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北口镇的古北口村,不仅是在密云,即便是在北京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
古北口村位于密云和滦平的交界处,曾是清代皇帝到承德避暑的御道必经之处。因为一条古御道,这里留下了诸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诗文篇章;因为当年的长城抗战,曾让这里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因为众多的庙宇古迹,让这里又成为了名闻京畿的旅游胜地……
说到古北口村,总让人想起千年古镇古北口,也难怪古北口村和古北口镇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古北口镇或者说古北口的老城就建在村域内。不过,古北口村以前不叫这个名字。据《密云地名志》记载,古北口唐朝时称北口,金时称留斡岭,因地处卧虎山下,也称虎北口,后依谐音改成古北口。故该村有着千余年的成村史。
1950年,古北口为密云第五区所辖,划为一村至六村;1954年,成立古北口乡,领古北口村和东、南关;1958年属火箭人民公社所辖;1961年为古北口人民公社所辖改称河东生产大队,1966年为县直属古北口人民公社所辖;1984年为古北口乡政府所辖并恢复原名古北口村,1990年为古北口镇所辖并为镇政府所在地。
据村民张学成讲,古北口村域原有一座城,名为北口城,是在明朝初年,由大将徐达修建,而且,这座城只有东、南、北三座门。他说,按照古时规制:一门为寨,二门为堡,三门为池,四门为城。
那为什么三个门的古北口城没有称为池却称为城了呢?
原来古北口城建在山上,确切的说,古北口城筑在潮河东岸、南北两山之间,南面城墙在长城南面的山顶上,东门和南门都设在两山之间的小河岸上,最有意思的是北门,北面城墙就顺山就势利用北齐长城修建,所以建城门时,要把城洞和两侧的长城拆掉,凿下山岭十几丈,成为一个山口,这就是北门了,而且门洞上没有顶,让人以为是没有门。北门外修了一座瓮城,瓮城的城墙左右和长城衔接,也就是长城被当作了城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一座特殊的“城(长城)上之城”(古北口城)。需要特别提出的是,1933年,侵华日军占领古北口之后,为通行方便,把北门拆除了。城的西面依山,无法建城门,就在山顶上筑了一座三丈宽、三丈五尺高的碉楼,当地俗称“大花楼”由原来的古长城连接在碉楼和城的西北角。
有趣地是,因为古北口城建在山上,城的底部没有石条打地基,而是把山顶外侧凿平,直接砌上城砖,从城外看,是城,从城内看,却没有城。
明代,这里是边关防御的重要关隘,是京师锁钥;到了清代,这里又成了帝王承德避暑和木兰围场北狩和东巡时的必经之地,也因此有了穿村而过的古御道。
这条御道建于清康熙年间,曾是清代皇帝往返北京、热河(承德)围场的专用道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旅游、重塑边塞文化,对古御道进行了复修,建造了一座四米高的仿古牌楼,上有行楷镂金大字所书“古御道”三字。途经该村内的御道拓宽4米,长1500米,全部用花岗岩板铺成。
仅以上述而言,就可足见其“古”了,其实不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此地属燕国所辖,在燕昭王时,就在此设墩台驻兵防御;五代十国时期北齐修建长城设北口;唐代武则天时在此设守捉,驻兵和居民逐渐增多,商业也随之繁荣;明代建古北口城;直至清代在这里设置顺天府分府(当地称为二府衙门)……古北口村称为古村落,正可谓名副其实、由来古之。
作为一个古传统村落,必然有名胜古迹遗存。不仅有年代久远的蟠龙山长城,而且有民国时期的古北口抗日阵亡将士墓等。此外还有以古迹为题,形成流传很广的民谣:“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其中除了七郎坟,其他景观均在古北口村域内。张学成老人说,古北口村最多的就要数庙了,历史上最多时,这里大大小小一共曾有过72座庙(另一说为108座庙宇、祠堂),可以说,封神榜上有多少神仙,这里就有多少庙宇!
不过,他所说的有72座庙有些夸张,据《密云民俗旅游掠影》一书记载,在古北口村有庙宇26座。现存的,包括复建的一共有8座:令公庙、二郎庙、关帝庙、龙王庙、药王庙、财神庙、娘娘庙、玉皇庙。其中,财神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村里的仓库,所以得以保留了下来;关帝庙的戏楼曾作为表演样板戏和村里开大会的场所,也保留了下来,其他庙宇均是后来复建的。当地民谣中所说的“两步三座庙”是指药王庙、圣佛殿、龙王殿,三庙都是始建于明代,进药王庙,药王殿前东有一个角门,进门往北是圣佛殿,往南是龙王殿,三庙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奇观独特。
古北口村的庙宇,最为著名的是令公庙,又名杨业祠,始建于辽太平五年(1025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所建,至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建筑坐北朝南,二进院落,有山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房等。前院为令公祠,前殿面阔三间,内塑杨令公等塑像14尊。后院为太君庙,后殿硬山顶,面阔三间,有佘太君等塑像。令公庙在“文革”中被毁,1992年在原址上重建。关于这座庙的故事很多,其中最为传奇的是20世纪20年代,冯玉祥将军驻军古北口,捐资重修令公庙,并亲笔题写了一副楹联,上联是“何须执笔抒中愤”,下联是“自由公平在世人”,横批“真正无敌”。
那么,冯玉祥将军为何要重修令公庙,又为何要题写这副楹联?这里面还有一个更为传奇的传说故事呢!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