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首都“新时代好少年”
今日,2021年首都“新时代好少年”名单(30名)新鲜出炉,密云区第五中学刘垚鑫同学获得殊荣。
首都“新时代好少年”是由首都文明办等部门在全市联合开展的、面向中小学生的评选活动。旨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家国情怀 始于践行
年方舞勺,本该是放飞自我的年纪。新时代的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人生阅历虽浅,却已然拥有了独立思考、担当作为的精神品质,及超越自身年龄的家国情怀。北京市密云区第五中学初三10班,就有着这样一个时刻牢记修身、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践行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绿色环保理念的大男孩——刘垚鑫。
常思粥饭来处不易
恒念丝缕物力维艰
节俭鉴于心,美德始于行。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果实,既是修身处事的美德,也是持家治家的道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14岁的刘垚鑫日常生活的座右铭。他时常“一本正经”地对身边人说:“老师经常讲,滴水成海、聚沙成塔。节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涵养。所以我相信,一个国家的富强与昌盛,一定与我们每个人勤劳节俭的品行息息相关。”
生活中,刘垚鑫不仅身体力行、勤俭节约,还是父母和奶奶的“监督员”。在家里,用过的纸张要装订在一起,背面做草稿纸;饭粒洒外面要吃掉、出房间要随手关灯;涮墩布用沥干桶不能用流水冲……一旦违规,都会被他“毫不留情”的批评,还要亲自监督家人改正,向他做保证。
在外就餐,刘垚鑫一直是“光盘行动”积极响应者和践行者。无论是否有外人在,他始终有自己的准则:吃多少点多少、吃多少夹多少,吃不完的饭菜必须要打包带回家。丝毫不顾忌父母的“面子问题”。
2020年疫情发生后,在刘垚鑫的要求下,家里吃饭也开始实行分餐、使用公筷。作为家里的监督员,他负责每餐按量提供分菜、分饭,放到每个人的餐盘里,餐毕碗净、严禁浪费。而且在防疫物资紧缺时,让爸爸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十多桶酒精送到了社区居委会。
感恩知礼敬孝老
谦恭致行孝爱亲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是父母、长辈对子女浓浓的亲情难以穷之于笔墨。为爸爸妈妈备一杯茶、一碗饭、一双拖鞋;为奶奶叠一床被、洗一次脚、添一件衣;给出门在外的父亲打一个电话,为晚归的母亲送上一句问候,则是刘垚鑫日常给予父母长辈的纯真、温暖和珍藏在心底的感恩。邻里也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说遇到拿不动东西时,总是帮助他们拎。他信守承诺,知礼懂礼。他会自觉排队,也会提醒他人自觉排队。
和绝大多数家庭一样,刘垚鑫的父母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日常相伴。上小学后,懂事的他主动承担起了“家务事”。擦桌子、洗碗筷、墩地、叠被子,和奶奶抢着干,校服、袜子、内衣自己洗,每天看到疲惫到家的父母,还要提前备上热茶或者拖鞋。
奶奶时常有腰腿疼的老年病,看到老人家一不舒服,刘垚鑫就立即跑过去问哪里不舒服?给奶奶捶捶肩、揉揉背,还要找出电子血压仪测一测才放心。对于家人和别人的表扬,刘垚鑫说:“努力学习是我的工作、孝顺父母老人也是我的工作,我是两手抓、两不耽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家国情怀还要身体力行
在密云,绿色发展深入人心。上至耄耋长者,下至垂鬓儿童,无不积极响应、维护、实践、推动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
在密云区第五中学积极宣传、号召下,在教师积极的指导、组织下,刘垚鑫早早就成为了一名“环保小卫士”。在家里,他拿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买回了多个垃圾筐。先是一笔一划的在白纸上注明分类,然后用胶带一个一个贴在垃圾筐上,最后还把爸爸妈妈和奶奶叫到一起,挨个叮嘱要分清楚:厨余、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必须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筐内。
每次到小区垃圾集中回收点投放的时候,一旦遇到随便乱丢人时,他总是主动勇敢上前“阿姨、叔叔,您放错垃圾桶了,我帮您放这边……”。
今天,中华民族正走向历史和世界的潮头,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价值的重要使命。刘垚鑫,正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一个未足志学之年的“00后”,不断在校园大家庭的滋养下、优秀教师的启迪下、家庭教育的熏陶中,逐步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修身、重亲、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和远大人生志向。
这是一代人所展现出的青春激昂的风采,这是一代人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编辑:蔡东樾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