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丨父子蜜蜂人的退耕致富路
  • 来源:宜居密云
  • 发布时间:2020-10-10 14:21
  • 【 字体:      】

    

纪念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特别栏目《足迹》第二十九期节目如约而至,今天邀请到杨奇、杨新宇父子,听他们讲述养蜂人的故事。

杨奇:政府带动养蜂 生活幸福安稳

为保密云水库净水退耕退养后,为寻出路杨奇开始养蜂,虽然有过失败经验,但通过政府政策扶植,依旧坚定信心继续养蜂,逐渐依靠养蜂解决温饱问题。加入合作社以及国家政策提供保障,养蜂逐渐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实现飞跃式发展。

杨奇

从我记事以来,到八几年这一段时间,总觉得肚子没吃饱过。那时候说句不怕人笑话的话,每家走动亲戚都少,粮食太紧缺了。

当时说去养牛养羊,咱们农村传统的养猪,但是养牛养猪,根本那时候买不起呀,那得需要本钱的呀。但是我一箱蜂百八十块钱我就买一箱,买一箱我养一年就可以分几箱,一年像滚雪球似的。一般起步十箱二十箱算好的了,十箱、二十箱、三十箱,三十箱算大蜂场,那就相当了不起了。我那个时候开始连买带分,我是养了二十多箱蜂。但是当时那时候挺艰苦的,那时候你看那会儿经济不行,没钱,你也不敢养多。假如遇到灾难,你还要越冬饲料需要喂糖,有时候你都买不起。像那时候做蜂箱,要请木匠做一般那还请不起,我们都是自己用咱们北方的杨木、杨柳木、松木,挺重的,箱子还容易变形,箱子容易有破损、跑蜂,那会儿都是用的那个箱子,养的是有16框大箱、卧式箱。有16框的有20框的,最小的是12框的。

最印象深刻的事儿,那会儿我记得,我养到那十四箱、十五箱,但是越冬我把饲料没有喂足,我清楚的记得就死了七个(箱),十四五箱去了一半,那会儿好心疼啊,那比死一头大猪大牛都着急。但是后来没灰心,就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从那以后饲料喂足。正式摆脱这个困境是从1994年到1995年,就说那会儿欠人家点钱也还清了,就说能吃饱了,咱不说吃好,温饱是解决了。

我是从2007还是2008年加入合作社,先有的合作社。当时就劝我在家。但是当时我心里也没底,说是这个秋天怕繁殖不行。再一个在北方越冬,以前毕竟养得少,等到这养多了,就老是又怕,不敢尝试。后来他就多方面介绍,通过培训啊,有些专家介绍,说咱们秋天粉也挺好,越冬也比较,气候也不是很低,也好越。后来我就做了尝试,尝试以后确实,这个秋蜂繁育的也挺好。

咱们北京地区越冬特好越,常群可以说不做任何保温。你要中等群可以说四五框的盖个,像三公分厚的草帘,底下垫一层草叶就盖一层就行了,越冬相当好越,这一冬都甭管它。秋天、春天的蜂子,越冬死就死这么一点点。后来一看这个合作社还是起了很大作用,从那以后这些跑南方的就逐渐的就都加入社,以前跑南方的都不跑了。

因为第一个能多养,多养第二个经济稳定,毕竟养蜂归根到底是为了生存,为了挣钱。你入社以后,一是规模化,还有竞争力,你不像以前散兵游勇,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这咱们交给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出售。没那些后顾之忧了,我只管养蜂、只管生产了,销售这块合作社负责了都。第一每年都搞两至三次的技术培训,都是请的咱们农科院的养蜂专家,这一点很重要,有些技术咱们不是自己来摸索出来的。第二个资金支持,你谁缺资金了,到合作社可以借。第三个主要产品没后顾之忧,它总是比市场上收购总是要偏高。不会比市场收购价还低,所以说这个给蜂农提供的又方便又实惠。

第一次给蜂箱好像是2009年是2010年,当时那会儿心里特高兴,因为那时候可以说中国在历史上养蜂就没有遇见过这种事,说政府能给你蜂箱,那时候太意外了。那时候寻思,有优惠政策,又有政策,又可以多养。那会儿给蜂箱真的心里挺激动的。

再一个国家政策,你像无偿的提供蜜蜂,有些新养的扶贫,你看养好多了,太师屯镇,有好多都养的挺好的,现在给政策三四年的政策,他这会儿都养到二百多箱了,有的相当好,政策这块给蜂、给蜂箱、蜂机具,这蜂农就省多钱了。

那一个蜂箱一套上下两个,一百多块钱。当时在那自己买那也是个负担。隔蜂板这些都包括,那就一百好几,一百五六十块,那都是差的,好一点的那几百块的一套蜂箱。

后来逐渐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还有补蜂机具,扶贫的给蜜蜂、补糖,政府出80%、90%入保险。这会儿要是说再养不好蜜蜂,真的第一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第二可以说对不起政府这些力度扶持的(政策)。这是从良心上说。

从有政策以后,这十一二年政策力度扶植也大了,养蜂技术也成熟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养蜂这个必须有个好环境,没有好环境是不行的。现在你像我就养了将近五百箱,五百箱生产群。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式发展。

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杨奇杨新宇一家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蜂致富路。用杨奇的话说:这会儿要是再养不好蜜蜂,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杨新宇:入社养蜂 开启甜蜜事业

杨新宇退伍后跟随父亲一起养蜂,2007年加入养蜂合作社。为响应密云保水号召,合作社带领蜂农实现养蜂专业化、规范化,统一更换蜂箱,并定期请专家为蜂农进行指导,随着养蜂规模的扩大,经济收入的提高,杨新宇一家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杨新宇

我当了八年兵退伍以后,也是可以有很多机会去选择职业,因为毕竟我那会儿还年轻,很多职业我都可以去做。但是回来以后呢,第一个我就感觉养蜂这个职业前景还是非常好的,因为现在咱们发展蜂产品这些东西越来越好,而且销量也越来越大。

因为养蜂这个东西它造不成环境污染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养蜂是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为什么?因为咱们养蜂咱们知道,这个蜜蜂会采花粉,它是授粉,咱们自然界授粉70%都是蜜蜂来授粉,它授粉好以后,就会促使这一片地区的这个植物它的成活率、结果率,比如说幼苗的出生率都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养蜂是第一个不会污染环境,第二个还会促使咱们周边山区的这个绿植越来越好而且越来越多样化,它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所以说养蜂虽然对保护咱水源没有直接的作用,但间接作用这个养蜜蜂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们家加入合作社是2007年,第一年我们加入合作社以后第一个变化是什么,我们的蜜蜂的数量就从140箱变成了320箱的蜜蜂,最起码蜂群就扩大了很大的规模。这个规模是从哪儿来呢,第一个现在咱们密云地区山上的绿植现在变得特别多,因为以前的时候你可能养300箱蜂,可能这些花不够蜜蜂吃的根本就,它不能自给自足。但是这些年咱们水库周边绿植的保护,各种各样的山花都特别多。绿植变得特别多,从蜜蜂的采集率,就是它采的区域它的植物变多了,所以第一个咱就把蜜蜂养殖的就变多了。

我们加入合作社以后,首先就是改变了我们养蜂的,怎么说就叫卫生或者是规范化吧。因为以前我们养蜂,就是特别随意,这搁一箱那搁一箱,蜂箱都是特别旧,那种朽木,反正就是特别不规范吧,总体来说。加入合作社以后,合作社提倡的也是就是要规模化养殖,规范化蜂场。第一个讲的就是我们首先在咱们这个密云这个保水这个大的环境下,第一个卫生要搞上去。所以合作社就给我们推出了把我们的蜂箱统一的由破蜂箱,统一给它换成那种,就是南方那种沙漠蜂箱,特别标准。我们的蜂箱喷成彩色的,就是五颜六色的。第一个是可以防止风吹日晒,这个蜂箱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要不然蜂箱在外面风吹日晒的可能它就会烂掉。喷上漆以后防止它去烂,能多用很多年。第二个就是美观。我们一进蜂场以后就感觉特别欣欣向荣,特别有活力,有朝气的那种环境。第三个对蜜蜂也有好处,蜜蜂飞行的话,它会有一种标志,因为你要蜜箱放在一起,蜜蜂可能会迷路,找不到自己家。我们放成五颜六色的蜜蜂,就是保证这个蜜蜂能定向找到自己家。

现在我们加入合作社以后,每年都会定期的去给我们蜂农做辅导。比如说咱们养蜂分为四季化管理,四季化是春夏秋冬四个季度,四个季度的蜜蜂养殖都不一样。每年合作社都会请专家来,根据当年的气候呀,气候特点、气候变化,还有等等一系列问题,先是专家上课,给我们讲,然后我们有什么问题,就是和专家再相互交流。最主要就是请专家来指导也让我们养蜂去敢养,去敢扩大规模,去做很多种尝试的一个基础。因为有很多的养蜂的技术,或养蜂的方法,我们以前都不知道,都没听说过。但是请了专家以后发现,养蜂有很多种方法去养。

为了让咱们蜂农能安心的去养蜂,应该是在全国也是第一个,根据降雨量来给蜜蜂进行上保险,蜂农可能只交20%这样,然后其他的钱都是由合作社或者政府他们给补助到这个蜂农身上。所以就是这个养蜂这块,所以我们就是基本上是可以安心的去养蜂,有多重保障。

这个保险只是一层保障,而且合作社有时候就是收成不好的年头,它会给你补,一箱可能会给你补钱,给蜜蜂补饲料,包括(给)你补助这些蜂药,有很多。因为这个,我感觉现在就是我们密云养蜂,应该是得有四五层保障,来让我们养好这个蜂了。因为现在,我们只需要蜂养好,挣钱就可以了,基本上投入基本上都不用我们去花钱。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不挣钱,可能还要欠别人钱。现在从我退伍以后,应该这七八年以后,继续加入合作社扩大规模生产,第一个我们现在有自己的房子,以前都是平房,现在是三层的那种小别墅。然后第二个现在车也买了,自己出门也可以自己开车了,不像以前骑个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到处跑。现在有自己的车,有自己的房。咱们蜜蜂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真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我们现在就是做了很多产品,把蜜蜂养殖又扩大了几倍。我感觉这还不是终点,这可能只是刚刚开始,将来养蜂这个职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受欢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密云人民肩负着保水的重要使命,牺牲小我,守护水源。政策的扶持,使杨新宇一家踏上了绿色富民的环保之路,勤劳致富,开创美好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