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
  • 来源:密云县统计局、调查队
  • 发布时间:2010-04-26 14:06
  • 【 字体:      】

 经济运行活跃 效益好转

—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
 
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积极活跃,主要经济领域较快增长。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呈现“基础产业稳、支柱产业快”的发展特点;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上年同期,财税收入、企业利润总额、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这既是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回升势头,也有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
当前,我县经济运行正处于新一轮的上行期,经济发展的积极条件和有利因素不断增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如经济运行质量还有待提升,投资和消费领域还有待调整和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等。
一、主要经济领域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财政和税收快速增加
一季度,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51.1%(上年同期下降7.7%),完成全年目标的23.7%。 形成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营业税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79.5%;企业所得税完成4325万元,增长63.8%;增值税完成3363万元,增长7.5%。
一季度,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亿元,同比增长5.3%,占年度目标16.8%。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支出居于各项支出前列,分别占财政支出的15.3%、15.9%、18.2%。
一季度,全县完成各项税收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43.3%(上年同期为下降23.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税收4亿元,同比增长20.6%;地税部门完成税收5.1亿元,增长67.7%。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8.4%,完成年度目标12.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44.5 %;房地产开发投资8.4亿元,增长3倍。
从城乡投资情况看,城镇完成投资11.35亿元,同比增长23.8%;农村完成投资3.74亿元,增长44.6%。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7亿元,同比下降2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3亿元,增长44.5%;第三产业完 成投资11.49亿元,增长28.2%。
(三)全社会用电量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县全社会用电量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14亿千瓦时,增长24.9%;第二产业用电量1.57亿千瓦时,增长8.4%;第三产业用电量0.77亿千瓦时,增长17.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0.62亿千瓦时,增长13.9%。其中,工业用电量1.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占全社会电力消费的46.6%。
(四)基础产业稳,支柱产业快
1.第一产业(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畜牧业产值完成3.25亿元,同比增长2.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8.3%。种业实现收入466.2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畜牧种业收入为436.6万元,占全县种业总收入的93.6%。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和0.2%;生猪、家禽出栏量同比分别增长6.4%和9.1%。
3月末,家禽存栏519.1万只,同比增长6.5%;受生猪出售价格回落和饲料上涨的影响,生猪存栏11.5万头,同比下降10.4%。
全县实际利用设施农业面积9173亩,实际利用率为60%,主要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一季度,全县设施蔬菜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10.8%;鲜切花产量达142万支,盆栽类花卉2650盆,水果鲜瓜产量32.8吨。
2.第二产业(支柱产业——工业、建筑业)快速增长。
工业快速回升。一季度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比2008年一季度增长2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7.9亿元,增长28.5%,占工业总产值的92.7%。一季度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26.2%;产销率达到96.1%。
县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入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6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8%。
主要行业增长形势较好。全县29个工业行业中22个实现增长,14个行业增幅在20%以上。在“十大”主要行业中(见表1),增长较快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9.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3.2%。“十大”主要行业一季度累计实现工业产值3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7%,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回暖。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1.9%。


 

表1      一季度工业主要行业工业产值、增速及占比情况

 

 

 

 

单位:万元,%

 

 

本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长

 

本期主要行业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工业总产值

 

409035

 

313344

 

30.5

 

10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379006

 

294953

 

28.5

 

92.7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17358

 

76627

 

53.2

 

28.7

 

        通用设备制造业

 

6549

 

7927

 

-17.4

 

1.6

 

        医药制造业

 

3629

 

3076

 

18.0

 

0.9

 

        塑料制品业

 

4433

 

3309

 

33.9

 

1.1

 

        金属制品业

 

19195

 

13411

 

43.1

 

4.7

 

        农副食品加工业

 

30496

 

16979

 

79.6

 

7.5

 

        食品制造业

 

11458

 

12490

 

-8.3

 

2.8

 

         饮料制造业

 

46732

 

40054

 

16.7

 

11.4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7459

 

35014

 

7.0

 

9.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2244

 

42516

 

22.9

 

12.8

 

建筑业开局良好。一季度,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完成建筑业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50.1%,完成年度目标10.9%。一季度建筑生产呈现的特点:一是资质企业贡献率高,一季度全县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5.5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8.7%,贡献率达94.3%;二是县域内施工增多,一季度建筑业企业在县内完成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96.6%,占建筑业总产值35.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7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服务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在投资和生产领域的积极带动下,一季度第三产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金融业较快发展,信贷规模继续扩大。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县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百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58.4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50.6亿元,增长13.5%;全县各项贷款余额108.5亿元,同比增长40.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21.3亿元,增长23.6%(个人消费贷款主要用于购房,所占比重达95.3%);与年初相比,我县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1% 、8.3%。
——消费品市场开局平稳,消费规模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同比增长8.0%,完成年度目标23.5%。吃、穿、用、烧四大类消费品呈现“三升一平”的发展态势,吃、穿、用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7.24亿元、1.35亿元和5.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1.5%和12.6%,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36亿元,与上年持平。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汽车、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类,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4.6%,对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49.1%,拉动其增长3.9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一季度,城镇、农村消费品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8.77亿元和5.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和6.7%。
餐饮市场平稳发展。一季度我县餐饮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额2.44亿元,同比增长8.9%。
——房地产业形势向好,新开工面积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受房价上涨带动,销售额成倍增长,一季度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9亿元,同比增长1.2倍。
新开工面积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2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2%;其中新开工面积 3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倍。3月末,县域商品房空置面积53.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9.1%。
——生产性服务业[注释1]稳步发展,知识密集型行业较快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中,具有一定优势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1-2月企业财务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知识密集型行业——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三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72.6%。

表2    1-2月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主要指标

 

 

 

 

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

 

营业收入

 

本期

 

同比增长

 

本期

 

同比增长

 

合 

 

1458795

 

10.8

 

98079

 

24.9

 

流通服务

 

470704

 

16.9

 

78830

 

17.4

 

信息服务

 

14724

 

-14.2

 

558

 

48.4

 

金融服务

 

29884

 

32.8

 

143

 

-57.1

 

商务服务

 

820609

 

8.2

 

17357

 

73.4

 

科技服务

 

122875

 

6.5

 

1191

 

75.4

 

注:金融服务仅指县域内从事典当、保险代理等金融活动的法人单位。
 
注释1:生产性服务业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具体包括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大类别。
 
——旅游业平稳增长,人均旅游消费有所提升。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县旅游业接待中外游人80.3万人次,同比增长7.4%;旅游业实现综合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1.9%,完成年度目标20.5%;人均旅游消费283.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4元,增长4.2%。旅游景区接待游人29.1万人次,同比增长9.4%,实现营业收入3392万元,增长5.4%;民俗旅游接待游人31.6万人次,同比增长6%,实现营业收入1864万元,增长39.6%。
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在供给和需求同向积极活跃的良好环境下,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于上年同期。1-3月,全县累计完成各项税收9.1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税收14万元,同比增长7.7 %;第二产业4.37亿元,增长18.8 %;第三产业4.73亿元,增长77%,其中房地产业实现税收1.9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7倍。从企业微观经营情况看,经营效益好转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亏损数量有所减少。
根据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2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不含建筑业)亏损面[注释2]为57.7%,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亏损面为53.1%,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亏损面44.6%,下降9.5个百分点。
注释2:亏损面指利润总额为负数的企业单位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
2.企业利润总额快速增加。
1-2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不含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上年同期为-1341万元,同比增加1.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5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房地产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减亏或扭亏。
表3            2010年1-2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效益指标

单位:万元

 

项 

 

资产总计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本期

 

同比增长
(%)

 

本期

 

同比增长
(%)

 

本期

 

上年同期

 

合 

 

5505260

 

15.9

 

449370

 

46.7

 

16407

 

-1341

 

工业

 

1422339

 

14.3

 

242990

 

37.2

 

13470

 

5153

 

批发和零售业

 

377182

 

15.4

 

102745

 

22.7

 

1569

 

1578

 

住宿和餐饮业

 

178238

 

3.3

 

6389

 

27.2

 

-781

 

-1457

 

房地产业

 

1976572

 

25.7

 

68726

 

265.3

 

4069

 

-3967

 

服务业

 

1550929

 

8.2

 

28519

 

31.2

 

-1919

 

-2647

 

 
3.企业资金周转有所加快。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注释3]1.61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8次;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平均为1.84次,同比加快0.04次,住宿和餐饮业为1.23次,同比加快0.11次。
注释3: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表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慢、利用效率越低。
4.企业资产状况总体处于较好区间。
根据1-2月份全县规模(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状况调查数据测算结果,资产负债率[注释4]总体处于51%—78%之间,其中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1.4%,比上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为77.7%,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为55.2%,上升5个百分点。
注释4: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60%左右比较好,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则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达到破产边缘。
 
5.职工报酬和社会保险稳定增加。
一季度,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946元,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企业(不含建筑业)为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0.3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工业企业同比增长41%,占缴险总额的62.2%,服务业同比增长69.1%,占缴险总额的19.2%。
   6.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一季度,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28元,同比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4840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92元,同比增长9.7%,主要以食品、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主,这三项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64.4%。
一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047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工资性收入2584元,增长22.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07元,同比增长9.7%,主要以食品、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主,这三项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64.6%。
三、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县经济之所以快速企稳回升,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快速企稳超过预期。从2008年年末至今,经济运行呈“V”型复苏 的轨迹。但应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运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农业经济看,虽然设施农业整体有了较快发展,但种植产品较为单一、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县设施种植业主要以传统的蔬菜种植为主,蔬菜种植比重占设施农业的89%。
从一季度全县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微观经济数据看,虽然企业盈利面同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但仍有近六成的企业处于亏损;虽然流动资金周转率总体有所上升,但应收账款(净额)也在快速增长,财务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9.5%;虽然利润总额同比有较大增加,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生产经营费用也在快速增加,有些主要行业营业成本增速快于营业收入增速。这些方面凸显了企业管理的问题,也揭示了现阶段企业总体发展状况是以低水平数量型平面扩张为特征。
2.固定资产投资要注意结构与规模的优化。
从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依然保持了28.4%的较快速度。但从新开工项目数量看,并不乐观。截止到3月底,全县有投资项目172个(房地产项目除外),其中新开工项目14个,仅占项目总数的8%;在新开项目中计划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只有3个,缺少大项目。另一方面,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高达55.6%,生产经营性投资并不占优。
投资是加快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改善产业结构的最有效、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总体上,密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经济总量不足、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生产性投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密云加快发展、加速崛起最主要的推动力。
3.消费结构和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市场供给主体规模不够大。 2009年末,全县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达1300余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只有74家;从事餐饮业、住宿业近200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仅有41家。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27亿元,仅占零售总额的30.6%。二是“刚性”消费特征明显。从消费结构看,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吃类、穿类占58.9%,用类占38%,这一结构在今年一季度依然延续;三是经营的商品档次高、中、低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从限额以上企业营销产品基本定位看,总体处于中低偏下层次,缺乏高档、精品商品营销布局。按照国际发展经验,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汽车、家电、金银珠宝等大宗消费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密云在200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2009年达到了3800美元。因此,我县消费品市场提升空间是可预见的。
四、对全年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的上行期,要保持这种较快的发展态势,应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现代农业所占比重;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提高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重点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同时,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应高度关注。
1.落实好中央、地方各项农业政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今年以来,中央、市、县陆续出台了加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贯彻好、落实好、指导好是关键。从一季度全县农业经济开局看,总体呈平稳发展态势,但由于市场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农业生产效益下滑,尤其生猪价格的回落使得养殖户生产积极性不高,生猪存栏减少。畜牧业是我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因此,要更加关注市场和养殖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要规划好、建设好县域沟域经济发展,要深化设施农业,提高已建成设施的利用率,升级种植产品的等级,提高亩产效益。
2.要注重企业内部升级改造,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走出以低水平数量型平面扩张,转向效益质量提升;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我县传统的服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由大变强;在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大规模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大幅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3.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保持投资持续高速增长。
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主导发展,投资决定增长”的理念,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要突出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要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用地和环境容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要发挥投资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当前,要结合密云实际,在稳定一产和增强三产投资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工业的投资力度,始终把工业放在牵动全局的战略位置上,促进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要重视民间资本对投资增长的“促进力”,给各种投资主体营造一个完备的法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公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引导民间加快以技术改造为主的内涵效益型投资,促进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把握消费升级的契机,是形成新的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要贯彻好、执行好国家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利用税收和财政手段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要落实好国家和地方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继续完善家用汽车、农机“三个下乡”等政策,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挖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城镇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文化、体育、汽车等消费。从消费主体看,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家庭规模,同时积极吸引县外旅游者;从消费对象看,重点是引导大宗消费、集团消费;从消费方式看,重点是发展精品专卖店和专业店,增加持卡消费;从消费区域看,重点是挖掘城市核心区和县经济开发区的消费潜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