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国家层面。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各地区应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
市级层面。为贯彻落实国家部署,2022年10月,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确定了“节能、净煤、减气、少油、多绿电、增碳汇、强科技、优保障”的减排路径,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本区域、本领域碳达峰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扎实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区级层面。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发〔2022〕31号)要求,在深入分析我区人口、经济、生态、产业、能源、碳排放等基本情况基础上,科学研判当前所处碳排放阶段,解析实现碳达峰目标面临机遇和挑战,确定碳达峰目标和实施路径,区发改委牵头起草了《北京市密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1.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是围绕一个定位,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贯彻两个坚持,即坚持“保水、护山、守规、兴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三个环节,即生态建设、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四对关系。
工作原则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创新驱动,先行示范”“全民行动,共建共享”。
2.主要目标: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达到市级下达目标,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25万吨的总体目标。
到2030年实现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全面升级,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达峰碳中和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
3.重点任务:4个方面16项任务措施。
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1)加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2)培育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新动能。(3)构建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格局。
二是推进能源发展绿色低碳转型。(4)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5)持续优化能源结构。(6)加快电力系统建设。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7)加快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8)二是强化建筑领域低碳化发展。(9)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10)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11)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四是强化科技引领和政策机制创新。(12)是加强低碳科技成果创新应用。(13)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14)构建密云特色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15)提升统计、计量和监测能力。(16)是加强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
4.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统筹协调、压实目标责任、开展试点示范3项具体措施。
三、责任分工
制定了《北京市密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每项任务均设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牵头单位各自按照自身职能统筹部署指导任务相关工作的开展,责任单位按照要求推进本地区、本领域任务落实。
四、专有名词解释
碳达峰: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可再生能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是衡量一个地区能耗水平的综合指标,是指单位国民生产总值(GNP)消耗的能源(折算为标准煤)量。
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是指单位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这包括森林碳汇、草地碳汇、海洋碳汇等多种形式,其中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碳汇的实现不仅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