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镇街概况 > 古北口镇
古御道上的潮河关
  • 来源:古北口镇
  • 发布时间:2024-01-03 13:48
  • 【 字体:      】

密云古北口镇有一块潮河湿地,也称潮河半岛。半岛东面是高耸的蟠龙山,其他三面被潮河水环绕,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依山傍水的养生福地。潮关村就位于潮河半岛的湿地上,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北齐武平3年时,被称为“提携城”,隋唐时叫“提奚城”,元朝改名为“潮河关”,明朝万历年间“潮河所”,清代以后又叫“潮河关”,今简称“潮关”。

清朝初期,皇帝的后妃和文武百官每年夏天都会到承德避暑,围场打猎。他们出行的路线是由皇宫奔密云,再由密云到石匣,然后通过南天门到古北口,顺着潮河抵达潮关,再由潮关到河西,由河西出北口。因此潮关成为古御道上的必经之地。

悠久的发展历史,让潮关留下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古迹。

根据《密云县地名志》记载,潮关也称小城,明代建城堡,史称“潮河关堡”。清朝时的潮河关,是座正方形的石头古城,城池格局很小,每条城墙的长度约150米,采用毛石和石灰砌成,东城墙依山势而建,西南方向留有城门,城门上曾嵌有石匾一方,上有“雄峙潮河”四个字。现今,在潮关村,仍旧可以看到古城墙遗址。厚度5米的西城墙,至今基本完整。厚度6.5米的北城墙,同时是北齐长城的一部分,拆有一道豁口供行人通过。因潮关村的北城墙是北齐长城的一部分,因此,潮河关也被称为是北齐长城的一个关口。南城墙和城门,已基本损毁殆尽。

在潮关村的西北部,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庙宇,叫瘟神庙。据记载,当时的潮河经常泛滥,洪灾过后,瘟疫流行。因此,人们集资建起了瘟神庙,供奉瘟神,祈求瘟神保佑健康平安。瘟神庙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东有耳房一间,西有配殿两间,庙前还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清代戏楼。瘟神庙的东侧墙间开有门楼,东西北三面墙上都绘有精美绝伦的神奇壁画,经专家考证,这些壁画绘于明朝初年。壁画上共有神态各异的水墨神像36幅,据说是瘟神所辖的各种神祇及鬼怪力士部众。令世人称奇的是,其中有一幅神像画,人看了之后会有眩晕的感觉。这幅神像,就是“四目神”。最初发现四目神让人眩晕的是一位修缮庙宇的村民,他在抹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四目神的四只眼睛,结果越看越晕,其他正在干活的村民听说后也都跑来观看,大家看后都产生了眩晕之感。一时间,四目神让人眩晕的奇闻流传开来,为何让人眩晕也成为一时的不解之谜。后来,经过北京市古建研究所副所长包士轩先生研究分析,四目神让人眩晕的谜团才被解开。四目神有祈求光明、驱除疾病之意。四目神像的眼睛是上下并排排列的,所以人们在看的时候,很难聚焦在一对眼睛上,于是就出现了视觉误差,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带重影的东西,会产生眩晕是一个道理。

在潮关村的东北部,还有一座寺庙,叫真武庙。此庙建于明成祖朱棣统治的永乐年间。庙内主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形象是蛇缠龟,是道教崇拜的北方之神,被称为是普天下整个水系的最高统领。百姓在这里修建真武庙的目的,就在于想借助真武大帝的神力,阻止潮河洪水的泛滥。

瘟神庙和真武庙之间建有戏楼,三座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古北口地区寺庙建筑中较为奇特的一景。有人说,戏楼和真武庙同修于明代,也许就是想通过唱戏的方式,宣扬真武大帝的威力和功德,借助百姓对瘟神庙的崇拜,强化对真武大帝的信奉。

潮关村所属的古北口镇,自古都是华北通往内蒙古和东北的边关要塞,有“京师锁钥”之称,因此,历来都是重兵把守,位于潮关村的火药局遗址,更说明了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边关重镇。

今日的潮关村内,还存有一座1933年建造的古宅和两处古院落。

回顾近代的潮关村史,最不能让人忘记的就是至今让人痛彻心扉的“潮河关惨案”。1933年的4月14日,日军进入潮河关村,对无辜百姓进行了惨烈的血腥屠杀。当时,村内仅有的80户人家,有83人被杀害,400间房屋有360多间被烧毁,同时被烧死的还有200多头牲畜。今日的潮关村内,建有一座“潮河关惨案纪念碑”,以纪念潮关村那些逝去的死难者和那段悲惨的历史。

今日的潮关村,因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吸引了众多水鸟来此栖息繁衍,潮关也被赋予了“潮关河鸟类生态半岛”的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也使潮关村于2016年被列入北京首批24个传统村落名录。

如何将潮关的历史文化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化为发展优势,让潮关村的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是今日潮关人共同追寻的梦想。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