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云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拟制定《密云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4月21日至2021年5月20日,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信件的方式向北京市密云区商务局送达修改意见,具体反馈途径如下:
1. 电子邮箱:shangwj@bjmy.gov.cn。
2.通讯地址:北京市密云区檀西路21号北京市密云区商务局办公室(请在信封上注明“意见征集”字样)
3.电话:010-89089310
4.传真:010-89089320
附件:1.《关于密云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关于密云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说明
北京市密云区商务局
2020年11月23日
附件1
密云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是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十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根据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强调,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在要紧处落好子的“五子”之一。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密云区将精准发力,统筹谋划,在严格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机制创新、政策支持”的原则,以“生态密云 乐享消费”为主题,依托“新场景” “新趋势” “新能级” “新势力” “新体验”5大板块,围绕购物消费、美食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文化消费、数字消费、信息消费7大主题,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战略定位,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消费升级,吸引外来消费,营造健康、开放、有序、活跃的消费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工作目标
积极引导商超便利、住宿餐饮、文旅景区等传统实体加强合作,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促消费活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形成全渠道同频共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丰富的供给、更好的消费体验,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密云力量。
三、重点任务
密云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新场景”“新趋势”“新能级”“新势力”“新体验”5大板块。
(一)新场景板块。培育新消费地标、商圈、生活圈,着眼引领消费升级、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动城市更新,积极打造高品位、有活力的万象汇-沿河商业街精品街区,推出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新场景,构建消费新版图,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促进品质消费升级,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新场景·商圈。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增长,因时因势、因地制宜,鼓励本区大中型商场超市紧抓父亲节、端午节、七夕节、暑期、国庆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消费高峰有利时机,开展规范的、健康的、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满足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提高市场活力。
以万象汇购物中心为主体,加速提升品牌、品质、品味消费新能级。五一开始持续在万象汇举办第一届国际马戏艺术节,为大家奉上愉悦震撼的马戏嘉年华活动,带来一场惊险精彩的视听盛宴。为更好的满足市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万象汇以“理想、生活、造乐”为热点,以“举办周年店庆,新款新店上新、秋实喜社市集”为抓手,举办“潮河码头夜市、夏日狂欢音乐节、3V3篮球赛、圣诞大促、第四届冰雪主题乐园、新春灯会”等多姿多彩的消费活动。
以鑫海韵通百货为主体开展“激情红五月,迎中秋国庆月、感恩回馈季、钜惠店庆月”等特色活动。紧抓节日消费契机,推出节日礼盒,会员回馈礼品等,通过促销赠礼感恩客户,让居民从贴心周到的服务中看到实惠。(区商务局)
2.新场景·夜密云。大力发展“夜经济”,推动“商业+夜景”融合发展。打造万象汇夜间经济项目,点亮夜间消费场景。依托古北水镇夜游长城、南山夜场滑雪、蔡家洼玫瑰情园夜景公园等项目,积极打造繁荣而不喧闹的高品质夜间经济项目,培育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全季夜间产品消费供给,吸引游客住下来、吃起来、喝起来、买起来。通过特色餐饮、全民人气活动、文化农业市集活动打造密云最具影响力的夜间人气活动,培育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夜间经济。(区商务局、区城管委、区文旅局、区体育局、相关镇街)
3.新场景·网红打卡。开展网红打卡行动。结合文旅、商务、景点等领域推出的网红打卡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端展示消费场景,优化消费新体验。借助京郊铁路怀密线这一有利交通优势,与中铁旅、城铁投联合,以“春天的列车”做为赏花踏青出游首选方式,提高密云旅游景点消费热度。(区文旅局、相关镇街)
(二)新趋势板块。顺应新消费趋势,打造“数字+”消费新生态,促进数字消费和网络新兴消费。
4.新趋势·互联网+。以“互联网+”提高文化旅游消费便捷度。深度开发、升级密云数字文旅平台,整合密云景区、度假村、特色美食、民宿等旅游六大要素查询、预订、下单等一条龙产品服务体系,开发完善微信导入、pc端引擎搜索、短信入口等三大快捷入口通道,实现在线搜索、地图引导、产品交易等服务功能,利用大数据,为游客提供最精准的信息化服务,实现智慧旅游模式。适时推出“码上扫 享优惠”系列活动,扩大平台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区文旅局、区经信局)
(三)新能级板块。聚焦新消费潮流,兴节造势,加速提升品牌、品质、品味消费新能级。
5.新能级·信息消费。依托北京信息消费节,信息消费地图,组织协调相关企业在运营商营业厅、商超广场等重要公共区域开展场景化应用体验活动,重点推进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与消费融合;打造万象汇华为5G体验专区,拓展现场互动体验方式。(区商务局、区经信局)
6.新能级·物流。推动京东密云智能电商产业园项目顺利落地,吸引京东集团入驻我区。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多式联运为特色,集物资集散、仓储加工、电商购物、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基地。鼓励密云本土产业与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助力密云更多产品“走出去”,促进我区电商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区商务局、规自委密云分局)
(四)新势力板块。以2022冬奥会在京举办的重大赛事活动为牵引,满足“亲子” “银发”等新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7.新势力·亲子。配合北京市亲子消费节。6-9月,组织教育培训、摄影机构、亲子服饰、亲子餐厅、亲子旅游、采摘园、体验农场等多行业商家,开展“LOVE MORE亲子市集” “亲子运动惠” “亲子趣课堂” “国潮亲子行” “亲子特惠地图”等6项活动,以“活动体验+特惠让利”的模式,促进家庭亲子消费。(区商务局)
8.新势力·银发。配合北京市银发消费节。10月,围绕健康、金融、旅游、文化等中老年人的重点消费领域,组织医院、康养机构、健康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旅行社等,进社区、进驿站,开展义诊服务、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金融理财讲座、艺术品品鉴讲座、老年文化书法绘画摄影大赛、推介养生旅游线路活动。(区民政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
9.新势力·体育。结合8·8北京体育消费节,积极发展冰雪运动,进一步推广健康生活新理念,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助力首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2021密云生态马拉松赛事、冰雪嘉年华,引领时尚体育运动风尚。(区体育局)
(五)新体验板块。聚焦京郊特色资源,突出密云特色,以玩转密云美景、美食、美丽乡村为主线,优化新消费体验。
10.新体验·乡村民俗。配合北京市文化旅游节,推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乡村民宿餐饮提升工程等多项活动。加快推动日光山谷二期项目、玉泉溪谷建设项目、密云滨湖邑仕葡萄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进程,将景区、住宿、美食、娱乐、购物、养老、医疗等内容进行整合。打造云蒙山景区、古北水镇为核心的精品旅游项目,策划出超低惠民一日游、两日游团队、自驾精品线路,通过旅行社、社会组织、网络等线上线下多平台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与参与度。以2021年密云鱼王文化节、农民丰收节、樱桃节系列活动和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推介活动为载体,依托精品线路、休闲农业、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民宿、乡村伴手礼等特色产品或服务,在全区范围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通过民俗特色文艺表演、特色农产品展销、农事体验、线上推介促销等形式开展相关活动,繁荣乡村文化、拉动乡村产业、活跃城乡市场。(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实施。成立密云区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专班,由主管副区长担任专班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由区商务局局长王东担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国资委、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经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区体育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等为专班成员单位。专班主要负责研究完善并督促落实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企业联合,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二)强化示范引领。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负责统筹全区宣传资源和渠道,挖掘亮点、梳理热点,加强对消费活动的宣传推介。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区科委、区住建委、区规自分局、区文旅局、区经信局、区体育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保局、区农业农村局等负责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消费环境优化,消费服务品质提升等相关工作,统筹推进消费地标培育,协调支持商圈改造、传统商场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并对试点及时开展监测分析和成效评估。区文旅局、区体育局、区商务局、区教委、区民政局、区规自分局、区交通局等负责文化、旅游、体育、教育融合消费相关工作。区医保局、区民政局等负责医疗服务改革创新相关工作。区规自分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负责国际教育供给提升相关工作,增强涉外教育供给,鼓励发展在线教育。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依据职责负责有关领域规范引导和执法检查,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加强宣传报道。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创新宣传推介模式,加强消费品牌策划,通过精准化宣传分阶段步进式对2021密云区各项消费活动开展宣传推广,不断挖掘亮点、梳理热点、推出爆点,持续保持消费活动热度,形成强大宣传声势,提高消费活动影响力,扩大消费活动辐射范围。
附件2
《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密云区配套实施方案(报审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建设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在要紧处落好子的“五子”之一,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是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要求及密云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区商务局结合密云区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在重点研究领导组织机制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等方面的基础上,起草了《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密云区配套实施方案》。
二、起草过程
该《方案》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市政府、市商务局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我区生态涵养区定位,充分发挥我区资源禀赋优势。《方案》起草完成后,已经征求三轮意见。第一轮征求了20家相关职能部门和20个镇街意见,修改后的《方案》在市政府调度会上进行了汇报。蔡奇书记、殷勇副市长对我区《方案》进行了点评,并给予了积极评价。修改完善后,第二轮又征求了22家相关职能部门和20个镇街意见。根据7月24日部市合作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现场会指示精神,结合各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进行再次修改完善,第三次征求了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28家相关职能部门和20个镇街意见。收到区科委、区统计局、冯家峪镇等7家单位的建议11条,对相关建议进行了采纳和吸收,最终形成了《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密云区配套实施方案(报审稿)》。
三、主要内容
《方案》分为六大部分:
(一)指导思想。明确密云生态优势和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
(二)发展目标。明确将密云建设成为“生态+”区域消费中心的总目标,培育郊区新消费,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全市增添新亮点、填补新空白、实现新增长。
(三)工作思路
1.“1+6”配套体系。即:出台一个实施方案,制定六个配套文件:工作专班方案、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政策清单、重点服务企业清单、消费空间布局图。
2.“2+6+12”消费空间布局。即充分发挥中关村密云园和怀柔科学城东区“一园”“一区”高端消费业态集聚的主体带动作用,重点围绕国际休闲旅游度假、高端商务会议中心、数字经济、健康医疗、通用航空、品牌体育赛事六大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12项重点任务落地。
(四)实施路径
持续挖掘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教育消费、商务消费等热点,聚焦12项重点任务,逐步推进落实。一是培育密云消费新地标,全力打造万象汇-高铁密云站-沿河商业街三位一体的精品街区;二是发展电子商务,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三是发展会展经济,打造高端商务会议中心;四是打造独具特色的京郊文化旅游休闲及创新发展示范区;五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消费,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六是加快建设朝密生态商务区;七是推进密云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八是促进国际教育消费,加快推进长江商学院建设;九是推进葡萄产业消费升级,提升“密云酒庄”品牌知名度;十是推动蜂产业发展,创建“蜂盛蜜匀”品牌;十一是打造“密云水库有机鱼”地理标志品牌,实现渔业净水和保水富民相结合;十二是提升体育消费能级,开展品牌体育赛事。
(五)推进措施。一是坚持与两区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两区”政策优势、项目优势、资源优势、空间要素优势。二是突出“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逐项落实责任分工、目标计划,动态跟踪工作进展,加快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地。三是立足密云生态、绿色发展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以国际视角积极吸引外资。
(六)组织保障。按照“领导小组+专班+八大领域推进工作组”的总体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其中: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实现各职能单位和镇街领导全覆盖;专班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商务局局长兼任;八大领域推进工作组由各自领域主要领导任组长,分别推进。
现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