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密云绿色高质量发展 | 怀柔科学城东区一平台进入科研状态
  • 来源:生态密云
  • 发布时间:2023-10-27 14:52
  • 【 字体:      】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建的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中,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高性能计算平台等11台套科研设备已完成安装进入科研状态。

实验室内,质谱分析仪器高速运转,将分析数据上传至电脑终端;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工业废水处理、活性炭再生方法等专业学术实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高雅萱告诉记者:“要把红霉素从制药废水中降解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我现在在研究的部分是通过可回收的材料,把制药废水里的红霉素去除掉,研究制造回收率更高,对于环境影响更小的材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杨子嘉告诉记者:“这个是公共仪器平台,主要是一些大型质谱类的设备,主要用来分析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整体项目是针对我国区域污染物的现状,以新型环境污染物的识别为导向,来解决环境多界之中环境污染物的控制问题。”

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项目总占地26.23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控制平台、识别平台两个单体科研楼,平台以京津冀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对区域和城市污染物进行长期监测,致力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针对区域环境复合污染问题进行科技攻关。目前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高性能计算平台等11台套科研设备已投入使用,生物组织质谱成像及高通量检测系统等10台套设备已到位、正在安装调试,科研设备采购完成85.6%,安装完成30%。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安装。

科学城东区办副主任李延秋表示,目前入驻科学城东区的1+5科学设施的平台项目土建工程都已经完工,已经进入了科研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总体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下一步,科学城东区办将围绕科研人员的吃住行,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给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记者:牛薇 孟晨冉

美编:田思雨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