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数字赋能”,聚焦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探索积分治理新模式,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唤醒了村民“主人翁”意识,让小积分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5年6月,密云区巨各庄镇豆各庄村智慧超市内,村民老周轻点手机屏幕,用参与环境整治攒下的积分,兑换了一桶食用油。
超市外的公示栏上,积分情况、兑换标准一目了然。几位村民看着老周走出来,打趣道:“老周你可没少给村里出力,积分涨得真快!”话语间,满是“攀比”的劲头。
2024年,豆各庄村党支部探索积分治理模式,鼓励村民以服务赚积分、拿积分兑商品。一年多来,村里事从“干部干、群众看”变成“大伙抢着干”。小积分,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的面貌。
念好“治理经”,构建活力积分新模式
2023年12月,巨各庄镇领导带队到浙江学习积分治理工作经验
乡村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如何调动大伙儿积极性,唱好乡村治理这台‘大戏’,一直是巨各庄镇党委探索的课题。”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森东介绍。
破题,从调研开始。2023年12月,镇党委书记侯东武带队赴浙江“取经”。“过去各村发米面油‘老三样’,花了钱却跟不上村民新需求。”侯东武说,“人家把环境整治、矛盾调解这些治理任务变成积分项目,村民领任务、攒积分、换商品,既干了事又有了选择权,一举两得。这样的好办法,我们必须试试。”
好经验落地,重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面对情况各异的26个行政村,镇党委不敢马虎,人口规模、村风民情、班子能力,每一项都细细掂量。最终,东白岩等3个村打头阵,丰各庄等6个村(社区)紧随其后,拉开了梯次突围的阵势——前三村专攻难度大的数字积分“硬骨头”,后六村夯实成本低的积分存折“基本盘”。
探索积分制,考验的是村“两委”破冰前行的能力。面对新方法,几位村党支部书记心里难免打鼓。“资金上能不能支持?”“超市物资得保障好。”“光有物质激励还不够,精神鼓励也得跟上。”……在积分治理座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你一言我一语,既讲困惑,也提建议。镇党委班子认真听、仔细记,面对问题“照单全收”逐一回应:怕经验不足?镇里派人点对点指导;怕推广碰壁?组织党员入户讲解。
座谈会连开四场,共识在交流中凝聚,一份《关于试点开展“党建引领、数字供富、聚力治理”积分式治理的指导意见》逐渐成形。包含42种情况的积分治理项目库,条条戳中痛点,下笔全是实招。“有这本‘治理经’,咱腰杆硬实多了!”东白岩村党支部书记李冬华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推开“数字门”,探索智慧乡村新场景
在智慧超市外,老周又轻点了一下手机,这次可不是兑换商品,而是接下巷道清扫任务——积分流转的数字轨迹,解锁了乡村治理的智慧密码。
建设数字平台的好处是精准派活、实时积分、全程留痕,但自建平台成本高、耗时长、维护不易。“不如找第三方合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镇党委班子达成一致意见。此时,恰好一阵东风吹来。
2023年12月底,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密云支行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到巨各庄镇调研,当即决定免费提供数字平台及服务,并为其量身打造了“村民—村居—镇街”三级管理方案:村党支部发布任务、评定积分;村民申报动态、兑换商品;镇党委随时调阅各村数据,积分增减尽在掌握。
数字平台搭建好后,智慧超市的建设跟着提上日程。2024年7月,全天营业、刷脸进门、自动结算的无人超市在试点村开张。拿着手机扫一扫,就能兑换商品,这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数字化的便利。试点村趁势把数字平台升级为村务百宝箱——“三务”公开透明可视,建言献策直通“两委”,办事指南详细实用。曾经跑腿问询的村民,如今指尖轻划便知村中事。“从数字平台到无人超市,再到掌上村务,我们就是想用这串数字化钥匙,打开乡村智慧治理的大门。”王森东说。
巧用“加减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豆各庄村积分公示栏
如今,试点村光景大不同:垃圾分类成了顺手的事,建言献策当作自家的事,志愿服务更是争着做的事。大伙儿心里渐渐透亮:“乡村自治该是啥模样?看看房前屋后的变化,我们就有答案了。”
过去,垃圾分类曾是各村的“老大难”问题,如今村里道路干净整洁,变化就源自积分制。“发任务给积分是‘明线’,引着大伙向治理靶心发力;鼓励自觉参与是‘暗线’,推动村民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王森东说。
在豆各庄村,主动化解邻里矛盾被纳入加分项,鼓励大家参与“说法评理”工作;在东白岩村,建房物料乱堆放被纳入减分项,引导大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这看似简单的加减法,通过红榜激励和规矩约束,把新乡风一点点吹进乡亲们心窝里。渐渐地,各村有了可喜的转变,没有发布任务,村民依然积极参与村里事务。
“书记,咱们得想想办法,汛期马上到了,别让积水影响大家出行。”2024年开春,巨各庄镇地下污水工程动工,路面被挖得坑坑洼洼。临近汛期,试点村的村民主动找到村“两委”,想为防汛工作出点力。人心齐了,事就好办。党员干部和村民撸起袖子,赶在雨季前把防汛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往年汛期,12345工单不断;2024年,工单在试点村没了踪迹,当地真正实现了未诉先办。
“未来,镇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数字赋能’,让小积分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侯东武信心十足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