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解读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司法局
  • 发布时间:2022-03-14 15:38
  • 【 字体:      】

一、“八五”普法规划的起草背景?

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这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我区在认真总结“七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根据《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起草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二、“八五”普法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是?

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面推进法治密云建设,贯彻实现党对全民守法普法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守法普法工作自身取得长足发展,全社会大普法格局进一步巩固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治理市域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显著提升,法治理念和守法意识不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基本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普遍共识,通过法治途径解决矛盾纠纷成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实践引领普治并举;坚持守正创新深度融合;坚持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三、“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对象有哪些?

“八五”普法规划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二是突出宪法学习宣传,深入持久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三是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在全社会普遍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四是突出围绕服务大局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五是突出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六是突出宣传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聚焦密云发展定位,深入宣传促进密云发展建设的法律法规。

“八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四、如何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一)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1、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在处理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救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把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办案程序中,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加强普法宣传。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利用受理、审理、决定等各环节实时普法,引导教育申请人依法维权、表达诉求。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2、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标准》,通过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增强普法效果。 3、 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培育以案普法品牌,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及时开展普法。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使典型案例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二)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实务工作者作用。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加强普法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登记注册、专业培训、评估考核、嘉许激励、权益保障、日常管理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普法志愿服务运行体系。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创新普法内容。注重运用大数据、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拓展普法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打造全县智慧普法平台,进一步健全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积极融入滁州市、安徽省、全国智慧普法平台建设。完善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使互联网成为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八五”普法规划的保障体系有哪些?

“八五”普法规划对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制度体系、丰富拓展普法责任制、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强化基层基础和保障工作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强调要健全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推动大众传媒自觉履行公益普法责任。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法治理念的培育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大抓普法基层建设,从政策、制度、机制上,从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切实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激发基层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