节前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易发情形,以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为重点,联合住建委、公路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妥善处理欠薪案件,依法查处欠薪企业,积极向市处报送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企业,打好2020年春节前治欠保支攻坚战。
2.多途径提升仲裁效能。继续开展“云仲裁庭”工作。依托“云仲裁庭”平台组织双方进行远程“面对面”“无接触”调解,依托“云仲裁庭”在线开庭、调解,案结事了,尽量减少当事人跑腿次数,提高仲裁审案效率,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以“调为先、调为主、调裁结合”的原则,依法及时处理各类案件,形成受理前调解、庭前调解、庭审调解和庭后调解“四位一体”的调解工作系统。
3.加大集体争议处理力度。强化仲裁、监察、信访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对集体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加强预警、预报和先行调解工作,防止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发生。对涉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争议案件,按照“快立、快审、快结”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妥善处理,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依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