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是首都主要饮用水源基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最多时首都市民每喝三杯水中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密云水库的修建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他不仅是密云水库修建的主要决策者,也是主要指挥员,从勘选坝址、组织拦洪、处理基础渗漏到关心民工生活、水库移民等问题,无不一一过问。他六上密云水库,既有修建前的勘察,也有修建中的组织指挥,还有建成后的关怀与保护。
第一次:1958年6月26日,周总理在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陪同下来到密云县境内的潮河、白河河畔,为规划中修建的密云水库勘选坝址。在南碱厂村潮河河滩,他踩着滚烫的沙滩和不平的乱石堆,远望近视,察看地形。他在认真听取水利专家们关于潮白河历史灾害和修建水库规划设想的汇报后,又提出问题与大家共同磋商,经过仔细推敲、认真论证和优化对比,同意了潮河主坝与九松山副坝的规划坝址。勘察完了潮河,周总理又来到白河河畔,确定了白河大坝坝址。在周总理具体筹划下,1958年9月1日,密云水库正式开工。
第二次:1959年5月19日,周总理第二次到密云水库工地。拦洪是修建水库的重要阶段,他这次主要是为组织和安排抢工拦洪而来的。他到指挥部看了沙盘模型和各项进度图表,听取了水库工程总指挥王宪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汇报。看到水库沙盘模型和图表上都没有移民的标记,就批评道:“你们的模型图表中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修水库有5万多人需要迁移,你们对这5万人做了安排没有?你们这是见物不见人呀,是一条腿走路。”他了解工程进度后,对白河主坝拦洪有些不放心,决定再调一万名解放军来支援白河大坝建设,务必确保全面拦洪。后来,幸亏一万名解放军的及时支援,否则大汛之前,白河大坝难以筑到48米高的拦洪高度。庐山会议期间,潮白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周总理几乎天天向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和密云水库工地通电话,询问施工情况,鼓励夺取拦洪的胜利。1959年9月1日,密云水库胜利拦洪。
第三次:1959年9月7日,周总理第三次到密云水库工地。他这次是陪同阿富汗副首相萨·穆·纳伊姆亲王来的。一方面,他要亲眼看看水库拦洪后的情况;另一方面,他要部署拦洪后的施工,调整一部分民工回去,使水利、农业两不误。
第四次:1959年10月25日,周总理第四次到密云水库工地。周总理率领出席全国水利会议的各省、市水利电力厅、水利厅、农业厅、局长来水库工地视察。周总理同时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日本贵宾松村谦三先生和他的随行人员,英国著名和平人士、坎特伯雷教长约翰逊博士一同参观。
第五次:1960年3月13日,周总理陪同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参观密云水库。他兴致勃勃地向客人介绍:“密云水库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20万人,干了10个月,完成了2000多万立方米的工程量,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拦了洪,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
第六次:1960年8月30日,周总理陪同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参观密云水库。同来的还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同志、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张晓梅同志等。周恩来总理在水库党委书记赵凡、王宪、王玉忠、闫振峰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了白河大坝并乘船巡视了白河和潮河库区。周总理对水库的移民安置工作再次作了重要指示。听说仍有一部分移民的房子还没有盖好,周总理严肃批评道:“你们不把移民的房子盖好,我再也不来了。”在周总理关照下,到1962年底,移民房子基本盖好,移民终于迁入了新居。
1969年国庆节前夕,为防备苏联突然袭击,林彪要求放掉密云水库的水,以防敌人利用节日进行轰炸,造成密云水库决堤,冲垮北京、天津两座特大城市。黄永胜把林彪的意见用电话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为保护密云水库,保证首都人民的用水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当即召集水电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否决了放水的意见。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遵其遗嘱,按照邓颖超同志的意见,周总理的部分骨灰撒向了倾注他无数心血的密云水库。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