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史志
密云花会
  • 来源: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4-02-07 10:07
  • 【 字体:      】

密云地处燕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处,是连接华北、东北、内蒙古地区的要冲,“左瞰沧海,右枕居庸,南当怀顺,北倚长城”,自古以来多民族在这里聚集、繁衍,交流、交融、交汇,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间花会文化。密云花会史大多凭会首记忆。白龙潭庙会(八家庄花会),据总会首曹金发回忆:“唐朝塔,宋朝轩,元朝留下大佛殿”,大佛殿即龙凤寺,原建在八家庄村,后迁到白龙潭称龙泉寺。据《密云县志》记载,龙泉寺建于元代至正年间。会首回忆,从有大佛殿就有庙会。这就是说,八家庄白龙潭庙会的花会始于640余年前的元朝。

据许多村会首回忆,密云有的花会是受过皇封的,有的被赐予半朝銮驾,有的被赐予满朝銮驾。八家庄村“集缘轩”花会会首曹天印第七代子孙曹洪孝介绍该村花会是:清朝乾隆年皇宫丢失御马,在山东发现,朝廷贴榜招能人捕贼,曹天印应征。贼人摆梅花桩,被曹扫平,讨回御马,后被封为“外班马快”。后又有蒙古人进犯中原,曹又应征得胜,进封“引路侯”。乾隆去围场经白龙潭,封曹天印为总监重修白龙潭。第二年,白龙潭三月三开潭前竣工。乾隆再到,欲给曹加官,曹率本村花会迎驾,并拒受高官,甘做家乡会首。乾隆准奏,授曹金棍一对,满朝銮驾,大臣担心曹以后不轨,追回半朝銮驾。该村老艺人马春福、赵林合均称亲自见过金棍、銮驾和乾隆御批。齐称此文物均失落于十年动乱中。

密云花会中,自称受过皇封的还有北甸子的“隆福老会”、古北口的“福缘喜会”、上甸子的“四合会”以及康各庄、溪翁庄、蔡家店等村的花会。各受皇封的花会,还都有着受皇封的经过传说。如四合会是因乾隆去热河在此遇潮河涨水,下甸子、大开岭和涌泉庄等村花会出动护驾,因之受皇封。又如北甸子、北台、汤河三个村花会原名“隆福会”,乾隆过河受阻时,“隆福会”出动,谢雨过潮河接驾。乾隆惊其有神相助,遂封为“隆福老会 ”。

密云民间花会,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始终活跃在城镇乡村。只是在1933年长城抗战后一段时间及三年解放战争期间才沉默一段。如卸甲山村花会的服装和乐器被地主武装伙会全部抢光。1948年密云解放,第一个春节密云县城万民欢动,花会再现青春。县城各街又新添了霸王鞭、腰鼓和地秧歌等会档,内容也有改革和创新。如地秧歌中斗争地主分子,有拿算盘的账房先生,有受苦难的长工,有持枪的民兵等等角色。以后历年的农历正月初五、十五及九月庙县城举行的物资交流会都有花会出动。1958年河南寨乡提辖庄村的大鼓还到北京参加演出。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各村花会又都自动暂停了一段时间。到1963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后,花会又开始活跃起来。直到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民间花会被当做“四旧”的对象,受到致命打击,绝大多数村庄的花会,不但没有活动,甚至连服装道具也都被毁。敢于抵制的,真是凤毛麟角,值得一提的是东邵渠乡的西邵渠村,该村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便把花会的服装道具分散保存在村民家中。1966年破“四旧”风头还没有过去,该村于春节期间正月初五还偷偷地组织花会,在本村走街串巷进行表演活动。

密云民间花会再次活跃是在打倒“四人帮”之后,县文化局为满足群众的要求,于农历正月初六到初八,调10个公社,23个大队花会进县城表演。1983年、1984年又连续二年组织花会进城。这几年,各乡镇如古北口、太师屯、东邵渠也都在当地组织花会演出。为了提高民间花会艺术水平,发掘祖国文化遗产,1984年县文化馆开始重点调查、整理密云县花会史料。重点整理民间舞蹈“蝴蝶会”,并被收入《北京民族民间舞蹈》一书。

根据县文化馆调查统计,密云花会共39种,340档。分别是:高跷42档、十不闲34档、大鼓 32档、吵子29档、中帆24档、音乐20档、狮子18档、小车会19档、少林会16档、开路11档、大头和尚斗柳翠9档、霸王鞭6档、龙灯4档、地秧歌6档、二人夺魁4档、老汉背少妻4档、蝴蝶会8档、旱船4档、小秧歌3档、大头会20档、门标3档、大筛2档、竹马2档、灯场2档、跑驴2档、罗汉会3档、杠子会1档、号佛1档、皇箱1档、杠箱1档、凤秧歌1档、八炎旗1档、牛虎斗1档、傻柱子接媳妇1档、社火1档、莲花落1档、龙王架1档、香尺1档、五虎棍1档。

密云花会的风俗、习惯和传说很多,各会共同遵守的程序规矩:

起会    起会讯号大多用炮,也有用大筛、铳(即火枪)替代的。第一次为化装讯号;第二次为准备出发讯号;第三次为起会讯号,鼓乐齐鸣。如西邵渠村花会使用大筛代炮铳。

序列    (甲)皇会为首,排在各村花会前边。(乙)没有皇会的,以成立先后为序。(丙)张榜在先,庙会之前,准备出会的先张榜布,公布最先排在先。(丁)密云花会三月三白龙潭庙会八家庄花会领先。古北口庙会“隆福老会”领先。

供桌    会前摆供桌主家与总会首联系,由总会首统一安排路线,供桌可以点会。被点名邀请的会档,在供桌前打场表演,未被点会的自行离去。供桌所有食品归表演的会档收走。

拜会    各村花会有时要到外村拜访,称为拜会。拒绝拜会时,在村口处,两面花会三角会旗,十字交叉表示。如被拒绝者认为是对自己的羞辱,定要进村,则在村口起乐三通,并表演最精彩会档,直到对方会首出面。一般情况下,都是热情请进。穿行排在后面的会档,有时需要穿过前面的会档。不管理由如何,均需本档会首出面,与对方会首协商。获准后,对方停止表演,列队两厢,让出中间。穿行者偃旗息鼓,会首在前拱手道谢,迤逦前行,迅速穿过。

催会    第一遍起会讯号之后,会首发现有动作过慢的会档,便要催装。有的会档在化妆时不愿会首进门,则需事先在门口插面本档会旗以示挡驾。催装人见旗不能入内,只能在门口打响大筛,另拿香尺旗候在门口,门内见此,或请进或派人出门说明情况。

请会    密云庙宇数量可观。沿清皇帝赴热河的御道,包括密云县城附近,有近万座庙宇。但并不是所有庙宇都有庙会。有庙会活动的为:三月三龙潭庙;三月十四黍山庙;四月二十八朝都庄庙;五月十二关公庙;五月二十八马庄子庙;九月二十五敬王庙;九月二十七真武庙;十月初九石匣娘娘庙;正月十八古北口玉皇庙;正月十七古北口火神庙;四月十八古北口娘娘庙;四月二十八古北口敬王庙:四月二十八四合堂娘娘庙;四月二十八丫髻山娘娘庙;九月二十七密云城九月庙等。纵观这些庙会,时间上大多为农闲期间,性质上又大多为祭祀或庆典(娱乐)。平时一般情况下,花会不会随意活动。平时遇旱年祈雨,或有富家婚丧喜庆情况,也有请会的。平时富户请会要负担伙食等费用。

民间花会在我国可以说是遍及城乡的。但密云的民间花会又是独具一格,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的。

古北口旱船    旱船的表演程式,一般为哑剧式,用舞蹈语汇表演丰富的内涵。然而,古北口河西的旱船不仅有唱,还有板书,在旱船会档中,演、唱、说三种形式同时使用,只有古北口河西一档。

古北口竹马    古北口竹马会档表演,要扮成蒙古族,一律为男角,有唱、有板书。这是密云包括附近各县众多的会档中所仅有的。

古北口皇箱会    相传清末北京政变前夕,慈禧在承德调古北口花会保卫,古北口各会档兵器藏于衣箱内赶往热河。事成后,慈禧从自己胭脂粉钱内拨给古北口花会,从此便保留了皇箱会档,并为古北口所独有。

石城牛虎斗    此会档仅有石城一处,密云其它各村均无此会档,而不是失传。

密云龙灯会    密云龙灯会,除两条巨龙,另有40名儿童举灯相助,独具风格。

灯场花会    东田各庄、松树峪有灯场花会。用秫秸栽成双路灯场。秫秸顶端安蜡烛。有出口、入口,总长三华里。当地有“走遍佛像灯,来年四季安”传说,使观众踊跃参与。晚间,点燃蜡烛,花会及观众穿越灯场,人中有会,会中有人,十分壮观。白庙子灯场在驴箍嘴里装木炭和碎锅铁片,把驴箍嘴放在木杆上,点燃木炭后,摇动木杆,比流星更为壮美。另有青年用萝卜挖成油灯打场,更添十分景色。

八家庄高跷    有一套独特的表演程式,叫做“堆香山”。晚上,高跷演员每人手持一炷香,用桌、椅搭出层次。渔翁、樵夫、佗佗在最高一列,文武、锣鼓成犄角之式。远看,由香火构成山字,蔚为壮观。

密云花会唱词数量多,内容十分丰富。唯有什不闲会档,可以即兴演唱,见景编词,其它会档大多是固定唱词。唱词作者多为民间文人或群众自编。在民间流传时间长了以后,作者也就佚名了。唱词中虽不乏低级趣味,但从整体看,应该说是民间文学的宝贵财富之一。

(作者:李善文,原载《密云文史》第22期,略有删节改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