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
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市教育工会联合开展了
第六届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评选表彰工作,共评选出10名教师
获得“北京市人民教师”称号,
我区第二中学教师张雪燕获得殊荣。
张雪燕
密云区第二中学
张雪燕,女,汉族,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教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回到故乡密云任教至今,34年潜心语文教育,从未离开三尺讲台。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曾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当选为北京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负重托,竭诚履职。
丹心永向党 潜心育英才
01师者仁心,用爱育英才
作为优秀班主任,她始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立德树人。她以爱子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作为教育的目的,希望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家乡。所带班级积极向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极强,连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她深受学生及家长的爱戴。至今她已经送走了13届毕业生,看着他们飞往更高远的天地,是她最大的幸福。
作为语文教师,她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美与爱的氛围。自古以来,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主渠道,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断受到熏陶渐染,受益匪浅,不但更加热爱传统文化,也坚定了文化自信。她将教学心得与思考撰写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陶渊明作品研读》《中国古代的“义”文化》《<论语>专题教学探究》《“士”精神的内涵》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市级奖励。为北京数字化学校录制了《经世致用》系列课程。《劝学》《古诗词中的意象美》《虚实之美》《从<刺客列传>看“侠义”》等课获得市级一、二等奖项。
02师者学高,用勤炼师能
多年的语文教学,她不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锐意改革,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
(一)探求阅读教学新思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难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多年来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例如,她依托于校本微课题“散文阅读教学研究”,从散文的创作规律入手,探究阅读散文的方法。形成了联系法、读“我”法、捕捉转换法等独特的阅读方法。对于古诗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都形成了符合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边城》阅读,在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本学校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新思路》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打通阅读和写作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她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力求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将阅读和写作打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1.自由阅读是基础。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多的是自由阅读,语文课的阅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于是便开设了“阅读自由行”的校本选修课,目的是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学校阅览室的期刊、学生的家庭藏书。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四步专题阅读”,即第一步是根据阅读内容邻近的原则成立阅读小组,小组共同确定阅读资源;第二步是小组讨论确立阅读专题;第三步是阅读积累并进行阶段性阅读交流;第四步是形成阅读结果。这一校本课程的开设,一是开拓了学生视野,二是对学生自由阅读加以科学引导。
2.课内“层级式”写作训练是途径。语文教材中文本是写作的良好范例,培养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内容、语言、章法、技巧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例如组合三个单元“记人记事”“写景状物”“因事明理”,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例子分别进行“仿写”“学技法”“借思想”的层级式写作训练,收到良好效果。第一层级是仿写,即模仿学生喜欢的句段,甚至篇章;第二层级是借鉴写作技法;第三个层级是“借思想”,品读作品,不但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要关照自我,读书,读人,读人生。
3.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层级式”写作训练的途径,最终期望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而个性的主要体现就是“真情写作”。在历届“春蕾杯”“圣陶杯”“书香燕京”“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她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励,她本人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撰写了论文《读写结合—新课程阅读与写作教学》,荣获“人教杯”语文教研组长论坛(国家二等奖);论文《走进生活真情写作》在《北京教育》上发表;撰写出版了《作文描写》《作文宝鉴》《作文》等三本书籍。
(三)开设校本选修拓宽学生语文视野。课标强调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也就是树立大语文观。利用学校开设校本选修活动课的机会,开了“阅读自由行”“唐诗宋韵”“让你的写作文采飞扬”等三种课程,受到学生欢迎。实现了语文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四)研究高考试题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积极作用。积极研究高考、研究考纲,研究试题,抓牢基础,重视思维层次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在教学中的积累和思考汇集起来,编写了由龙门书局出版的《黄金搭档——一面讲一面练》《难点互动》,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问鼎高考》《三点三段》等书籍。高考成绩也很突出,所执教的高三学生成绩历年都居全区、甚至北京市前茅,学生单科最高成绩为143分。至今所教学生已有40几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03师者至善,用研精学业
研究教学真问题,具有较高科研能力,使专业技能不断精湛。
她主持和参与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的国家级、市级课题或子课题子课题有“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实现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研究”“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大单元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等。她在调查问卷中体察学情,在文献综述中博取众长,在行动研究中撰写心得,在结题报告中提升理念。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及时捕捉到了一闪即逝灵感,系统梳理了零星的想法,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其中“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是带领全组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探索出“优秀习作引路,名著名篇导航,表达分点训练,个体重点面批”的作文教学思路。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个性化写作》一书。
在课题的引领下,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使之成为理性思考,已经独立撰写专著《乐学易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撰写《三点三段》,主编参编丛书《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学案(1-5)》等书籍,累计逾60万字。
04师者友朋,用心助同仁
立足语文学科,不断超越自我,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一)创建个性化突出的语文教研组合作团队。
她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18年来,带领语文教研组,以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为抓手,带领全组教师学习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教育心理学经典理论,开展理论研讨和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研究,探索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带领全组同志着眼发展,作出战略性系统思考,不断改变心智模式,敢于自我超越,达成共同愿景,以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实践国家课程标准,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谐融洽同事关系。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带领大家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推动语文教学研究,搭建教师展示平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先后成功组织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和 “北京市高中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全市大型活动,北京市所有区县的教师560多人到校观摩教学,研讨会商,所作《基于学生发展,基于校本实际的新课程实施探索》的专题报告,为北京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指导的4节展示课,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语文校本化实施研究,组织全组同志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学案(1-5模块)》的校本教材,提高了师生互动的实效。
同时搭建一个组级的平台,组织骨干教师带徒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语文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区先进教研组,被教工委、区妇联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二)指导青年教师,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
作为特级教师,她在备课中拨亮青年教师的智慧点为闪光点,在听课中张扬青年教师的特点为特长,在说课时引导青年教师展示才华为才干,在评课时促成青年教师的预设生成转化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先后在校内校外带16位教师为徒,使他们快速成长为教学岗位上的骨干。
坚持每年都为区教研中心做教材辅导,上观摩课、网络视频课,在区域内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脱贫攻坚中,与对口学校库伦地区中学语文教研组结对,对来校学习的教师悉心指导帮助,为脱贫攻坚战役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尺讲台虽方寸,不辍耕耘天地宽。夕阳虽已晚,为霞尚满天!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