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保水人讲述保水政策和机制演进
  • 来源:宜居密云
  • 发布时间:2020-09-18 18:11
  • 【 字体:      】

纪念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特别栏目《足迹》第二十一期节目如约而至,今天邀请到宇兴评、张如明,听他们讲述水库保水工作的点点滴滴。

机制创新执法顺 科学管理护水源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从2013年开始从事水库保水工作,近十年的保水经历,让他目睹了密云水库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保水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的讲述。

我们密云水库是一个特定区域,有特定的价值。北京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保水应该说不光是密云的事儿,也是北京的一个重要的责任。我觉得这方面主要分三大块,第一块就是关于我们体制机制改革这块。保水工作涉及到的部门也很多,涉及到的面也很广。过去我们是“九龙治水”,就是说环保局、农业局、水务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这些部门都在密云水库实施执法,这些部门的执法应该说都是各执各法,这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一个是人员不统筹,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进来;第二就是不能形成合力;第三个就是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工作计划。

为了强化密云水库的执法,统筹这些部门的执法权,成立一个专门针对密云水库的执法机构,这就是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相关部门的执法权全都由市里赋予给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我们这些人员负责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278平方公里的执法。通过这几年体制机制创新,把“九龙治水”变成“一龙治水”,起到的效果是非常的显著的。目前,我们人员比较统一,有120人就是负责这个执法工作。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就不再进入。第二我们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执法。密云水库出现了问题,都由我们负责。

现在咱们也在推进执法力量下沉。我们的人员,实际上大队人员很少,基本上全都下沉到各个乡镇。我们有八个分队,就说库北不老屯,那么我们有一个不老屯的执法分队,他负责不老屯区域涉及咱们密云水库的相关执法。按照这种模式,在咱们全国率先形成了区域性的综合执法,大大提高了执法的效率和效果。

过去,进入水库钓鱼,它是一个违法行为。但是从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职责来讲,环保局是应该负责的,因为他破坏水源。农业局的渔政它是需要管的。另外水务局的水政对它也是有责任进行管理。从法律上讲这些部门都该管,但是各个部门又都比较分散,没有一个统筹的调度。现在我们一家来管,如果出现钓鱼的,任何部门不用找,那就是我们的责任,现在把这些人员都统筹到一起,统一安排人力,沿水库外围,安排看护人员,哪儿发生问题我们都能发现。过去就不是了,一个部门执法人员也比较弱,自己安排自己的,他安排他的,形成不了覆盖面广的看护和执法。现在我们就能实现这个,执法能面面到位。我们水上分队有各个分队。这儿你出现了,你没有及时地执法,就追他的责。责任和权力都由你来去承担,我们对他进行考核,对他进行管理,这样我们整个形成一种体系式的执法和管理。通过这种执法体制改革,执法效果上是非常的显著。外围、库区之内一些涉水的违法行为大大降低,对我们整个的工作推进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从我们机制体制上的一个创新。

另外在机制体制方面,我们一方面强化行刑衔接,公检法的介入对我们执法力度有很大的推动。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相关的考核。我们水库周边这七个镇,都是严格的落入到考核内容当中的。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他们的主要领导都要承担责任。而且每年区长要和我们保水的相关的镇,相关的部门签订责任书,建立各个部门保水的执法责任清单。是什么问题,哪个部门就要进行执法,没有执法到位,就要承担相关的责任。各种制度和考核都是非常严谨的,每一个部门,权责都是非常清晰的。这是第一方面,就是关于我们体制机制创新,为我们整个全区的保水工作,形成了一个非常严谨的执法和管理的机制。

成立了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从体制机制上有了创新,使得执法工作顺利推进。另外在库区管理方面实行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实施退耕禁种、清理库中岛等工程,全力保护密云水库水质安全。

第二大块就是管理。在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273平方公里我们建立了一个网格化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是一种全覆盖的,全天候的管理。我们把水库一级保护区划了160个网格,每一个网格都有网格员,网格员的职责是很明确的。那么我们要对网格员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哪个点上,哪个网格里出了问题,要对网格员进行处罚。轻的可能要扣工资,重的就要把他辞退。从管理措施上我们还是非常的严格和严谨的。

第三块就是这几年我们推动的工程措施,我们是十一项工程措施。第一个我们实施的是退耕禁种工程,就是密云水库周边10万亩押宝地全部退出。消除了农业种植带来的这种面源污染。第二个,我们清退了密云水库周边94个库中岛。土地全都进行了流转,实施了封闭管理,所有的生产经营行为全部退出。第三个我们实施了水库的封闭管理。建了密云水库308公里的围网,库区整个是在一个围网的保护之下,实现了封闭管理。另外我们水库这个周边和上游,退出了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17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出,各家各户的散养也全部退出。我们上游河道的水产养殖,70多家全都退出。同时我们还退出了水库外围的这些矿山。矿山过去是支柱产业,每年的财政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所有的我们的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都是为了保证上游的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密云水库覆盖面比较大,外围进入库区的路口也比较多。去年开始,我们推进了一个监控系统的建设,就是对水库的重要的路口、重要的节点和涉水的易发地段,布置了全覆盖的监控。400个监控探头对这些点位进行全天候的监控。我们建设了八个分指挥中心和一个总指挥中心,如果到我们总指挥中心去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整个密云水库在我们的监控之下,包括我们的无人机拍摄的一些水库的死角,人员不便进的地方。我们采取了很多的工程措施,对我们水库水源保护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和作用。通过这几年,我们采取一些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机制体制建设,让密云水库的保护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使我们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二类水体标准,这是非常难得的。

如果要说最大的困难,我觉得从根本上要想解决保水富民的问题,还是难度非常大的。各种困难归集到一块,最终的落脚点还在农民。老百姓说得很朴实,我们老百姓没有过分的要求,就提一句话,不让我种地了,让我干什么。我们现在从执法的角度,有几个层面。进入库区钓鱼的,那我们当然要坚决地依法去执法,这是毫无疑问。对于农民的需要,进入山场管理他的果树,我们可以采取一种灵活的方式,进入山场,我们进行监管,你不能够涉及到水面,不能够对水质产生影响,这种相对的灵活一点。但是核心还是这对保水有产生任何的影响。实际上密云水库每年它还有渔业捕捞,这是法定的。实际上渔业捕捞它主要核心还是生物净水,密云水库的鱼它有生物净水的这么一个效果。渔民每年都有半年进入库区进行捕捞的时间,他通过捕捞也能够取得一些收益。但是我们在监管上是非常严格的,我们所有的217条船,有434名渔民在捕捞。那么渔船我们坚决不允许加挂发动机,都是手摇的。这是其一,其二打上鱼之后,要确保水库周边的环境,在岸边宰杀、出售是不行的,必须得运出。打鱼要一天都在里面,要在这个水库里面弄点吃的、做点饭也是不行的。进入库区之后,就必须只进行捕鱼行为,其他的坚决不允许。各个方面必须要严格执法。另一方面,渔民半年的捕捞期,他们也很辛苦,当然在捕捞的过程当中,还是给提供很多的便利。北京市出台生态涵养区的这种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的理念是非常好的,但是也需要很多东西。从立法的角度和我们现实基础,解决一些问题。什么时候能够让“让农民保水”到农民“我要保水”的一个转变。为什么农民要“我要保水”呢?我觉得真正的解决方法,还是通过我们的政策让农民通过保水能够取得收益,能够使他们致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保水,我觉得这就是保水达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如果保水越保越穷,那么越保越使他们生活进入困境,我觉得将来我们的保水会走入死胡同。只有这些矛盾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得到了解决,才能推动我们保水和富民矛盾的根本解决。

总而言之,原来我们也设定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密云水库的水源保护,应该把它做成全国各个水源地保护的一个集管理、机制、工程为一体的最完善、最先进的区域。我觉得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这么一个水平和标准,但是我们想再进一步的完善,把有些现存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各项政策来进一步解决,使我们保水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目前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各项保水机制逐步完善,各支保水队伍、联合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上下游联动保水机制也正在逐步形成,有效保障了密云水库及周边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水源安全。

从渔民到保水人

曾做了十几年渔民的张如明,享受了密云水库的丰厚馈赠。如今,年过50的他转身当起了保水员,扎根在水库边,用行动守护起这片绿水青山。从渔民到保水员,身份在变,但张如明保护生态的初心从未改变。下面我来听听他的讲述。

我父辈那会儿捕鱼,是属于一个集体式的捕鱼。集体式捕鱼是木船,捕鱼的网垂直高度是1.5米。捕回鱼归集体,然后集体再去交水产,水产去处理后再去卖去。后来分田到户那会儿,可以办渔照,自己去捕鱼,然后自己再去置网,再去置船。那时经济条件不行,船是铁皮船,就是咱们的汽油桶破开,六个铁桶焊一个铁皮船。一百多斤的产量是最好的产量了,平常也就是几十斤。后来,捕鱼维持不了家庭生计了,我父亲就做点小买卖。再后来水库占地,老百姓耕地已经被水库淹没了,没办法还是以打渔为主,我就接手了我父亲的行业,去捕鱼。还是以前那个铁皮桶焊的船,网具比以前稍微好一点,三丈吧,垂直高度也就是9米。9米在这么大的水库里面还是小点。还得办捕鱼照,捕鱼照是每年3000块钱,加上网具和船具的开支,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每年捕鱼所以说本钱回来了,挣个3000到4000块钱就算好的了。1995、1996年那会儿,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之后,网具也就逐渐变好了,它的垂直高度都达到八丈了,一丈是3米,八丈就是24米。到现在每张网的垂直高度都是十四丈。网具好了,产量也上去了。咱们水库里不是说没有鱼,鱼确实有。我那年最高峰一网打上来6000斤,一夜的付出,回报也达到将近万十块钱,我感觉特别知足。平时的产量也都是在三四百斤或四五百斤,二三百斤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关键是那会一方面捕鱼的工具太落后,另一方面是鱼的价钱,人均收入低,你价钱定不高。现在人均收入提高,捕鱼比以前要挣得多,一年收入相当于以前的好几年的收入。国家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出台扶贫项目,办照的费用已经全免。农委还给适当地补助一些网具,所以说国家的政策把我们的动力也给推动起来了。后来我为什么不捕鱼了?因为捕鱼的时间太长,每天下午的一点到一点半这会儿开始出船。人工划船,利用自己的双臂去划船,划到水库里面特别开阔的水域里,两个人不停地轮换去划,得划一俩个小时。办捕鱼照,要求不可以安装推进器,因为对水库有污染,直到现在也是人力去摇这个船。划到地儿,到太阳要下山的时候水面是特别平稳的,能看到上浮的鱼,然后根据鱼在什么地方活动的情况去撒网。撒完网天已经全黑下来了,到九、十点就开始起网。每条船上的网具大约都是在十六片,一片网的长度是800米,网高是十四丈。起网差不多的时间就是在四个小时到五个小时之间,而且鱼要上得多,起网的时间就更慢,有时得七八个小时。网全部起完,鱼上船了,然后再划一两个小时,也就是第二天早晨的六点到七点之间到岸边。太晚了就不行了,太晚了你得赶着赶紧去路边,在石城路边去卖鱼,所以说咱们早回,鱼能卖个好价钱。每天劳作都是弯腰低头去作业,去取网、拽网,后来得了腰间盘突出,加上腰肌劳损,大夫告诉说不能再去从事这种职业了。所以说由2018年我退出了捕鱼行业,退出的政策是把船还有你捕鱼的网具全部上交水产,然后咱们农委每条船补助3万块钱。我们孙书记是一个特别负责的书记,我因为身体原因捕不了鱼之后,他还替我去政府寻求帮助,说你有俩孩子要养不能待着呀。我们孙书记心里装着并不是我一个人,装着村里所有的人。用他的话来说,“我希望每个老百姓,每个村民都赶紧地多挣钱、快速地致富”。所以他亲自出面,就给我跑这事儿,给我争取到了保水员这份工作。

水库管库巡察是不定时地去巡察,我们主要管的是垂钓,还有对游客进入库区的进行劝阻、劝离,还有违法的,什么毒、电、炸鱼的要及时上报。刚开始那会儿,没有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劝阻,语气上比较强硬,有时也会发生口角。经过学习之后,明白了应该怎么去劝阻游客,就是用一种朋友之间的这种交际方式去劝阻他们。

一般的游客还都是认同的,都能欣然接受。极个别的也有接受不了的,说我上这儿玩来的,是给你们这儿来送钱的,你们干吗要阻止我的一些行动呢?把危害水库的事要给他讲明白,第一,这不是开发景区,第二没收你门票。这是咱们北京的饮用水源地。大家都去污染,不去维护这个环境,这盆净水还能是净水吗?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污水。所以说有时候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他也就全都明白了,有时候还要给你说对不起。我跟这个水库真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始至终我都在这里,不干捕鱼了,我还跟这个水库打交道,跟密云水库可以说真的是有一定的感情了。

生在水边长在水边的张如明,每每提到密云水库都带着一份感激、一份呵护和一份自豪之情。这一片青山绿水的背后,是无数保水人的辛勤付出,更承载着密云人民的未来和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