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史志
毛主席视察密云水库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1-01-04 14:02
  • 【 字体:      】

1993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每当我回忆起34年前在密云水库工作时,曾有幸陪同毛主席视察水库建设工地的情景,心情便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次主席在工地视察时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浮现在眼前。

1958年,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这一年,市委把我派到密云县,负责筹建密云水库。密云水库的兴建是在周总理的亲自筹划下动工的。50年代初期,京郊连续修建了官厅、十三陵和怀柔等几座水库,那时虽然建国时间不长,国民经济正处在恢复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都比较单薄,但是党和政府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却格外关注,把水利工作提到了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地位上来认识,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密云水库的建设上马了。当时,参加水库建设的有来自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以及中央各单位的民工、干部、解放军战士和学校师生,人数达24万人。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座综合性水库,设计最大库容达到43.7亿立方米。修建这么大的土坝水库,在国内外都是不多的。而且,要完成一年拦洪蓄水、两年完工的任务,在外国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当20多万建设者在方圆里的库区插上红旗,在工地上人影如梭地奋战时,情景就如同战场。真是“廿万雄师奋战勇,誓锁蛟龙战旗飞。严寒酷暑热汗洒,挑灯夜战迎晨辉”。当时,周总理六次来水库工地视察,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李富春等都曾来过工地。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还吸引了一些外国元首、专家和学者前来参观。那时,我作为水库建设工地的劳动者和指挥者,是多么盼望毛主席也能来看一看啊!

1959年9月8日,我在水库工地指挥部接到市委的电话,告诉我毛主席要求来水库视察。听了这个喜讯,我心里不知有多么激动。我马上在水库少数几个领导同志中传达了市委的通知,然后便和大家研究部署迎接主席的准备工作。在水库工地上,我们几个负责同志每天土里来泥里去,经常是几夜不合眼,平时很少换衣理发。这会为迎接毛主席,我们又是洗脸,又是理发、刮胡子,我也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据说毛主席9月9日傍晚就乘专列到了密云,主席专列停在太子务和河北庄之间的一段路上。在这里,主席过了一夜。这天夜里,听说主席专列停在那里,我们几个同志怀着敬仰的心情站在山头上,远远地眺望着。主席专列上的灯光,直到深夜四点多钟还亮着,大家深深地为主席的日夜操劳所感动。

9月10日上午9时许,毛主席专列缓缓驶进密云水库的白河坝前。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赵凡、我和闫振峰等同志站在临时车站上迎接毛主席。列车停稳后,过一会儿,车门打开,身着浅灰色中山装的毛主席,面带微笑地出现在车门口。他挥动着手,朝着迎接他的人们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同志们好!”在场的人们十分激动。由于是临时停车场,没有站台,我马上迎到车门口,小心地搀扶主席下车。这时赵凡同志上来把水库负责同志逐个向主席作了介绍。毛主席和大家一一握手。看上去毛主席兴致很好,他不时询问迎接他的几个同志的情况。主席还问我:“你叫什么?”我说:“叫王宪。”主席说:“你在这里是指挥?”我回答:“现场指挥是我。”毛主席还笑着打量我说:“你跟那个赵凡长得很像。”一边说着,一边来到事先准备好的一辆黑色轿车前,我陪主席上了车,向水库指挥部开去。

在水库指挥部的工棚里,毛主席和大家一起坐下来休息。陪主席来的有市委的郑天翔同志、水电部的钱正英同志。我向主席汇报了水库建设的施工情况,比如水库蓄多少水,水库建成后对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将会产生的作用等。我还汇报说,建设这么大个水库,我们是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的。不仅所需设备、发电机组是国产的,全部设计也是来自清华大学和水电部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来完成的。我又介绍说,建这么大个水库,施工工期在国外需七、八年,而我们自己施工,一年拦洪蓄水,二年就可全部完工。质量也是完全有保证的。

主席饶有兴致地听着,吸着烟,认真地看着摆放在面前的水库模型,不时地点头赞许。听了我们的汇报,毛主席颇有感触地说:“中国人民就应该有这样一股志气,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这样,搞建设也要这样。”

在水库工地指挥部休息了一会儿,我们便陪主席乘车来到白河大坝。这时,整个水库工地都沸腾了。为了安全起见,主席来视察,事先我们并没有在群众中传达,但是这时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了,成千上万的民工、干部、战士和学生涌向大坝,掌声、欢呼声潮水般的起伏,场面十分壮观感人。毛主席满面红光,穿着一双黑布鞋,迈着大步向迎上来的群众招手致意。当各个民工支队负责人走到主席面前时,我把他们向主席一一作了介绍。主席热情的同他们握手,询问他们的名字、年龄,有时还问到他们来到水库前做过什么工作。当宝坻县民工支队负责人陈春来向主席报告说: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农民不仅学会了施工,还学会了质量检查、修理机器、医疗卫生和文化知识时,主席笑着称赞:“好,好哇,工地是一个大学校,还是亦工亦农好。”毛主席鼓励大家一定要把水库修好,造福子孙,学好本领,回去后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毛主席关心水库工地上的年轻人,向他们问寒问暖,嘱咐他们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对年岁大的同志,主席也十分关心。毛主席见到满头白发的王森同志时,向我询问:“他是干什么的?”我说:“他叫王森,是水电部机电司的司长。”毛主席听罢问王森:“你多大年纪了?”王森回答:“今年六十整。在工地上组织施工。”主席深情地说:“是老同志啦。这么大年纪还来修水库,身体行吗?”王森说:“请主席放心,没有问题。修水库是我们水利部门的职责。”

10点多钟,主席从西坝头下来,准备到水面上看一看。我们陪主席登上事先备好的一条大木船,由一条机船牵引着,缓缓地离开岸边。

大木船尾部两侧竖着木竿,临时搭起一个白布棚子。棚内放一块木块当桌子,上面摆放了纸墨和笔。这是我们有意安排的。在这之前,我们曾向周总理请示,希望总理能为密云水库题上四个大字。周总理说:“密云水库这四个字,我不能写,要写就得请毛主席写。”主席这次来,据说总理曾向主席转达过我们希望请主席题字的恳求,主席也答应过。于是,我们便事先把纸墨笔准备妥当,后因刮风木船摆动,字未能写成。在船上,毛主席接过一份当天的《密云水库报》,独自坐在棚子内阅读起来,我们陪同人员坐在外面,时而低声交谈,时而凝望着主席。主席读过报,便把当时任密云县委书记、水库工地指挥部副政委的闫振峰同志叫了过去。毛主席向闫振峰同志询问了密云县的一些基本情况,闫振峰向主席汇报说,密云是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县,山上产些干鲜果品,主要是栗子、小蜜枣、核桃、梨等。花生有5万多亩,粮食产量不多。全县原有67万亩土地,修水库占了16.8万亩,开水渠、修公路铁路和料场等又占了些,一共占地20万亩。主席问:“移民有多少人?”闫振峰说:“有5万人。”主席担忧地说:“土地减少这么多,人民的生活怎么办?”闫振峰说:“这里水地少,修水渠后旱地可以变成水地。山地多一些,将来可以搞林木,浅山种果木,山顶上种些柴树。”毛主席点上一支烟,一边吸着,一边关注地看着周围的群山。过了一会儿,主席指着四周光秃秃的山说:“你看,这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很多山还是光秃秃的,这就不好了,你几年能把它绿化了?”闫振峰说:“5年能行,快一点用3年。”主席听了,眼里掠过一丝疑惑的目光。主席说:“我看20年能完成就不错。不能小看这个问题,绿化,不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实事求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干好这件大事。”主席的一番话,不仅使闫振峰同志受到教育,我们在场的同志也深深为领袖这种实事求是精神所感动。也就是从那时起,搞好水库周围的群山绿化,成了建设者们心中的一件大事。水库拦洪以后,原准备撤回各县的民工,临时留下10万人,上山种树,如今水库周围山上长得十分茂盛的松柏,槐树,大多是那时种的。多少年过去之后,昔日那荒山秃岭早已被苍松翠柏所覆盖,青山衬上绿水,使水库的风景变得更加秀丽多姿。

大木船在水面上行进着,两岸的群山清楚可见。我指着山上的五座楼长城向主席说:“那时候修长城的法子多笨啊!”主席望着长城说:“那个时候不修长城有什么办法。明朝那个朱元璋,一当上皇帝就主张‘高筑墙’,加强北疆的边防,他修筑长城,烽火台就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设施。”主席还说:“他们的长城修得再牢固,也不能挽救因腐败而覆灭的命运。而我们就聪明多了,不再搬石头修长城,而是修水库、搞建设,造福子孙。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毛主席的这番话,使我获得了很大的教益。

当大木船穿过恒河驶入潮河大坝和九松山副坝之间的水面上时,牵引大木船的机船停了下来。毛主席提议在这里游泳。主席更换过游泳裤,在船上稍做了些准备,便慢慢地踏梯下水。他还大声招呼钱正英副部长说:“钱正英同志下来!”钱副部长没有思想准备,赶紧说:“主席,我这两下子可不敢在这里游。”毛主席说:“水电部的同志不会游泳那可不行。”他说着,身子进入水中,向远处游去。在水中,跟随着毛主席的几个警卫围成一个大圆圈,紧紧地护卫着主席。当时节令已是白露,水库里的水温降到25度上下,然而主席却毫无凉意,他在水中一会儿潜身入水,一会儿挥臂划水,有时还惬意地躺在水面上。看主席在水里游泳的姿态,完全不像已近66岁的老人。我们在船上看热闹而不敢下水的同志,眼见主席游得那么好,心里真是羡慕极了。毛主席在水中畅游了45分钟后,在警卫人员的催促下才上了船。他身披浴巾,一边擦着脸上的水珠,一边称赞道:“这里的水好,浮力很大。以后可以不去北戴河了,把这里变成夏都,中央在这里开会。把公路修好,从北京一个小时可以到达这里。”主席穿好衣服,我们陪他在九松山副坝前下了船。这时,等候在这里的人群又迎上来,欢呼声和掌声再一次地在水库边回荡起来。清华大学的张光斗教授带领清华师生赶来,我向主席介绍说:“主席,这是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张光斗教授,他是水库的总设计师之一。”毛主席高兴地握着张教授的手说:“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谢你们。”主席还询问了张光斗同志的年龄、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况。主席嘱咐我,一定要保证他们在这里的工作条件和身体健康。在场的清华大学师生听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不停地高喊:“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视察完后,登车离开了水库工地。我们送行的人们注视着毛主席乘坐的专列缓缓离去,心理依依不舍,我多么盼望主席今后能够再来啊!当天晚上,赵凡同志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主席视察得很满意,并说主席以后可能还来。后来周总理对我说,主席对密云水库视察非常高兴,在随后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有三处提到密云水库。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那么繁忙,心中还装着水库建设,装着祖国新兴的水利事业。

(作者:王宪  曾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府顾问,在密云水库修建期间,任水库修建总指挥部指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