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重要的水源地,密云因水而立、因水而兴。五年来,密云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的殷切嘱托,以“5+2”保水体系为总纲,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法治护航和全民共治多维度发力,推动密云水库水质持续改善,切实成为首都水源安全的“压舱石”。
今天,继续推出《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重要回信五周年|密云答卷 绿色篇章》专栏的第五期《碧水五年磨利剑 青山一诺铸丰碑》。
制度创新
密云区着力构建全域协同的保水工作格局。一方面深化“两市三区”联建联防联治机制,在联合监测、协同执法、联动应急等八个关键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增强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监管效能,五年来累计开展多次跨界联合巡查,协同处置多起污染隐患,形成“上游治理—中游管控—下游修复”的全流域治理闭环;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河长+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协作模式,先后开展密云水库安全整治百日行动、河湖“四乱”整治行动,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及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的治理目标。
科技赋能
密云区重点打造“水陆空一体化”智慧保水体系。该体系以智慧巡查系统为核心支撑,依托手机智慧巡查APP实现执法人员实时定位、影像回传及一键报警功能,同步结合无人机、无人船构建立体巡查网络,指挥中心可通过系统精准调度人员处置异常情况,大幅提升传统巡查响应速度,同时推动指挥中心与执法人员扁平化管理,形成完整工作闭环;在水库泄流关键时期,综合运用探地雷达、振动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对7座主副坝、3个溢洪道开展精细化监测,结合边坡稳定性分析确保各项安全指标实时可控。此外,还推进智慧应急安全管理系统建设,重点监测闸门震动、两岸山体等关键部位,打造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联动的立体防护链,实现巡查取证自动化、预警响应实时化、执法决策科学化,为水库安全运行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法治护航
密云区从普法、执法、制度完善多维度筑牢刚性约束防线。一方面创新构建“培训-执法-监督”法治体系,既开展专项法制培训、建立案卷评查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又依托制作宣传展板、推出《法润密云》电视节目等线上线下模式,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普法活动,提升全民保水法治意识;另一方面强化源头监管与制度保障,针对库区周边民宿、企业实施“一企一档”管理,从源头阻断污染风险,同时修订相关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推动农村供水计量收费,安装远传计量设施并将实时监测数据接入市级平台,实现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下降”。
全民共治
密云区通过多元举措凝聚生态保护强大合力。首先构建区镇村三级管护体系,科学划分保水网格、配备网格员,形成高效响应机制;其次丰富宣传引导形式,通过开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五周年宣传文化活动、“世界水日”宣传演讲、组织签订保水承诺书等,讲好新时代保水故事,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创新激励与管理模式,既用好密云水库保护公益基金、擦亮“水库儿女”志愿服务品牌,又推行“生态积分”制度,让村民可通过巡河护水兑换生活物资,显著提升全民保水参与度,还对库区212条渔船实施“人船证合一”管理,确保渔民每年按时办理相关证件;此外借力“鱼王美食节”等品牌活动,带动周边民宿、餐饮产业增收,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有效转化。
五年来,密云水库蓄水量屡创历史新高,累计向下游开展生态补水,持续滋养京津冀地区河湖生态复苏;水库水质稳定达标,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密云区以“5+2”保水体系为坚实基石,用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嘱托,让一泓碧水成为首都发展的“稳定器”与“压舱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了厚重答卷。未来,密云区将继续砥砺前行,坚守保水初心,让碧水长流,奋力谱写人水和谐的壮美新篇章。
文编:李佳玉
编辑:李佳玉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