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泉:回望历史, 一切都值得
  • 来源:宜居密云
  • 发布时间:2020-10-05 15:44
  • 【 字体:      】

今年9月1日是密云水库建成60年纪念日,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在宜居密云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寻找最美保水人”栏目。第二十八期为您带来《于乐泉:回望历史, 一切都值得》。

60年前,当纯净甘甜的密云水库水一路向南,成为首都市民的饮用水之时,人们忘不了那些库区移民为此做出的牺牲。“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库区移民精神体现在千家万户,在密云水库建设过程中,没有一个移民故事是重复的,但对于告别,他们有着相同的记忆。

水库移民于乐泉脑海中存有一个片段:满载家当的小马车朝着晨曦渐行渐远。移民徒步前行,与村庄挥手,直到慢慢走远。

密云水库移民于乐泉

修建水库是件大好事,但是库区里往外搬的时候受了很多苦,抛弃了大好的良田、自家财产。一个小马车拉不了多少东西,多出来的都得扔了。

草木深情,故土难离,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修建水库,为的是国家大计,库区儿女不得不挥别家园,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告别了安眠在青山绿水间的列祖列宗,他们或肩挑背驮,或扶老携幼......踏上了离乡的征途。

密云水库移民于乐泉

我们家在那个时候人口多,有爷爷、奶奶、叔叔,父母,还有几个兄弟。七八个房间都不够住。我们买了五间房的物料,买了5000块瓦,准备第二年盖房。这些盖房的东西搬不走就全都扔了。

“只带新思想,少带旧家具”。当时只有12岁的于乐泉随父辈一起和第一批搬迁的5万人一样,用马车拉上简单的家当,舍下家业搬离故土,经过三次辗转,最后定居十里堡镇水泉村。

密云水库移民于乐泉

密云水库是必须要修建的,因为密云是夹在潮河和白河中间,洪水要是泛滥,不止密云,顺义、通州、河北都会受灾,所以水库不建不行。当时水灾也比严重。比如说,在地里干活,下午就来场洪水就给冲了,还有的认真干着活呢,院里就进水了,就得赶紧去救人去,这洪水变化无常。

自1958年密云水库修建到20世纪末,60年间密云人民共经历三次大规模移民,累计移民近七万人。 “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水库移民不变的家国情怀。

如今,60年过去了,密云水库在防洪、供应城市用水、发电等多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回望历史,于乐泉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密云水库移民于乐泉

水库建设的挺好,利国利民,保护这一盆净水这是值得的,我感到很自豪!

几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除了关心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也对移民的心路进行了细致、温润的导航。而这正是移民及其后代能够真正融入新生活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由此,今天我们才能更加理性地回望历史,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坐标上建构起密云水库移民的整体人格形象,让更多的后人去感怀、思考和铭记。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