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镇街概况 > 大城子镇
密云栗树王树龄鉴定超过800年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25
  • 【 字体:      】

在北京地区有这样一类古树,因其经济林树种的特殊身份,而未被纳入古树名木的保护范畴,但相关部门逐渐意识到,一些古老果树中的珍贵单株,兼具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保护利用好果树中的“活文物”,密云区园林绿化局为辖区内一株“栗树王”修建起指路牌和说名牌,并鉴定其树龄超过800年。这样古老的栗树在北京地区极为罕见,是人类与自然共存历程的珍贵见证。

山村小径旁建起古树路标

秋风拂过山林中的方耳峪村,渲染出斑斓的景色,栗树、核桃树、梨树、山楂树随风摇曳、树冠相交、亭亭如盖。10月中旬,当地村民已完成栗果的采收,村中随处可见成堆的栗蓬。穿过村民聚居区,山道逐渐收窄,在“栗树王”路牌的指引下,沿蜿蜒小径拾级而上,步行约20分钟来到一处山坡台地,一株体量庞大的栗树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密云区的栗树之王。

相比周边其他古老果树,“栗树王”的主干明显更加粗壮,三个成年人难以将其合抱,灰褐色的树皮深裂粗糙,伴以隆起的树瘤尽显古老沧桑。其主干在高约2.5米处分枝,5根大枝托举起庞大的树冠,其中西侧大枝蜿蜒低垂,树叶抬手可及,10月中旬的栗树叶由绿色渐变为柠檬黄,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

新设置的说名牌显示,“栗树王”高15.6米,冠幅22.4米×18.4米,胸围约6米。计算其胸径约1.9米,胸径即“树木根茎以上离地面1.3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

“栗树王”远离村民聚居区,位置偏僻隐蔽,上山路径多有岔道,游客很容易走错方向。而沿途设置专属路标后,能够引导游客轻松找到“栗树王”。

“为方便游客参观,提高‘栗树王’的知名度,今年8月,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在村道旁立起指路牌和说名牌。”密云大城子镇林业站站长张印如介绍,他们希望在服务好游客的基础上,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果品销售,而为照看好这棵密云区最古老的栗树,他们在保护措施上非常谨慎,都未敢安装护栏等设施,生怕伤到古树的根系。

即便已过采收季,但在“栗树王”的伞荫下仍可捡到颗粒玲珑、微泛油光的果实。那么“栗树王”的产量究竟如何?当地村民王连春表示“‘栗树王’是我家自留树,我今年已经70岁,不敢再上树打栗子,但树王每年自然掉落的果实就可达上百斤。”“栗树王”果实的个头虽不大,但炒食味道非常不错,皮薄且果肉甜糯。

采用模型“无伤”测算树龄

“栗树王”的说名牌显示,其树龄超过800年,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板栗古树。参照《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凡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但“栗树王”却并未纳入古树名木的保护体系。

据了解,百岁以上的果树在京郊多有分布,考虑到其经济林树种的特殊因素,绝大多数古老果树未能悬挂市园林绿化局制发的古树铭牌。就栗树来讲,果农需要定期剪枝,从而实现立体结果,达到稳产、高产的目标,每年9月下旬板栗成熟,果农还要上树采摘果实,而攀树、折枝、摘果等行为恰恰与《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中的规定相悖。但古老果树的文化价值并未被相关部门忽视 —— 2023年9月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要深入挖掘花果蜜类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古老果树等文化内涵。

那么“栗树王”800年的树龄是从何而来?据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工程师高娜介绍,为避免对树木造成损伤,他们在测算树龄的过程中,并未采用生长锥钻取树木的方法,而是依托北京农学院板栗科技创新团队开发的“中国栗属植物树龄回归分析法”开展鉴定。该团队收集有全国上千株古栗树的资源数据,建立起胸径与树龄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可便捷高效地估算出树龄。“根据胸径、胸围、生长势等数据综合估算,密云‘栗树王’的树龄至少在800年。”高娜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