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密云区十里堡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一起抓、资源一起用、工作一起推,以“党建+乡村养老服务联合体”的工作思路,完善建立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邻里互助的工作机制,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推进基层党建与民生事业有机融合,以“党建红”点亮“夕阳红”。
做优集中供养,倾力关爱农村特困失能老人
农村特困失能和鳏寡孤独五保老人是全社会最困难群体,让这部分人得到专业、悉心的照顾服务,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民生保障底线。2021年十里堡投入自有资金14万元、财政资金380万元,推进镇社会福利中心提升改造,新建改建餐厅、厨房及60个房间1490余平米设施,增设16个可调节医疗床,老人房间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数字电视信号和无线网络实现全院覆盖。在硬件设施提升改善的同时,还新建1000平米的户外活动广场、花园、菜园和300平米休憩阳光房,为老人提供舒心的休闲康养环境。
“硬环境”上去了,“软管理”也要跟上,镇党委着力建强福利中心党组织,选优配强院长和党员干部,福利中心坚持开展红色观影、红色文化活动,晚间“红歌会”成为老人们的保留节目。
党员志愿者定期慰问看望,镇卫生院支部党员悉心开展问诊、送药、体检、核酸检测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各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每逢传统节假日,合作共建企业都会为老人们送去礼品问候,让镇社会福利中心“家味浓厚”充满欢声笑语。
开展先锋行动,织牢织密助老助残“红色网格”
4月以来,十里堡镇扎实推进“密云先锋”行动开展,党员干部在为老服务一线当先锋、作表率,基层组织通过“1+10”党员联系群众负责实施,全镇范围正在开展“红色网格 邻里相帮”活动。全体基层党员服从组织号召,全面开展探视巡防、走访慰问,了解辖区困难老人生活和赡养情况,及时提供相应的援助服务,配合邻里互助员开展志愿服务,形成“红色网格”的“爱心接力”。
近日,河漕村的一位高龄参战老兵,因患脑梗后遗症身体机能受损无法自主行动、开口说话,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巡访发现后,立即向镇村组织汇报,镇退役军人、民政等职能部门共同研究精准帮扶路径,借助镇域长寿春敬老院的专业鉴定资质,免缴相关评估费用,协助老人在最短时间通过北京市失能老人认定,老人家庭现已享受到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十里堡镇大力倡导孝老敬老乡风文明,树立精准服务鲜明导向,依托社会组织就近服务资源,为镇域14个村居90名90岁以上老人“贴心定制”年度服务方案,“老寿星”们将定期得到理发、助医、健康指导、隐患排查、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时刻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
优化养老布局,系统打造乡村养老服务联合体
多年来十里堡镇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民办机构清水潭长寿春敬老院被北京市政府评为敬老爱老为老服务先进单位、示范单位,荣获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单位特等奖。全镇建有2个幸福晚年驿站和2个镇级、4个村级温馨家园,构建形成二级服务网络,其中清水潭温馨家园在2019年全市示范评选中获得全市第七,密云第一的优异成绩,并于2020年获评北京市100家精品温馨家园。2021年,60个邻里互助点被安排为试点建设。
十里堡镇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整合各方资源打出组合拳,以“机构+村居+邻里”的乡村养老服务联合体模式创新推动。60名邻里互助员定期巡护服务600户独居、空巢、困难老人,同时主动收集需求,广泛链接公办、民办、幸福晚年驿站、残疾人温馨家园、社会组织和各专业志愿服务队资源,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较好地满足老人吃饭、安全、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元化实际需要。十里堡镇“以院统站、以站带点”的高效资源协调机制。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乡村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十里堡镇增设13个邻里互助点位,率先在镇域乡村地区实现邻里互助服务全覆盖,全部农村地区独居老人真正实现安全隐患有人查、身体不适有人问、紧急情况有人帮、生活需求有人助。
抓牢阵地提升,打造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服务阵地
目前,十里堡镇按照“党建+乡村养老服务联合体”的系统工作思路,各基层组织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巩固阵地,大力开展“党建引领阵地提升”先锋行动,目标就是要把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党员干部的“考场”,把基层阵地建设成为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
阵地提升行动,将推动各基层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服务机构与养老资源融合促进,更多的“红色网格”也将成为乡村养老联合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两委干部和基层党员更加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在排忧解难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以助老服务的实际行动树立“密云先锋”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