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激发密云绿色发展动力
  • 来源:宜居密云
  • 发布时间:2021-01-06 21:25
  • 【 字体:      】

1月6日上午,在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密云区人民政府代区长马新明代表密云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报告中提出,2020年,密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亿元,按不变价同比下降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29亿元,增长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34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1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4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和3%。

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

在全市率先选派机关企业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参与防控。在全市率先实现口罩自主供应,并支持湖北竹溪、内蒙古巴林右旗等结对帮扶地区口罩62万只。实施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制定实施52条惠企措施,减免企业阶段性社保费12.64亿元,兑付支持企业发展资金7.5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4000万元,为民俗经营户复工达产补贴扶持资金344.8万元。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

保水力度持续加大。举办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实施严格保护密云水库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上游流域“两市三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建成库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密云水库百日整治行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平方公里。密云水库和潮河、白河入库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深化“一微克”攻坚行动,PM2.5年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市最优。实施农村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推进68个村污水设施续建、新建和改造提升。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动态达到100%。

“三大创建”任务圆满完成。即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基本无违建区”。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建立高质量发展“11+1”专班体系,新注册企业纳税2.08亿元,同比增长47.5%。落实营商环境“9+N”政策3.0版和“服务包”等制度,优化工程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办理。

科学城东区建设提速。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达到土建竣工验收条件;4个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清华大学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平台开工建设。北大怀密医学中心项目完成建议书上报,北京第二实验学校办学方案通过初审。生命与健康科学小镇一期用地拆迁基本完成。

中关村密云园发展提质。开发区收回、盘活土地1700余亩,完成22家回迁企业纳统或纳税,32家规上工业企业逆势增长;中航发航空材料、京东智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成功引进,卡迪诺、友康生物实现当年引进、当年签约、当年拿地。生态商务区北区B、C地块拆迁工作稳步推进。中关村密云园绿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获得批复。

绿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建成国家级蜂产品示范基地20个,蜂群规模占全市的44%。累计培育农产品特色专业村40个,专业户3000个。支持电商销售本地农产品,13家规模以上农业电商全年农产品零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48%。出台文旅产业“1+4”扶持政策,累计培育精品乡村酒店32家、精品民宿院落267个。推进与媒体的战略合作,举办鱼王文化节、荧光夜跑等特色活动。

国企改革和矿山转型稳步推进。对4家区管国有企业实行改革重组,出台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和薪酬管理办法。区内5家矿山全部关停。

城乡环境建设呈现新变化

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完成科学城东区、生态商务区街区控规编制,加快5个试点镇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全部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土地复垦,保障占补平衡,新增耕地1900亩。出台“村地区管”办法,区、镇、村三级土地管理责任更加明晰。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京沈高铁密云站建成,站前广场、顺潮街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市郊铁路怀密线完成升级改造,通密线实现开通。通怀路密云段建成通车,西统路北延二期工程贯通。新城再生水厂进入商业运营,新城地表水厂开始供应居民用水,农村供水全部配套消毒设施。塘峪220千伏输变电站主体完工。501个5G基站建设完成。

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持续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背街小巷整治、公园绿地建设等35项市、区两级任务全部完成。实施停车秩序治理和砂石料、垃圾渣土堆放点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清除了一批影响城乡环境的顽疾。创新实施物业缴费“六步法”,平均收缴率从32%提升至80%。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公共照明、街坊路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4万户,农村公厕全部达到三类使用标准。完成8个村2700户“煤改电”任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管护,在全市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收官检查中,综合排名位居涉农区第二。

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群众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大幅提升。完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推动“未诉先办”,阳光苑、溪水雅地等小区不动产登记办理有序推进,城后街住宅商服项目回迁安置、密东广场北侧宾阳旧村改造补偿安置等问题基本解决。群众诉求平均解决率从2019年的53.94%上升到86.8%,平均满意率从74.1%上升到90.36%。

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前三季度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扎实开展城乡低保认定、特殊人群救助、补充医疗保障等工作,兜牢民生保障网。王各庄棚改顺利回迁,新农村刘林池棚改安置房全面开工,长安新村南菜园棚改完成安置房主体建设。兴云、东菜园等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完工。150户山区搬迁、1500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竣工。223栋住宅楼的防水修缮在雨季前完成。改造提升农副产品市场5家,新建和规范便民商业网点77家。推动3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内部停车场,完成6个闲置地块公共停车场改建,利用道路两侧和小区内外空间施划停车位,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区停车位供需基本平衡。10所学校室内体育馆错时开放,区图书馆延时开放。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密云院区与中心院区实现医疗设备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建立了危重病人转诊绿色通道。实施3项教学设施改扩建工程,新增幼儿园5所。全区养老机构千人养老床位10.8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深入,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新编《密云县志》出版发行。

平安密云建设有力推进。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十大领域“行业清源”整治。开展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在5所学校周边实行分时段单向行驶。深化信访代理制,努力化解信访积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抓实防火防汛等工作,森林防火形势明显好转,实现平安度汛。

政府执行力建设有力提升

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年度30件重要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在项目审批、房屋征收、资金管理等领域出台制度规定。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加强警示教育,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升。推进“拔钉子”行动,清理影响民生工程的征拆滞留户110户。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7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办复率达100%。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