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密云水库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日子——开工建设60周年。
60年前,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修建了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蓄水量达43.75亿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是首都主要饮用水源基地。库区横垮潮、白两条河道,约可控制潮、白河流域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左右,是由京、津、冀三省市,28个区县的20多万名干部和民工利用两年时间修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
在修建水库的大军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人物,密云县的“十姐妹”就是这其中的一组成员。“十姐妹”班长王建华便是这个英雄集体的杰出代表。
奋战在修建密云水库工地上的“英雄十姐妹”的事迹,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末被广为流传,激励数以千计的人民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十姐妹”班长王建华和“英雄十姐妹”的事迹被《密云水库报》广为宣传,同时她也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走向征程
为根治潮白河水害,安定两岸人民的生活,解决京津地区的城市和工农业用水,1958年6月,国务院决定提前修建密云水库,动员河北、北京民工参加水库建设,并要求一年拦洪,两年建成。
王建华和她的姐妹响应号召,自带工棚、工具、口粮,于1958年7月26日进场,住在了黄各庄村。到工地以后,受十三陵水库“九兰组”和“七姐妹”的启示,第二天她们就自发成立了“十姐妹”突击队,王建华被选为队长。当时这支突击队是由城关公社南菜园大队和四街大队10名20岁左右的姑娘组成的,最大的21岁,最小的17岁。她们是自愿报名参加水库建设的,临行前向大队党支部和乡亲们表示:“不扛回红旗,不修好水库绝不回来见你们”。“十姐妹”在王建华的带领下,向水库支队领导提出了“不怕风,不怕寒,不怕苦和累,不怕任务艰”的誓言,开始了在水库工地的劳动。
她们开始在潮河,主要施工任务是开挖导流隧洞和2000米引水明渠。初到工地时,大家都不会推小车。在突击队长王建华的带领下,她们起五更、爬半夜,借着月光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推车技术。在潮河明渠开挖中,小车装的满,跑的快,单车重量达150—200公斤,日超定额三、四倍多。为了完成任务,她们互相鼓舞,开始车推,然后挖到底部不能用小车推了,就用肩头扛,开始只能扛一个筐,后来就一个肩膀扛一个。面对着修建水库的困难,“十姐妹”以苦为乐,豪迈的唱着“十姐妹”突击队队歌:“穆桂英在这块大地上摆过战场,我们在这里修筑天堂;穆桂英为宋朝大破天门阵,我们为人民降服老龙王”。歌声就是劳动的号子,响彻云霄。
1958年12月,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在王建华的带领下,“十姐妹”克服重重困难,掌握了本领,锻炼了意志,光荣完成任务。
飒爽英姿
1959年春季,“十姐妹”在王建华的带领下转战北白岩。开始接受筛沙石、打混凝土、推轱辘码、打风钻等超体力和需要技术的劳动,这对她们是个难题。“十姐妹”过去别说打风钻了,就是连风钻也没拿过。而这些工具除了体力之外,还需要技术。开始,她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对准要破的隧洞,可是风钻的震动有时把她们的胳膊都震麻了,有时险些伤到自己……可是姑娘们坚定地说:“修建水库是伟大的事,为人民造福。男人能干的事,我们就能干。”在支队领导的支持下,白天“十姐妹”挤时间积极向风钻师傅请教,学习开关,学习打风钻的方法,进洞试行操作;夜里她们围坐一团交流经验。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姐妹们终于掌握了打风钻的操作技能。王建华、陈淑良等6名队员,被支队党委批准为参加水库建设的第一批女风钻手。
为了促进施工进度,互相鼓励,指导员赵景兰点名王建华“十姐妹”突击队跟男队(十兄弟突击队、飞虎队、尖刀队等)下挑战书,进行比赛。在白河电站基础开挖竞赛中,“十姐妹”以多装快跑、两天任务一天完的事迹战胜了“十兄弟”青年突击队,夺魁受奖;在筛沙石料中,每人每天创5.5立方米的惊人记录,日超定额9倍多。跟尖刀队挑战是在11月份,最后在互相促进的情况下,双方握手言和。
挑战极限
工地搬到北白岩后,没有住房,“十姐妹”自己挖了一个有五六间的大土炕,用苇席一围就当房,地上铺上花秸和炕席就当床。夏天天气热,在工棚里简直是个大蒸笼,晚上睡不着,蚊子很多;在冬天,寒风刺骨,姑娘们只有蜷缩着睡在苇席上。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们住了一年多。
当时她们吃的太艰苦了。吃的就是大食堂,窝窝头,大咸菜,好的就是白菜,反正能吃的饱。况且因为三班倒,到冬天的时候女孩子都不能穿棉衣,因为从水里往外捞泥。到收工的时候,有时全身都是湿的。
寒冬腊月“三九”天寒风刺骨,在挖明渠当中深了以后就得从水里往外捞泥,她们因为劳动得比较疲劳了,一次,王建华用铁钎子撬水沟边的冻土埂子,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扑空,掉下水去,浑身全湿透了,手和腿都冻麻了,她的两条小辫也冻成了“冰棍”,一绺一绺的,衣服也完全冻挺了。团长下命令叫她回去休息,可她仍然坚持要干,大家硬把她拽回住处。她刚躺在被窝里捂暖和,就爬起来跑回工地,又继续干起来。她说没事儿,大家都能坚持,她也一定能够坚持!王建华就这样从不叫苦,在修建水库工地劳动三个月后就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在开凿隧洞打风钻时,每人每天都有任务。崩出来的石渣得运出去,两人筛,一人用竹筐扛,背出去倒在平地上。小七辛庆龄是“十姐妹”中最小的,那也得必须完成任务。最严重的是端佩如,她曾在劳动中途昏厥了过去。
总理接见
1959年最热的时候,周总理来密云水库视察。“十姐妹”突击队长王建华和水库工地的劳模一起受到了总理的亲切接见。当时连长通知王建华到大坝上开会,她也不知道什么会,就穿着一身劳动的衣服,纳帮鞋、补丁裤子和褂子到大坝上去了。在大坝上远远地就看见水库总指挥王宪从大坝的东头陪同周总理走了过来。
当时,王建华觉得太突然了,国家领导来水库视察怎么能穿这身衣服见领导,太不礼貌了。当走到她面前时,总指挥王宪对周总理介绍:“这就是“十姐妹”突击队队长王建华同志。”周总理握着她的手亲切地问:“现在你们担任什么任务啊?”王建华说:“我们担任的是筛沙石。”周总理问:“累不累?”她说:“不累!”总理慈祥地看着他又问:“想家吗?”王建华坚定地回答:“不想!”周总理说:“真不错,你们好好干吧,一定要再接再厉!”
那时,王建华才22岁。突击队中的姐妹都十分羡慕王建华能受到总理的接见。
不能忘却
“十姐妹”突击队在修建密云水库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拼搏精神,不怕千辛万苦,敢与“钢铁”、“卫星”、“闪电”等青壮年突击队挑战比高低,被称为密云支队标兵。正如《密云水库战歌》中唱到:“进军战鼓响咚咚,二十万大军齐出动,英雄壮志修水库,造福万民为人民。驯服洪水降蛟龙,潮白河上逞英雄,坚决把水库修建好,不获全胜不收兵。”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们先后四次评为先进生产集体,七次获红旗奖;王建华七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桂芝、陈淑良、端佩如、辛庆伶、杨秀琴、范淑和、田秀荣、殷淑琴、孔海伶等9人加入了共青团。
王建华于1959年1月—1960年1月两次代表“十姐妹”出席北京市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1960年“三八”节又出席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红旗手”大会。“十姐妹”突击队和王建华分别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和“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荣获“三八红旗”和“三八纪念章”。
岁月如烟,往事如歌。当年英姿飒爽的“十姐妹”,如今已两鬓斑白,有的当了奶奶、姥姥,有的已离开我们,但人们没有忘记这些为修建水库而拼搏工作的英雄模范。
“青山环绕,波光粼粼的密云水库,滋润了首都。她是“十姐妹”突击队和水库20万建设者奉献给北京人民一颗璀璨的明珠。”修建密云水库的英雄“十姐妹”的事迹,是20万修建水库大军的骄傲,更是密云人民的骄傲。在密云这片热土上,将永远留下王建华和她姐妹们的英姿,她们的事迹将永远流传。
作者:邢光新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