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S000/ZK-2020-000071
- [有效性] 现行有效
- [文种分类] 意见
-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 [发文机关]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人民政府
- [发文字号] 〔〕号
- [标题] 冯家峪镇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试行)
- [成文日期] 2020-08-04
- [发布日期] 2020-08-04
- [实施日期] 2020-08-04
- [失效日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区委提出“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典范之区”的要求,冯家峪镇依托人文自然景观资源,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努力打造成集绿色、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特色精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密云区关于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打精品牌,走养生路,享慢生活”的理念,以“一带两点四谷”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密云北线旅游的龙头镇。
二、基本原则
(一)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冯家峪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是北京市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的重点区域。全镇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思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稳步推进镇域绿化美化,绘好生态底色,守好“生命线”,让冯家峪的山更青,天更蓝,水更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互补、互促、互兴的发展格局。
(二)统筹协调,融合发展
全镇上下要提高思想认识,达成共识,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凝聚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艺术、农业、林业、体育、教育、康体医疗、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旅游业为引领,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三)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结合冯家峪镇自身优势,加快形成有特色、有品质的旅游产业链及旅游品牌,推动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出更具体验性的新型旅游产品,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探索全域旅游特色模式和路径,打造适合冯家峪镇旅游发展的体验和消费项目。
(四)突出创新,示范发展
要积极探索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拓宽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通过精准实施“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着力打造旅游示范村,丰富旅游业态,激发闲置资源“活”起来、要素“动”起来。积极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全力塑造全域旅游发展典型,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构建旅游产业大格局,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推进“四化”打造密云北线旅游的龙头镇。
1、旅游发展的全域化。将全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发挥镇域优势,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存、秀美的山川风光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形成冯家峪镇独有的旅游特色品牌,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
2、旅游供给的品质化。同步提升改造全域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旅游软服务水平。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挖掘具有差异化吸引力的旅游主题,以特有农林产品、特色饮食等元素为基础,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标准化服务,提升住宿业品质,打造顺畅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放心、舒心的优质服务。全面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带动全域构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旅游环境。
3、旅游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转变镇域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4、旅游管理的规范化。围绕密云区“山水田园,画境密云”特色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在全镇持续深入开展旅游安全隐患大排查、旅游市场秩序大整治、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文明旅游、理性消费的宣传教育。重点整治旅游景区、饭店、旅游购物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不高、管理秩序混乱、环境卫生状况差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整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快推动全镇旅游业提质增效。
(二)具体目标:
2020年至2022年:全力推出“一带两点四谷”精品旅游线路;集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端民俗,推动镇域民俗产业发展;加速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完成旅游接待25万人次。
2023年至2025年:积极促成“十百千”工程项目落地,使其成为冯家峪镇特色旅游品牌,带动镇域旅游全面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0万,完成旅游接待35万人次。
四、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旅游产业
(一)积极打造,稳步推动“一带两点四谷”精品旅游线路
冯家峪镇依托镇域内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以激活三产、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主题,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构建“以点带面,由线到面”逐步打造冯家峪镇“一带两点四谷”精品旅游线路。
1、“白马关河景观带”在白马关河两岸根据现有发展基础、资源和环境条件,充分挖掘镇域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白马古道”的旅游品牌。在西庄子、朱家峪、下营、白马关、番字牌、司营子等村建设景观节点,穿珠成链,打造“以河带景”旅游景象,丰富古道内容,用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游客。依托北京市长城文化带建设,注重白马关段长城遗产、相关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系统整合,加强市级传统村落白马关村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关堡的保护与利用,提升白马古道重要旅游节点的发展活力。
2、做好服务,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项目落成,以独秀峰生态旅游度假区、艺术谷两项目为开发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全面推进镇域旅游发展。
(1)推进独秀峰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依托独秀峰自然生态环境,以水资源保护、农耕文化、亲子休闲、四季运动为主题,国际五星标准,打造集科普教育、农耕体验、运动休闲、高端民宿为一体的“低霾”生态旅游度假区。将景区培育成华北地区最具观赏性,游玩性,体验性的旅游综合区域。
(2)推进国际艺术谷项目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对冯家峪镇沟域两侧闲置的废旧工业厂区厂房和建筑空间、部分建设用地及农田进行改造升级,分别植入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业态,将其打造成为国际著名的文化交往平台,以进一步丰富白马古道休闲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通过空间载体与艺术、设计作品,参加或组织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提升冯家峪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知名度,进而带动全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突出定位,优化设计,四谷”是冯家峪镇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创新平台,是我镇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支持“四谷”建设,以实现“四谷”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1)“运动谷”以西口外村沙塘峪自然村为起点至北栅子村三十亩地,全长15公里。充分利用冯四路原有路基及沟峪空气清新、森林茂密、水质优、林下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开发建设集“徒步、骑行、露营、攀岩、探险”等项目于一体的户外休闲旅游山地运动基地,不仅将森林生态旅游与户外运动项目深度融合,还适应了新型旅游发展方向,给渴望回归自然、追求探险的“驴友”创造了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梦幻天地。
(2)“悬蜂谷”建设地点为西口外村闷虎峪,以中华蜂养殖科普教育、蜂产品体验为特色,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与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掘中华蜂濒危物种保护的影响力,进行全域文化包装,将“蜂文化”贯穿于三产体系中,结合西口外村浓重且多元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质的自然资源,形成蜂文化凝聚下的特色品牌,逐步成为冯家峪镇旅游特色名片。在闷虎峪沿路建设景观节点,结合现有民宅,将蜂产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通过“中蜂+”的独有模式,设计蜂蜜系列产品,增加互动体验,为游客提供休憩娱乐场所,推行“沉浸式体验”的度假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打造出集“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产业链。
(3)“鲜花谷”利用层次分明、错落有序的前火岭村南山龙脊梯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先行试种计划于2020年5月中旬在近村、近谷等视线好的地方种植观赏性强的鲜花70亩,6月种植油葵330亩。既能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又对环境有着很不错的绿化和美化作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四季均可观花、赏花、闻花香,景色怡人,是摄影、观光的网红打卡地。
(4)“养生谷”利用西白莲峪村内相对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及良好的居住环境并依托鹿鸣山居打造30户精品民宿,周边还将建设农业观光采摘园,修建步道、叠水景观及其他配套旅游基础设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一个具有人文情调的养生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形成休闲、度假、康养圣地。
(三)整合文化与生态资源,分区打造白马古道旅游品牌
1、以西庄子村、保峪岭村、石洞子村为发展龙头,利用西庄子村千亩森林,打造森林健康步道;利用保峪岭村退养耕地和森林,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为冯家峪镇旅游接待提供保障。通过石洞子村饸饹一条街发展特色餐饮,利用尖山子旅游资源打造童话小镇,使其成为旅游综合配套服务支点;以尾矿库大地艺术画廊为活力引爆点,组织各类文化、艺术类演出和活动,全力塑造冯家峪镇旅游接待门户,及“生态+艺术”的最美会客厅。
2、以西白莲峪村养生谷为核心、并利用冯家峪村长城和上峪古城堡资源,带动朱家峪村、三岔口村、冯家峪村打造“旅游+农业”的产业示范综合区域,发展高端精品民宿及休闲养生产业。充分发挥镇中心区的辐射引导作用,积极配合做好独秀峰项目建设推进。
3、西口外村积极配合悬蜂谷建设,以中华蜂培育与科普为契机,以悬蜂谷景区建设为载体,带动以中华蜂为主线的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饮食、民宿旅游发展,做好游客接待。
4、北栅子村、南台子村、石湖根村,依托千亩落叶松林以天然氧吧健康产业功能为主题,通过植入多种运动活动模式,修建运动康养大道,完善各类配套设施。
5、依托北京市长城文化带建设,注重白马关段长城遗产、相关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系统整合,加强市级传统村落白马关村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关堡的保护与利用,提升白马古道重要旅游节点的发展活力。统筹发展番字牌村与下营村边关文化、古道文化展示体验功能。
6、黄梁根村、西苍峪村、司营子村、前火石岭村,充分依托自然环境资源,修建极具视觉效果的大地景观,通过观光农业体验经济,创造跨省域的旅游吸引力。
(四)树立精品意识,盘活闲置农宅着力打造精品民宿
乡村旅游正从吃完就走的农家乐低端业态,逐步转型为以高端精品民宿为主体的特色深度游。我镇将条件成熟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闲置农宅进项整体打造,对外招商,吸引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组织洽商合作,充分利用多种方式经营并提高硬件设施及服务质量,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民宿客栈、乡村酒店、休闲度假康养基地等,结合周边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和景观,形成山水自然、民风纯朴的精品民宿。2020年盘活闲置农宅26户,计划2020年至2022年盘活精品民宿30户,2023年至2025年盘活农宅50户。盘活闲置农宅不仅在推动更多优质民宿项目落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五)统筹发展,实施“旅游+农业”实现以旅促农产业格局
抓好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充推进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使传统农业向旅游休闲农业转化,促使农业产业由单纯提供农产品向提供生态、文化、休闲产品的转化升级,把现代观光采摘农业同旅游业结合起来,分利用矿山修复资源,打造空中花海。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的发展格局。
一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林果、常见蔬菜等,既能经济作物增收,又能装扮田园如画。以乡村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根本,有机契入旅游要素。二是发展农场、农庄,选择合适地块建设农场、农庄,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强化旅游功能,鼓励开展采摘、体验、加工与餐饮住宿等旅游项目。
通过“一年三季,赏花采果,田园休闲,农事体验”的农业游,使游客在感受摘果之乐、体验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能带动农副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和周边行业的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整体品牌形象,增强镇域综合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六)开拓创新,深挖文化资源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充分挖掘镇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历史文化资源中蕴藏故事的进一步挖掘,为我镇旅游产业注入了文化内涵,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强特色餐饮文化的挖掘。积极探索我镇特有的榆皮面饸饹、铲儿黏饭、小锅饽饽、糖陷火烧等各类美食,用饮食文化底蕴来提升旅游品质,走好差异化旅游发展之路。三是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推介。鼓励和指导各旅游企业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推介。认真研究具备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独特的风土人情,挖掘和推出一批既有冯家峪镇特色又便于携带、实用性强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以提高文化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
五、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以落实科学规划、创新投资渠道、塑造品牌形象、完善基础设施、组织宣传培训为重点,全镇合力,全域联动,多措并举,保障冯家峪镇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1、科学规划。切实深化精品意识和超前意识,按照保护生态、突出特色、挖掘文化的总体要求,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发展。按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高起点做好全域旅游规划总体规划,实现我镇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
2、创新投资渠道。将现有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以项目招商,以情招商,以环境和资源招商,孵化和推动旅游项目,及时调整建设用地,为投资建设创造条件。促进全域旅游项目的社会投资、融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塑造品牌形象。一是加大对“白马古道”旅游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区文化和旅游局及各大推广平台集中对我镇旅游景区、景点进行重点、广泛、差异化、特色化宣传,不断提升冯家峪镇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保持镇域的生态美、卫生美、和谐美,遵循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维护镇域优良的投资环境;三是通过开展举办好割蜜节、赏映山红、文化艺术节、摄影大赛、健步走、骑行大赛等活动,推动镇域旅游产业建设。
4、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构建乡村旅游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观光交通营运网络。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自驾车营地。完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标志标识,在主要公路及通往重点景点的道路设置国际化标准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确保旅游交通快捷畅通。
5、组织宣传培训。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乡村旅游培训机制,围绕“开眼界、转观念、增技能、淳民风”,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及旅游从业者考察培训。“走出去”学习先进经营服务理念;把乡村旅游先进典型、教授专家“请进来”,给予合作社、旅游从业者“把脉诊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引导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民俗户、村快速发展。助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6、坚持人民主体共同缔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村镇居民的主体作用,拓宽政府在旅游规划、建设、运营等环节与居民交流的渠道,保障居民的基本利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激发居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热情。通过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科学模式,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人民政府
2020年8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