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关注
3倍产量!他用数字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 来源:生态密云
  • 发布时间:2024-07-05 14:15
  • 【 字体:      】

徐丹,85后海归硕士,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技术总负责人。他引进荷兰现代化温室技术落地我区,并推动数字科技促进传统农业加速转型,实现同等占地面积下超出传统生产方式3倍以上的产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创收。2022年,他带领团队获得“第三届国际智慧温室种植挑战赛”第三名,同年获得“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第一名。

2013年8月,徐丹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硕士毕业,选择到当地最大的番茄种植企业任职,在此期间徐丹积累了丰富的现代温室种植及管理经验。后来,他带着全套荷兰进口的设备和技术,回国创办了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

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丹告诉记者:“当时在荷兰待了五年,看到了国外先进的设施农业生产,自己也学这门技术,就一直想在中国,给它找个地方能够生根落地。”

传统农业是看天吃饭,每一茬的蔬菜品质都不一样,赶上旱涝之年,蔬菜还会面临减产。极星农业科技园玻璃温室则不同,设计团队参考了密云当地五十年的气象数据,并通过建模优化温室的风载、雪载、通风率等结构设计,最终设计出条件适宜的温室。不管户外是严寒还是酷暑,玻璃温室内始终温暖如春。徐丹留学期间学到的农业数字化生产技术也应用其中,环境传感器实时收集玻璃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上载至人工智能系统,系统依据算法模型给出何时调整光照、何时浇水施肥、何时修剪叶片的建议。

“在农村种西红柿,只能是在土里长,也就长那么高,也长不了几穗果,我们在这都是高科技的,西红柿是无土栽培,直接放在栽培槽上。”北京极星农业科技园车间工人说道。

如今,极星农业科技园实现了同等占地面积下超出传统生产方式3倍以上的产量,最大程度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园区年产高品质串收小番茄70万公斤,高品质水培生菜70万头,可育苗650万棵。

“未来的番茄种植,有可能用机器人加大数据加我们的人综合的进行种植,这样能够实现高产优质的生产。”北京极星农业科技园生产经理程小军介绍道。

为了实现技术与村庄协同发展,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与周边镇村签订合作协议,改造升级原有普通日光温室,将现代水培叶菜技术推广到传统叶菜种植当中,解决农户不懂种植技术、产品滞销的问题。目前,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周边10个镇、20个村发展西红柿产业,日产量约4000公斤。同时,通过线上电商及线下商超等渠道,积极促进西红柿的销售,帮助农户创收。

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丹表示,把几年来我们找到的好品种,积累的好技术,以及打造出来的好的品牌和渠道,都和密云区这几千亩的西红柿的合作社进行对接,指导他们怎么种,指导他们怎么收,也指导他们怎么卖。我们也希望,借助企业的这些力量,做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也带动整个密云区西红柿产业的发展。


记者:黄婧 王昊 方宇航

编辑:梁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