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是密云水库建成60年纪念日,为深入挖掘在密云水库建设、移民、保水、富民、宣传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密云水库精神,讲好密云水库故事,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从今天起在宜居密云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寻找最美保水人”栏目,第一期为您带来《密云水库建设者罗连恒:难忘峥嵘岁月,传承密云水库精神》。
195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战略决策,来自京津冀的20万建设者齐聚燕山脚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水库建设战役,仅靠手臂、小推车和铁锨,挖出了一个库容4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建设者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无数动人篇章,他们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密云人。
今年81岁的罗连恒,是原密云首都民兵师的队员,参与建设密云水库时他十八九岁,老人告诉我们,当时他长期在隧洞内工作,风钻工打洞、支护工支撑、炮工爆破、出渣工清除渣土……大家冒着塌方危险,互相鼓劲,谁也不说苦,谁也不称难。
密云水库建设者罗连恒
那会儿潮白河灾难多,咱们国家就开始着手修建密云水库,京津冀三地都参与修建。当时周总理来的最多,先后去了七次。工地上红旗飘扬,人山人海,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大喇叭广播着好人好事。
点点滴滴,都在罗连恒的脑海里,言语之中记者感受着水库建设者的辛苦,罗连恒却笑着说,不苦,更多的是那段峥嵘岁月,难以忘怀
密云水库建设者罗连恒
我们当时住的工棚,都是土打的墙,大标语写着“不想爹不想妈,建好水库再回家”。那会年轻不觉着累,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们听党的话,一有任务,叫谁去谁就去,任劳任怨,不计报酬。
车轮滚滚,斗志冲天。水库建设过程中,大家开展劳动大比拼、大竞赛、大比武。物资匮乏,大家自力更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搞技术革新,提高劳动效率。
两年时间里,建成一座超大型水库,靠的就是罗连恒等20万建设者日夜奋战。在他们心里,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再大的困难,都难以阻挡大家修建密云水库的豪情壮志。
密云水库建成后,从根本上消除了潮白河的水害,使其下游600多万亩良田免遭水灾,400万亩旱地变成水浇田,新辟河滩荒地100万亩,在灌溉、防洪、发电、供水等方面,都发挥出巨大作用,并担负着供应北京、天津及河北省部分地区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任务,成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
密云水库建设者罗连恒
密云水库的修建应该说是太伟大了,能够参与修建水库感觉挺自豪的。修建密云水库,这是20万建设者辛苦的付出,密云水库是历史的丰碑,是燕山脚下的一颗明珠。这次又回到密云水库,我感觉很欣慰。
密云水库建成后,罗连恒先后又去东北、四川等地工作,1984年调回密云水库管理处当司机,随后儿子接班,孙子毕业后又考入密云水库管理处工作,祖孙三代都为密云水库事业贡献着力量,将水库建设者们排除万难、求实创新的精神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饮水思源,密云水库建设者们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
这种精神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激励作用,鞭策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密云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