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红薯粉条起到乡村振兴大作用
“春种红薯秋打芡,寒冬腊月漏粉条”。寒冬时节,高岭镇石匣村甘薯专业合作社迎来了红薯粉条加工的黄金季节。甘薯加工产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落实了赋予改革发展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的要求,增强了吸纳各族群众就业的能力。
揉面、漏丝、定型,高岭镇石匣村粉条加工车间里热气四溢,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制作传统手工粉条。院子里,一排排红薯粉条整齐悬挂在木杆上,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宛如一缕缕“银丝线”。
高岭镇石匣村粉条加工厂厂长赵洪海告诉记者:“咱们师傅一般采用传统漏粉,用的全是本地的甘薯提炼出的精制淀粉。一般一天生产六七百斤。由于到年底了,销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高岭镇出产的红薯粉条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也在农闲时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村民秋天收完红薯以后,可以到保鲜库、粉条厂,还有冰冻薯厂上班,一年四季让村民在家门口都有收入。”高岭镇石匣村村干部李兆新说道。
高岭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甘薯产业链,以村级集体经济为载体,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甘薯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甘薯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涉及石匣、大屯、东关等8个村,不仅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近500人,还带动1100余户村民增加收益,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昔日不起眼的小甘薯,如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据高岭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赵香君介绍:“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石匣村的红薯产业链,打造更具竞争力、附加值高的产品,另一方面,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助力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