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子镇碰河寺村民挥锹挖洋姜 古训“敬姜犹绩”焕发劳动新韵
时值霜降已过,立冬未至,北方大地正值蓄藏之季。11月7日,大城子镇碰河寺村田间地头人声鼎沸,一场别开生面的“挖洋姜”劳动竞赛火热上演,全村50余名男女老少挥锹抡镐,在丰收的喜悦中重温“敬姜犹绩”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传承勤劳俭朴的家风村风。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年过七旬的老者精神矍铄,不甘人后,年轻力壮的后生挥汗如雨。铁锹翻飞,泥土芬芳,一颗颗饱满的洋姜破土而出,欢笑声与劳作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田园交响。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共挖出洋姜约2000斤。根据比赛规则,所有参与者挖得的洋姜均归个人所有,大家手捧沉甸甸的收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敬姜犹绩”典故,源自《国语·鲁语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虽家境显贵,仍坚持纺线劳作,以此教诲身居官位的儿子不可忘本,要懂得“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的道理。这一古老训诫,穿越千年时光,其核心精神——崇尚劳动、反对安逸、砥砺品行,在今日的碰河寺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是个人修身齐家的准则,更成为凝聚邻里、振兴乡村的文化动力。

此次挖掘的洋姜,学名菊芋,耐寒耐瘠,生命力顽强,正契合北方此时节的气象。其块茎富含菊糖、膳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有益肠道健康,稳定血糖,是药食同源的佳品。村民们纷纷表示,看着自己动手挖取的洋姜,心里无比开心自豪,这场活动不仅让大家收获了健康的食材,更在集体劳动中体验了收获的快乐。
这次比赛既是一次生动的农耕文化体验,也是一堂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课。碰河寺村村民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敬姜犹绩”所蕴含的勤劳精神,如同这深植于大地的洋姜,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