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镇街概况 > 大城子镇
从“采蘑菇”到“拔萝卜” 大城子镇“第一书记试验田”迎丰收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11-11 17:10
  • 【 字体:      】

当下正是收获萝卜的季节,大城子镇庄户峪村“第一书记试验田”中的“冰激凌萝卜”也迎来了丰收,一垄垄刚出土的紫红色“冰激凌萝卜”铺满田埂,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装运,一派喜人的景象。

忙碌的农民当中,干劲最足的当属“第一书记”张秋杰。张秋杰是北京市首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派驻到庄户峪村的“第一书记”,两年任期结束后,他割舍不下对村子和百姓的感情,更撇不下还未让自己满意的事业,所以主动申请留任,继续驻村工作。

初来乍到

庄户峪村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村里的大约200人,林果是村里的主导产业,栗子、苹果、梨等都种植了很多年。

到村里之后,张秋杰马不停蹄地走家串户摸情况,一位名叫史连芬的大妈告诉他:“家里就几分水浇地,每年种老玉米,一年也就打个几百斤,别说赚钱了,够本就算不错。至于说到村里的果树,除了核桃、栗子就是红肖梨和苹果,收成好赖全靠天,即便收成好了,没销路,也卖不上价啊!” 

全村走访一遍,各家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差不多,都指向了农产品销售。于是,他决定先从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入手。他赶回公司,将村民们的困难一五一十地向领导汇报。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他牵线,成功将村民们滞销的1416斤苹果售卖一空。到了第二年,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出现,他紧盯农产品瓜熟蒂落时机,又帮助20余户村民销售核桃、苹果和红肖梨14000余斤,为村民增收3万多元。村民们把他的努力看在眼里,都说:“秋杰这孩子,还真干事啊!”

虽说这一举动获得村民认可,但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从“采蘑菇”到“拔萝卜”

对庄户峪的情况愈加熟悉以后,张秋杰开始盘算如何蹚出新的致富路。2022年,他向公司申请了50万元资金,将村里两座已经“50多岁”的老梨窖打造成为“蘑菇屋”。清理场地、加装喷淋设施和通风风扇、搭建摆放菌棒的钢架……首批4700根菌棒入住后,半个月便迎来了第一批“居民”,一簇簇蘑菇钻出,鲜嫩可爱。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完善,目前老梨窖每批稳定产出蘑菇1.25万公斤,定向销售到首发集团和市场,解决3名村民的专兼职就业,俨然成为村集体收入新的有效增长点。

“蘑菇屋”步入正轨以后,张秋杰不满足于只当“采蘑菇的第一书记”,他又将庄户峪的童话篇章翻到了“拔萝卜”的故事。

有一次,张秋杰参加公司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被大兴区某农业科技公司的特色品种水果蔬菜吸引。尤其是新品种“冰激凌萝卜”,吃起来甜脆甜脆的,像水果一样,据介绍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胡萝卜素、花青素、膳食纤维、植物蛋白等营养元素,在市场上很受青睐。

回村后,他琢磨来琢磨去,跟村书记马占文商量,能不能在村里试试发展特色种植。他们把村里的水浇地转了一个遍,准备选择史连芬等3户一共两亩地引入新品种。一开始他还担心这三家不支持搞试验田,没想到人家二话没说就都答应了。史连芬大妈还说:“秋杰这孩子我信得过,让种啥我都支持!”

试验田能否成功,关系着村里的下一步发展。从春到秋,张秋杰没事就到地头看看,遇到问题赶快联系专家,有时候站在田间地头和专家们打视频电话,一来二去,他也摸到了很多种植技术的门道,也能帮村民指点一二。

今年,“第一书记”试验田已经从两亩扩规到十亩,参加的村民也从3户扩展到40户。在这块试验田上,首发集团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农户4-7月种植甜糯玉米,8-11月种植“冰激凌萝卜”,所产出的农产品全部由首发集团认购。

乡村振兴在路上

这已经是张秋杰到庄户峪村的第三年,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一行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他说,这是自己来的第一天写下的,如今自己依然守着“初心”践行承诺。

立冬已过,农民辛苦劳作一年都准备歇一歇了,但张秋杰依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为了让村民种植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庄户峪,走出大山,他忙着对接市里的超市,忙着联系农产品销售企业,忙着跑农贸市场……他总是奔波在路上,他相信,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也在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