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北京密云人心中或许都会有一个“金丝小枣”情结,我们对它的怀念就像愈压愈紧的情感弹簧,一朝触发,即刻就蹦了起来。
这事情还得由殷岭祥说起。殷岭祥是山东乐陵黄夹镇人,在密云开装修公司,口碑不错,很是勤勉。去年,密云区鼓楼街道商管协会换届,他当选为副会长,而我是协会里的文化顾问。
有次他从老家回来,给我带了一袋金丝小枣,并对我说,无核的,甜着呢。我听了也没在意。要知道在北京密云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西田各庄的枣儿,黄土坎的梨儿,坟庄的核桃好剥皮。
密云产枣历史悠久,其中西田各庄镇西田各庄村周围属沙壤地区,所产小枣皮薄、肉厚、核小、无虫,含糖量高,将枣肉轻拉可呈现金色糖丝,长约30厘米,因此誉称“金丝小枣”,为密云有名特产。
小殷给的枣我让爱人转送给家里老人。一次我和爱人一起回家,岳母偶然提起说,你们上次拿回的枣还真好吃,没核,吃起来很甜,也还很省事。我听了忙说,还有没有?岳母说,还有半袋子呢。
我抓起一把尝了尝,果然是很甜,核儿很小,且软,和枣肉一起嚼嚼,能直接咽下。这莫非是传说中西田各庄金丝小枣?难道西田各庄的小枣与乐陵有关?
疑问促使我开始了探寻工作,幸好,史料中还真有有关密云枣的历史。
《史记》记载:“燕有鱼、盐、枣、栗之饶”,这里的燕为燕国,战国时期密云为渔阳,属燕国领地。西汉时期也有记载,只是稍有变化。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上说,渔阳有鱼、枣、栗之饶,与中原内地交易,输入大量布帛、瓷器之属。到唐代密云仍生长着大量的枣、栗树。
此后历朝,密云地区的地主们往往拥有大面积的栗园、枣园而至巨富,“皆与千户侯”。民国时期,密云地区的枣树也曾大规模种植。
或许,我们密云的“金丝小枣”和乐陵的“金丝小枣”同属一宗?如此,我约来小殷攀谈。他告诉我,乐陵枣树可多了去了,有万亩枣林,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的金丝小枣节。说起这番话的时候,他镜片后的一双眼睛神采飞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满脸颊。
我听了很是欣喜,如果能给密云的金丝小枣寻到根,使之重现辉煌,该是多么好的事。我说,枣树不是养几年就疯掉吗?不知你们的枣树是怎么管理的。
他说:“这事好办,今年9月份,我约您和协会里的会长们,参加我们的金丝小枣节,让您把枣吃个够。”
我笑了,自是充满期待。
殷岭祥言而有信。2020年9月11日,他组织我们商会10余人由密云区出发,驱车上京承高速一路向南,出通州、过沧州、进德州入乐陵。
晚餐的时候,就有了我们期待的枣糕、淡香而微甜的枣酒,小殷的当地朋友很是好客,枣酒好喝而劲足,只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都有了醉意。
第二天上午,乐陵蓝海广场人头攒动,主席台大屏幕边框顶端镶嵌着“枣赢未来味达天下”8个火红大字,屏幕上滚动着:第32届中国(乐陵)金丝小枣文化旅游节、2020第九届山东(乐陵)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字样……这得以让我们和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一起,领略了乐陵小枣的魅力,也切身感受到人们的热情程度之高,参与程度之广。
我最想参观的还是枣林,心中浮现的仍是枣树管理秘诀。
阵雨初歇,我们去了乐陵朱集镇千年枣林,沿途是枣树。原来枣居然有这么多的品种,也可以活过千年。走在盘旋蜿蜒的栈道上,眼前是枣,身边是枣,被枣包围的感觉真好。
那么,我们密云的金丝小枣又是经过了怎样的一种历程呢?
密云县志这样记载:1938年,全县有枣树2.2万棵,产枣1.6万公斤。1950年产鲜枣3.5万公斤。上世纪50年代金丝小枣曾大量出口东欧国家。1958年产鲜枣90万公斤(其中主要为小枣),为产枣最高年份。1972年枣疯病蔓延,药物防治效果甚微,至1977年枣树几乎死绝。1965年,河北省沧州市从密云引入金丝小枣树苗,发展良好。1977年后为恢复金丝小枣,密云从通县和沧州市引进小枣18.9万棵,存活15万多棵,1987年仅产小枣1.1万公斤。2010年,密云又从沧州市引回金丝小枣树苗2万多棵,发展3000多亩,重建金丝小枣基地,但效果不佳。
我能够想象,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西田各庄乡西田各庄村、疃里村乃至沿村的枣树病怏怏的样子,枣树疯了,枣农们是怎样忍痛把枣树全部刨光?这样的场景,成了密云人难以抚平的疼痛。
我为密云的金丝小枣惋惜的同时,也深为乐陵的金丝小枣欣喜,我知道乐陵的枣树成林成片直至汇聚成枣树的海洋,是他们背后有着巨大的付出。乐陵的林业部门与重点产枣的乡镇、村的枣农签订枣树病虫害防治合同,承包枣树病虫害防治。仅此一个举措,就消除了枣农的后顾之忧。到如今,乐陵金丝小枣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多达500余吨。
漫步乐陵枣园,红彤彤的果实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枣子放射出诱人的光芒,密云的金丝小枣与乐陵的金丝小枣是否同宗同源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枣树和枣就这样根植在我们的心中,是我们对家乡的热爱让密云和乐陵连在了一起,那是拉不断的金色糖丝,甜蜜而悠长。
(作者:郑丛洲)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