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是密云水库建成60年纪念日,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在宜居密云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寻找最美保水人”栏目。第十八期为您带来《密云水库保水机制创新: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护水”》。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从2013年开始从事水库保水工作,近十年的保水经历,让他目睹了密云水库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保水机制体制的完善与创新。
密云水库里,流淌着首都的生命之水。近年来,密云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实行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严肃查处各类破坏水生态环境行为。作为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的宇兴评,于2013年到区生态建设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全区保水工作。在他的印象中,当时密云水库执法工作由环保、水政、渔政、公安、国土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库区管理存在着涉及部门较多、监管责任不明、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
多家各执各法,相对比较分散,密云区在2016年组建了密云水库联合执法大队,把7个部门的执法权统一归纳到密云水库联合执法大队,集中执法力量,统筹执法工作,应该说效果非常显著。
保水体制的改革创新,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难题,通过整合执法机构和职能,统筹多部门执法权,实现执法主体下移、执法力量下沉;同时成立了水库周边7个镇的保水大队,使专业执法力量和管护队伍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密云水库继续深化保水体制改革,2018年4月得到市政府批复,于同年8月正式成立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将相关部门单项执法权统一授予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性的综合执法,大大提高了执法能力和效率。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之后按照市政府执法授权,一共涉及城管局、农业农村局、环保局等共计131项执法权,所执法的区域范围是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273平方公里范围之内涉及了污水、垃圾、私搭乱建、涉水偷鱼钓鱼等对水污染相关的内容,都进行统一执法。
为促进水源保护工作向精细化、信息化转变,密云区围绕水库一级保护区及潮河白河上游主河道,实施了“定格、定人、定责、定章”的网格化管理,实现2150名网格员全天候、覆盖全水域的水源管护体系,网格员每天在各自区域内巡查、看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由执法人员依法行政。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
在密云水库一级圈273平方公里范围内划分了160个网格,也就是在一级区我们实现网格全覆盖,安排了附近当地农民绿岗就业,2150个农民在网格里进行看护,不光要看路口还有一些重要的点位,比如河道、污水、垃圾这些都在他们的看护范围之内。
密云区在完善保水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执法队伍装备,并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多向沟通,在水库周边形成依法治水的高压态势。多年的保水工作经历,宇兴评感触最深的是,目前密云水库各项保水机制逐步完善,各支保水队伍、联合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上下游联动保水机制也正在逐步形成,有效保障了密云水库及周边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水源安全。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
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水库的全覆盖全天候的严密看护,通过严格的执法和执法机制的完善,使水库对涉水违法案件从严从速从快进行查处,通过强化行刑衔接,我们严厉打击各种涉水违法行为,使水库整个的看护、执法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氛围和威慑,来确保咱们首都水源的绝对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