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史志
解放石匣城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1-06-28 14:55
  • 【 字体:      】

石匣城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历史上与密云县城、古北口并称密、石、古三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被誉为“玄天锁钥”。1938年,日本侵略者修通了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平(北平)古(古北口)铁路(简称平古路),在石匣设有车站,更增加了战略上的重要性。

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首次攻克石匣。当时,解放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预谋实施的东北与华北联防计划,在冀东地区发动夏季攻势。6月18日夜,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四、第五、第七师乘平古路沿线敌人的兵力空虚,向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势,包围了石匣城和小营车站。此时驻守石匣和小营的敌人只有河北省保安第二团以及附近各乡的伙会。三纵主力攻城,独五师在石匣城东北方向,负责阻击承德方向的援军,独四师在石匣城西南一带阻击密云方向援军。

19日拂晓,发起总攻。随着三颗信号弹升上天空,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下石匣城外火车站。接着,数门榴弹炮一齐向东城门和城头开火,十几分钟就轰开了城门。随后,炮火转向城内及城墙两侧,以摧毁敌人的暗堡和工事。主攻部队集中轻重机枪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着战士冲向东门,很快突入城内。解放军攻入城内后,一部沿东街向西进攻,另一部则从街道南、北两侧掏墙穿巷向西推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上午11时,石匣城内守敌全部被歼,石匣城被攻克。这次战斗,计毙俘河北省保安第二团团长以下官兵和伙会1500人,缴获迫击炮3门、掷弹简7个、重机枪4挺、轻机枪48挺、步枪617支、冲锋枪16支、电台2部、火车1列、汽车52辆以及粮食、药品及弹药一批。同时攻克小营车站,歼敌保安第二团三营营长以下官兵及伙会600余人。

解放军严格执行入城纪律,攻城前就制定了“入城纪律守则”,并由主攻旅政治部主任、各团政委以及密云县委、乙化县委的负责同志等共同组成了入城工作委员会,全权负责入城后的接管与善后工作。入城工委对参战各部明确规定:部队入城后,除武器、弹药、俘虏外,其他物资只许看管无权接收;除工事外,一切建筑一概不动;货币比值未规定好之前,部队一律不准买东西;纪律好的要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战士们还提出了“空手进去,空手出来”的口号。

战斗结束后,参战部队除留一部承担卫戍任务外,全部撤到城外。入城工委随部队进城,立即分工调查情况,管理物资,维持秩序,并派出纪律纠察队沿街巡逻。至中午,各家商铺就纷纷开门营业,街道行人熙熙攘攘,市面秩序如常。工委调查了城内外居民的受害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对战斗中遭受损害的贫苦市民予以救济,共用大米14包,小麦1000斤;对因挖工事毁掉麦田的部分群众进行赔偿,共用小麦1500斤;对在战斗中给群众造成的其他损失也予以适当补偿,如某部在搜索残敌时,行至北街丁家店误将某商贩的40条纸烟没收,察知后立即赔偿大米1包。同时,对敌机扫射后负伤的群众予以治疗。城部队自觉发扬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优良传统,他们打扫街道,清除垃圾,挨家慰问宣传,还专门拜访清真寺,征求回民群众对我军的意见。某部五连干部见恩记商店店主人逃走了,店里和院内大车上还摆放着许多商品,就自动派人看管起来。某部十连攻城时,把东关房东家水缸的水喝光了。战斗结束后,一排副排长张敏学又专程回来将水缸挑满。某部副排长刘开国战斗中掏墙洞,挖出一包埋藏的黄金,立即原封不动地交还给房东。党员战士杨银锁拾到一件衣服和一块怀表,马上寻找失主交还。石匣居民纷纷拿出烟、糖果慰劳解放军,干部战士一一婉言谢绝。石匣百姓称赞:“生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部队!”

攻克石匣的第二天,敌人派数架飞机轰炸石匣,城北一带民房被炸毁,许多群众被炸死炸伤。25日,即攻占石匣后的第7天,由于牵制华北国民党军队、支援东北大军开展攻势、粉碎华北、东北国民党政府军队联防计划的任务已经完成,同时又因大批敌军回援,解放军主动撤离石匣和小营。

1948年8月,辽沈战役即将开始,敌人为接济东北战场,利用平古路日夜赶运军队和物资。为了截断敌人的这一交通要道,粉碎国民党军队支援东北战场的计划,华北野战军再次出击平古路,于8月13日第二次收复石匣、小营,使平古路再次瘫痪,国民党向东北战场紧急运送军队和物资的计划被粉碎。解放军达到原定作战目的后,再次主动撤离石匣。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人民解放军未及休整即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起了平津战役。密云境内的国民党军队闻讯惶惶不可终日。11月29日,驻守在石匣的热河保安团300余人弃城仓皇逃至密云县城,古老美丽的石匣城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饱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压迫奴役的石匣人民从此获得了新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