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地势险恶,素有“京师锁钥”之称。它位于北京东北部,密云县境内,是北京的龙脉地带,是通往东北、内蒙古以至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是北京的东北大门。
古北口是一个以千年军事古镇为核心、包括古长城体系、自然风景、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军镇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蟠龙、西卧虎,中间为荡荡潮河。两山夹一河使古北口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关口,古人形容古北口:东西层峦入嵯峨,关口仅容数骑过;天意本将南北限,即今天意又如何。
古北口为北京的龙脉地带,汇聚了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是天人合地,藏风聚气之地,历史以来成为中国庙宇密度最高的古镇。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庙宇高达70多座,号称——民间园林。优雅的自然环境里历史古迹与人文景观相辉映,蕴藏的古文化如浩瀚的海洋,源远流长。古北口群山环抱、绿色掩映,情境与高雅并存,人们经常这样说:“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形象的描绘了古北口的特色,从夏商开始,这里就是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的宝地,这也就是活着的古镇——古北口。
由于诸多的历史条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古北口在旅游资源上独一无二。景区的特点是“三碑、三庙、三城”,古北口有“城上城、城中城、城套城”之说,也是我国唯一的城上之城。建于公元555年的北齐长城和建于公元1378年的明长城无论从建筑学和军事学都是最好的研究课题,登上城上城,那真是登高望远,古北口全貌尽收眼底,即沐浴和煦风光,又探寻古战场遗迹。
蟠龙山长城
据记载,蟠龙山长城为明代戚继光所建,因其敌楼和城墙富于变化景观壮美而闻名,这里有著名的将军楼,独特雄伟的“二十四眼楼”,由士兵思乡而得名的好望楼等等,而且还有北京最早的北齐长城。一九八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古北口长城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令公庙
令公庙于公元一零二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所建,距今以九百八十余年,据说当年宋辽交战,辽圣宗耶律隆绪对杨家军忠义勇猛所感召,故英雄相惜,有此建了这座杨令公祠,以表对杨家军的敬重之情。
药王庙
药王庙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六百三十余年,药王庙内西边设有关帝庙,右边有龙王庙,右后是关帝阁,外加一处明初古戏楼,由于这种庙中有庙的建筑格局,非常罕见,所以深深吸引了广大学者和参观者,同时这里也是关里关外百姓祈求家人平安健康,风调雨顺的圣地。
财神庙
由于财神庙没有留下确切的初始建造年代,据专家考证大致建于明代,后由清代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从庙中的主体结构和一些精美的彩绘、壁画还依稀能衬托出当年的精湛技艺和厚重的文化特色。殿内正中供奉财神鼻祖比干,左右两殿分别供奉文武财神。这里是广大信众祈求生财有道,财运旺盛的宝地。
二郎庙
二郎庙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庙内正中供奉武圣人关公,左殿供奉二郎神君,右殿供奉观音菩萨。武圣人忠孝节义,二郎神君庄严威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是方圆百里信士乃至百姓祈求平安太平的祥瑞之地。
三眼井
“三眼井”的是由井盖上三个石孔而得,现在当地百姓风趣地成为“一步三眼井”。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去承德避暑山庄,住在古北口驿站,对此井水赞不绝口,也深得大臣纪晓岚、刘庸等重臣称道,乾隆一时兴起封这口井:井水永远旺盛,井邦永远坚固。后经数百年风雨变故,水质依旧清冽甘醇,井台完好无损。
文化大院
文化大院也成格格府,相传清朝有位格格流落于民间在此居住而得名。现在这座四合院院落已是村民上网、借阅书刊、学习知识、文艺娱乐的综合场所,现在这座环抱于青山之中的院落已成为广大村民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抗战纪念馆建于公元二零零八年,管内采用大量的文字历史图片及实物战争沙盘等手段集中展示了古北口保卫战中,中国守军与日本侵略军流血奋战的战争史实,讴歌了我守军不畏强敌英勇抗击日军的大无畏精神,也是祈世后人勿忘国耻,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御道宫灯展室
展室内都采用清代装饰风格,有各种样式灯笼近百种,以宫灯为主。进入室内错落有致、典雅华贵、品类俱全的灯笼顿时映入您眼帘,是您了解宫灯文化,观赏灯笼艺术的最佳之地,这里也深深吸引了广大喜爱中国传统灯艺的爱好者们到此参观。
民俗展室
民俗展室,是一个古式小三合院。西厢房为起居室,里边有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满族服装,古老的八仙桌、太师椅、精致的笔筒上雕刻着古代带动人民在村庄带动的情景。东厢房是仓房,存放着现代社会早已不用的农具和生活用的工具。三间上房为百工坊,百工坊里陈列着古石磨,明代妇女用的首饰盒、梳头匣子、化妆盒,以及薰屋子用的香料盒。
御道书院
位于古北口村灯笼坊东侧,建筑面积80平米,主要用于展出画家的著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