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史志
从渔阳郡到渔阳里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2-03-22 10:38
  • 【 字体:      】

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的“渔阳里”越来越知名了。很多人会问,上海的“渔阳里”与北京密云历史上的“渔阳郡”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红色源头”上海渔阳里

上海“渔阳里”有两处,靠近环龙路的一段建于1912年是老渔阳里,有旧式石库门建筑八幢;靠近霞飞路的一段建于1915年是新渔阳里,通常称渔阳里,有旧式石库门建筑23幢。当时这里地处上海法租界的僻静地段,房屋租金比东部旧城区、西部西式住宅区要低不少;对口的霞飞捕房管辖范围广,巡捕人手不足,难以对各种思潮和政治活动实施严密监控;作为石库门里弄,弄堂有多个出口,每幢自成独立空间的建筑均辟前、后门,遇紧急情况从二楼晒台翻越到隔壁也很容易,适合设立秘密机构。

上世纪初这里即成为革命党人的秘密基地。曾经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多个第一。1915年10月,革命党人陈其美在环龙路老渔阳里5号(今南昌路100弄5号)设立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五四运动时曾在霞飞路渔阳里14号(今淮海中路567弄14号)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

但最为著名的还是渔阳里2号和渔阳里6号。1920年4月,陈独秀搬入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也随迁于此。陈独秀把楼上作为卧室,还安排一间书房;楼下客厅放一只皮面靠背摇椅,一块小黑板上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旁边的厢房,就是《新青年》编辑部。1920年4月下旬,经李大钊介绍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派遣维经斯基来到上海。在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等开始着手创建中国共产党组织。

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由北京来到上海,逗留两月余,在沪期间,多次赴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会面。毛泽东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谈到:“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在老渔阳里2号开会,决定建立党组织。8月,根据李大钊的意见定名“中国共产党”。此时,杨明斋出面租下了霞飞路渔阳里6号做为建党的另一个秘密基地。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常匆匆往来于新老渔阳里之间,那条连接两边的弄堂被誉为“共产主义小道”。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曾在这里筹设“中俄通讯社”,这是建党前夕上海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1920年8月,俞秀松等人在这里发起创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这里开办“外国语学社”,为输送青年赴俄留学做准备。1921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这里成为团中央机关。

1921—192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局设在老渔阳里2号,成为中共创建初期的决策中心和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造的一系列“党史之最”,使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源头”。史实证明,正式建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在这里完成,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孕育。

渔阳里的由来

上海渔阳里的建造者是当时的一个外国银行,叫义品银行。创办人三个法国人欧艾叶、吉孟和布尔布隆,三人是随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法国海军军官。战争结束后,三人并未回国,决定在中国淘金,最后决定在天津发展。欧艾叶凭借与天津天主教关系,结识了北京商人袁廷珍(天主教徒),开始转身商界。1906年三人在袁廷珍的谋划下,发起著名的“政教分离”事件。向当时的罗马教皇写信,说天津教会“崇德堂”和“首善堂”等教堂侵占中国百姓房地产,致使民冤极大,有再次造成冲突事件的危险,建议罗马教皇限令教会应单纯传教,教会财产应成立专门公司单独经营。梵蒂冈罗马教皇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开始政教分离。

1907年在天津创办义品公司(后改名“义品放款银行”),低价收购了位于天津法租界内“崇德堂”和“首善堂”所属的14公顷土地,成为第一桶金,建起欧式别墅50多套。之后又成立设计公司、砖厂等,在欧洲财团的支持下,中国业务发展迅速。期间中国人袁廷珍、沈小兰(天津人,现香港华燊发展集团主席沈家燊祖父)任中方经理。

1909年,得知上海法租界将扩展的“内幕消息”后,义品公司便将业务重点从天津移到上海。当年便在上海法租界“圈”地5公顷,1912年在上海成立远东总部,又称“义品洋行”,行址设在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内。迁址当年便推出到上海的第一件作品:8幢石库门的杰作——老渔阳里,三年后又在其北面的霞飞路开发了33幢的新渔阳里。之后又在离渔阳里不远的思南路建起23幢风格各异的欧式3—4层砖石结构花园洋房——义品村。

为什么取名“渔阳里”?民国初年,上海的弄堂绝大多数是房地产商投资建设的住宅,提供租赁,弄堂大多会取一个吉祥的名字,使用较多的字就是荣华富贵、福禄长寿之类的吉祥语。与上海其他的弄堂名称相比较,“渔阳里”显得很特别。有人推测,辛亥革命后,淸帝逊位,清朝结束,满清贵族为了避祸,纷纷改为汉姓。比如爱新觉罗氏改为了金、艾、罗、肇、赵等。叶赫那拉氏改为了那、南、叶、白、吴等汉姓。其中有些满清贵族、遗老遗少离开北京,到天津、上海做起了寓公,他们携带的大量资金或寄存在银行,靠利息吃饭,或直接投资升值。有些南下上海的满清贵族,投资建设的房地产,使用“渔阳”作为弄堂的名称,一是渔阳不在京城之内,避免外界的猜疑;二是渔阳是北京历史上的名郡,可以寄寓自己对故土的怀念。义品银行发家起点在天津,天津地区历史上长期隶属渔阳郡,取名“渔阳里”,可谓不忘起点。义品银行中方经理袁廷珍与渔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袁廷珍是明末大将袁崇焕的后代,清末袁崇焕六世孙富名阿为汉军正白旗,曾任职密云檀营副都统、吉林将军。袁廷珍即富名阿的家族孙辈子孙,民国后成为商人,往来于北京、天津之间,是义品银行的创始人之一。历史上,渔阳郡为天下名郡,北京密云曾长期作为郡治。1912年,袁廷珍负责义品银行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因为他和渔阳、密云的渊源,最终命名“渔阳里”。

历史上的渔阳郡

《史记·燕世家》记载: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秦二世发闾左戌渔阳,即此。汉置渔阳县,为郡治。城在渔水之阳,故名。

渔阳郡从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燕国名将秦开北击东胡,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开始,至唐乾元元年(758)撤销,存续1041年。这段历史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燕到北齐,郡治设在密云境内700多年,称为北渔阳(期间很短时间迁于通州和天津武清);第二阶段从北齐(550)到唐乾元元年(758),郡治设在天津蓟州208年,称为南渔阳。

渔阳郡管辖范围包括今河北省围场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区及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州以东的广大地区。渔阳郡是北京东部地区最早的行政建置。渔阳城是渔阳郡的首府,郡是秦汉时期的行政管辖单位,相当于是现在的省一级行政建置。最初渔阳郡治设在今密云统军庄村南,因其城南有一名叫渔水的河流,郡址设在渔水之北,山南水北谓之阳,故名“渔阳”。

渔阳郡的名字来自密云的渔水,郡治最初设在密云,在1041年的渔阳郡历史中,郡治设在密云长达726年,在密云时间最久,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因此,密云成为渔阳的代名词,渔阳也成为密云的代名词,密云和渔阳结下了千古不解之缘。

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孕育地

1919年为躲避追捕,陈独秀秘密前往上海,李大钊冒着鹅毛大雪一路相送到天津,途中二人乘坐一辆带篷马车奔驰在“渔阳大道”上相谈甚欢,最终决定在南北分头组建中国共产党,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建党的最初约定和构想是两位先驱者在“渔阳大道”上完成的。

遥想两千多年前,秦二世元年(前209)秋,秦朝发闾左适戍渔阳。陈胜、吴广和九百个贫苦农民因赴渔阳戍守失期当斩,遂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慷慨激昂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天下被压迫被剥削的老百姓起来反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南昌路的渔阳里到兴业路树德里的中共一大会址,距离只有短短的一公里;从1920年春到1921年夏,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但是,改变中国历史“开天辟地”开创“新天地”的前奏,从此地吹响;中国最早授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比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李达、李汉俊、俞秀松等在此群英会集。从这里播撒出的点点星火,汇聚成革命的火种,迎来全国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点亮全中国。

20世纪初的上海渔阳里,风云际会、群英会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开太平,为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谋福祉。在渔阳里的街区内,先驱们完成了精英集聚、理论宣传、阶级动员、人才培养、组织创建、筹备成立大会等工作,渔阳里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孕育初心之地、红色征程原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永放光芒。这个与密云有着深厚渊源的渔阳里,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孕育地将永载史册。

(执笔人:郭生河 陈奉生 韩志正)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