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史志
纪念臭水坑事件80周年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2-03-29 10:10
  • 【 字体:      】

按:青山埋忠骨,激励后来人。1942年4月8日,在密云云蒙山黄花顶发生了震惊平北的“臭水坑事件”。丰(宁)滦(平)密(云)抗日联合县县长沈爽等数十名抗日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壮烈牺牲。现刊发此文以纪念“臭水坑事件”和沈爽县长等烈士牺牲80周年。

“臭水坑”位于云蒙山黄花顶山中,牛盆峪村西北方、东西走向大山梁之阳坡处。它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盆地,当中有一个夏季积水的坑,当地人民称之为“臭水坑”。其实这里的水并不臭,它经年常流,泉清水碧,可饮用。这里山高谷深,且多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同时灌木丛生,大多高达一人深,附近无村庄,亦无一户住家,只有两间简易破草棚,为以前山外百姓进山烧木炭住过。在这里屯兵,既无饮水烧柴困难,又比较隐蔽。因此,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和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将这里作为重要的隐蔽点和活动站。

1942年春,由于日军制造了丰滦密“无人区”,环境极其残酷。为了更有力地牵制和打击敌人,保存有生力量,十团主力(一、三营)由政委吴涛、参谋长才山率领跳到外线寻机打击敌人,团长王亢率二营配合党、政、群工作,坚持在丰滦密地区。事件发生前,丰滦密联合县县长沈爽(又名白涤非)、十团团长王亢率领县政府和十团供给处、卫生处及部分伤病员等共100多人转移到臭水坑,在十团六连的保护下居住下来。因居住日久,被敌人发现。4月8日,伪满讨伐队1000余人自琉璃庙据点出发突然长途奔袭臭水坑。大水峪据点的日军也从南面协助包抄,封锁了臭水坑东南面的唯一出口。

4月7日下午,十团接到情报说后山铺据点的伪警察要到莲花瓣一带搜山,王亢团长认为这是个打击敌人的好机会,便带着两个排到莲花瓣去伏击敌人,臭水坑驻地内只留下1个排担任保卫。8日早晨,驻地人员刚起床,忽然北大梁的哨兵打了一枪,接着又打两枪,这就是预定的敌情警报。沈爽县长立即命令全体人员赶紧准备,给伤病员上药备担架,把尚未吃的早饭装进口袋,整理好文件和物资准备带着转移。没过几分钟,哨兵告急:敌人太多,请求增援!临时负责军事指挥的十团除奸股长邱阜马上命令六连副连长王德礼带两个班上北山狙击敌人。从驻地到北梁仅有几百米,增援的两个班还没到梁头,北梁制高点就已被敌人占领了。敌人居高临下一面疯狂扫射一面嚎叫着冲下来,王德礼率两个班战士顽强地就地阻击。此时周围枪声四起,显然臭水坑已被包围了。情况紧急,沈爽和邱阜迅速集合全体人员,在一个班战士的掩护下翻越东梁,向东南面的唯一出口突围。队伍行至东沟南口,突然密集子弹袭来,出口已被大水峪据点的日军堵死了。六连副指导员沈奎带领大家两次冲锋,但由于只有1个班战士和少量干部有枪,多数干部身上只有一颗手榴弹,伤病员也没有武器,所以尽管付出很大伤亡也冲不出去。队伍只得顺山沟向北且战且退。沟北头直通北山梁,原在北梁阻敌的两个班这时也伤亡殆尽,余下的战士也被敌人压了下来。这样,我方的人员就都被敌人挤压在山沟的东北角了。这里东侧是峭壁,西侧是断崖,南北两侧都是步步逼近的敌人。面对进退无路的危急形势,干部战士毫不畏惧,有枪的用枪,无枪的就用木棍为武器挺身迎敌,伤病员也赤手空拳与敌人撕打在一起,有的干脆抱住敌人滚下断崖同归于尽。县长沈爽、十团供给处长乔宇、卫生处长郭庭章、六连副指导员沈奎等,战斗到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饮弹自戕。沈爽县长牺牲前对他的警卫员说:“出去告诉同志们,多大的困难也要坚守我们的根据地。”

下午战斗停止,敌人开始搜山。没有牲的干部战士都机警地利用地形地物隐藏起来。邱阜和十团电台台长王兆瑞等4人带着电台隐藏在一个巨石罩盖下的山洞里,躲过了敌人的搜索。白河报社编辑张景旺和崔福昌钻进一道山缝,挤出山缝一看,是另一条山沟,没有敌人,便顺山沟跑出几里地,才得脱险。伤员邢录增藏在一个地势较高的石窟窿里,还有些人躲在巨石夹缝和灌木丛中,没有被搜出,幸免于难。下午3时左右,敌人将抓到的人员用铁丝捆成一串,连同搜出的钱粮物资一齐带走,还残忍地割下沈爽县长的头颅,悬挂到大水峪村头示众。

臭水坑事件,牺牲丰滦密联合县县长沈爽等30余人,另有45人被捕。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在臭水坑为死难烈士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由当时丰滦密联合县县委书记胡毅、县长倪蔚庭和冀东第五地区队区队长师军联合署名,正面镌刻“卫国爱民”4个大字,背面刻有碑文:

沈县长、乔处长、郭处长千古:沈县长(爽)吉林双城人,乔处长(宇)十团供给处长,吉林敦化人,郭处长(庭章)十团卫生处长,吉林人,以及张朴曾(志儒)、崔子毅、高会德诸同志,于民国三十一年四月八日同时壮烈牺牲。这就是坚持丰滦密最高血的代价,也是一笔最大的血债。他们坚决顽强与敌搏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八路军的光荣。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