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强降雨天气来袭,太师屯镇迎来防汛救灾严峻考验。面对汛情,太师屯镇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积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逆流前行 救援转移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镇党委、镇政府迅速反应,靠前指挥,统筹调度,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形成红色冲锋队,凝聚起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同心抗汛的强大合力。为了争取更多上级部门支援营救的时间,班子成员争分夺秒、深入一线,在风雨中跟随铲车冲向受灾严重区域,在洪水浪尖实地核查灾情,一线指挥抢险救援工作。“救人最重要!”扑面而来的风雨模糊了视线,却无法掩盖铲车上急切的呼喊,一声声真切的呼唤是心系群众的担忧,更是党员干部逆流而上的使命。
太师屯村党支部书记曹伟策,作为90后年轻党员干部,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倒塌的门楼和车库门墙瞬间将他困住,他没有退缩,在被洪水围困的数小时中,曹伟策仍坚持用手机指挥村内排查营救工作,不顾个人安危帮助车内受困群众砸窗逃生。他只是抢险救灾中太师屯镇党员干部的缩影,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用在与洪水赛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政治本色和为民情怀。
汗水、雨水、泥水交织在一起,浸透了党员干部门的衣裤,却无法混淆他们心中的鲜红底色。在洪水突袭的危急时刻,全镇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协同作战,争分夺秒奔波在灾情最前沿,逐一核查受灾群众转移情况。铲车在风雨中穿梭来往,又一组受灾群众被平安送至镇文体中心集中安置点,他们将装满泥水的雨鞋倒净又穿上,踩着坚毅的脚步重新踏上新一轮救援的路上,此时他们不分彼此,有着共同的名字和信仰——我们是太师屯的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守护者!
妥善安置 全面保障
为了更好地保障村民安全,镇党委、镇政府立即启用镇文体中心、太师庄中学作为集中安置点,同时各村建立临时安置点,统一调配折叠床、棉被、饮用水、食品等物资,多组党员干部协同配合,做好受灾群众信息登记、物资发放、情绪安抚等工作。
安置点就是群众的另一个家,由班子成员带队8名党员干部常驻安置点,统筹安排集中安置点运行保障工作,并设立24小时值守的党员先锋岗及医护岗。党员先锋岗由全镇驻村第一书记、各村党员志愿者轮流驻点,辅助保障专班进行物资发放、环境消杀、卫生清理等任务,并为转移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缓解转移群众焦虑情绪。医护岗由镇社区卫生服中心党员先锋服务队专业医护人员轮岗,满足转移群众基础医疗服务需求。在全体党员干部和支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太师庄中学集中安置点运行平稳,饮用水、食品、药品等关键物资充足,转移群众生活有序。
抢险保通 重建家园
洪水退去,留下满目疮痍,灾后清淤消杀任务严峻,同时,辖区多处道路(桥梁)出现不同程度损毁。面对刻不容缓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镇党委、镇政府再次统筹安排部署,刚刚结束一线抢险救援的广大党员干部便再次肩负使命,奔赴新的战场。
来不及休息的党员干部门分区域参与到镇中心街的清淤工作中,挥舞平铲、笤帚,将板结的淤泥打堆清运,一遍又一遍配合洒水车清扫停车场、巷道,帮助受灾小区进水住户扛运垃圾,主动承担起最脏最累的活。“在洪灾面前,我们绝不退缩!”字字句句掷地有声,一如当年在党旗下所立的誓言。
为尽快实现太师屯镇水毁道路(桥梁)复通工作,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对接中铁六局,经过三天两夜紧急抢修,太师屯镇陡东路、令石路等11处断路(桥)抢修工作全部完成,实现镇域主要道路(桥梁)全部复通。同时,在区级部门支持下,迅速启动太师屯镇水毁抢险应急保通建设项目,对辖区沙峪桥、松树掌桥、令公桥及附属配套设施进行修复及重建,为辖区群众安全出行及生产生活秩序稳定提供保障。
自强降雨天气以来,太师屯镇全体党员干部已日夜奋战近二十天,从抢险救援到转移安置,从物资保障到保通恢复,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筑牢防汛救灾的“红色堤坝”,让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在风雨中愈发闪亮。直至今日,全体党员干部依然在党旗引领下坚守岗位,尽全力推动着辖区的恢复重建工作。风雨终将过去,但鲜艳的党旗却始终会飘扬在太师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凝聚起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奋战的强大合力,用实际行动继续书写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