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未及休整即挥师入关,参加即将开始的平津战役。其先遣部队第11纵队(后改称第48军)奉命隐蔽入关,途经蓟县、密云前往平西,任务是切断平绥铁路,堵住张家口的国民党第35军南逃北平之路。密云县城位于我军西进路上,扼守着平古铁路和潮、白两河渡口,成为我军西进途中的最大障碍,如不拔除,不仅影响11纵前进,也会对后续部队西进构成威胁。因此,11纵做出了相机攻取密云县城的决定。
此时的密云,以纵贯县境的潮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县,河东为密云县,河西为乙化县。辽沈战役结束后,驻密云国民党军惊恐万状,驻古北口的第13军暂63师1团和驻石匣镇的热河保安团仓皇弃城南逃至县城,河东、河西除密云县城外再无国民党军。密云县城自古即为军事重镇,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军抢占,以之作为北平城的东北屏障,派有重兵驻守。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密云守军唯恐解放军入关,对县城防御工事进行加固改造。在原有高9米的城墙上加筑了1米高的垛口,城墙内外修筑了许多明碉暗堡,在几米宽的护城壕里栽上密密麻麻的尖木桩,并把城墙外200米以内的民房、商铺、庙宇等拆除,形成一片开阔地,城内用沙袋堵塞城门和道路,街巷路口修筑起临时工事及掩体,加上县城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的地理优势,构筑成一座易守难攻的防御堡垒。
根据情报得知,密云城内只有敌保安团和警察大队一两千人,战斗力不强。11纵党委经过研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顺手牵羊消灭敌人的好机会,遂下定决心攻取密云城。1948年12月2日,第11纵队司令员贺晋年下达作战命令:所属142师攻打城东面和北面,143师攻打城南面和西面,144师作预备队并负责阻击敌西面援军,密云、乙化两个县大队配合围城。12月3日,开始清除县城外围敌军据点。142师攻占潮河大桥、檀营、冶山、沙河等地,消灭了部分敌人;143师攻占南菜园;密云县大队攻取了刘林池村;乙化县大队歼灭了李各庄和白河铁路桥守桥敌军。至此,完成了对密云城的包围。
我军从俘虏口中得知,原来的情报有误,密云城内敌军有第13军115师463团、465团、暂63师1团、热河保安团及密云县警察大队等,约近7000人,装备精良。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攻城难度,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来。12月4日,按原计划完成攻城部署:142师424团主攻城东北角,426团佯攻北门,425团为师预备队;143师429团攻南门和西南城,427团、428团在统军庄一带集结,为第二梯队;乙化县大队把守白河西岸,负责拦击西逃残敌;密云县大队等负责看守俘虏和物资。
12月5日8时整,总攻开始。城东北方向,我军首先集中炮火轰击东北角城墙,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声,城下的敌明堡和铁丝网被炸飞,城上的敌火力点一个个被摧毁,城墙被轰开一个缺口,形成斜坡。142师424团指战员在轻重机枪掩护下飞速跃出掩体,向城墙缺口猛冲。当逼进城墙时,突然从墙上墙下冒出多处暗堡,射出密集子弹,形成一道立体火力墙,将我军压制在前沿地上。眼见冲锋战士一排排倒下,担任攻城突击连的1营2连指战员个个红了眼。这是一支诞生于红军时期的连队,有着“大渡河连”的英雄称号,攻城前就已选拔成立了突击队,设有爆破组、突击组、火力组。在进攻受阻情况下,随着连长杨继祥一声令下,担任突击队长的3排长邱玉德指挥爆破组在前,突击组随后,火力组携6挺机枪跟随掩护,勇猛地冲向敌暗堡群。爆破组和突击组冒着枪林弹雨,灵活地从一个炮弹坑跳到另一个炮弹坑,沿途炸毁了几个暗堡,冲到护城壕边。敌人火力太猛,突击队只得跳进高宽各3米余的护城壕里。狡猾的敌人在护城壕里也设有暗堡,在机枪扫射下又有许多战士牺牲。愤怒的战士用手榴弹炸毁了壕内暗堡,消灭了敌人。此时,距离城墙缺口只有不足60米,但炸药包和手榴弹已用尽,担任爆破组的8班多数人牺牲,突击组和火力组也伤亡过半,突击队只得暂停攻击,等待弹药接续和兵力增援。后续大部队也被敌人炮火和密集枪弹压制在城下开阔地边缘,一时无法靠近。
城西南方向,担负主攻任务的143师429团,是董存瑞生前所在的英雄团,素以作战勇猛顽强著称。总攻开始后,143师摆在城南河套里的8门山炮猛烈开火,摧毁了城上城下许多敌火力点,并在西南角城墙炸开一个1米左右的豁口。如果大部队冲锋登城,必须扩大城墙豁口才行。3营8连9班担负爆破城墙豁口任务,在通过开阔地时连续牺牲了11名战士,只剩下王挺发1个人。8连连长张忠森准备换另一个班上,王挺发对连长说:“9班还有我,等我光荣了,其他人再上吧!”说完他背起30多斤的炸药包,在全营火力掩护下,勇敢地冲了出去。他利用几处炮弹坑,看准机会分段跃进,逐渐接近了城墙豁口。3营指战员都很兴奋,做好了冲锋准备。王挺发爬过护城壕,来到城墙豁口下,正准备安放炸药包,突然,城上敌人扔下几枚手榴弹,王挺发倒下了。张忠森连长正要派人再上,只见王挺发挣扎了几次站起来,又摔倒在地,最后只能抱着炸药包慢慢滚到墙根,拉了导火索,但再也无力撤离。随着一声巨响,城墙豁口被炸塌了有10余米宽,王挺发壮烈牺牲。
冲锋号随即响起,8连指战员高喊着“为王挺发报仇!”率先冲向城墙豁口,中途张忠森连长不幸中弹牺牲,其他指战员迅速越过护城壕,登上城头,迅速沿城墙向西突击。7连和9连也随后冲上城头,9连沿城墙向东突击,7连直插城里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守敌不甘心城防被突破,用猛烈炮火封锁突破口,并调动部队反突击。由于我军登城后山炮停止射击,火力减弱,后续攻城部队被敌猛烈炮火压制,一时难以登城。先期登城的解放军指战员被困城头和城内,陷入孤立无援的不利境地。8连在西城头与反扑过来的敌人反复拼杀,伤亡很大,只得临时编为5个班,据守突破口。9连也被敌人压迫在突破口东侧,前进不得。突击城内的7连遭到数倍敌人围攻,最后只剩数十人占据一座关帝庙,依靠刺刀、石块与敌人进行着拼死搏斗。
时已过午,城东北角的进攻仍没有突破性进展。142师师长欧致富亲自赶到前沿阵地,分析研究攻城受阻的原因,制定出步炮协同作战新打法。下午4时,第二次攻击开始。142师山炮营把山炮架到能俯瞰城内的冶山山坡上,用仅剩的5发应急炮弹,对准城墙上的暗堡群开炮。随着5声巨响,城墙上的暗堡尽数被摧毁,城墙豁口底部也被撕裂扩大。炮声未尽,冲锋号吹响,隐蔽在城墙豁口两侧的解放军指战员蜂拥而上。然而,城墙下还残存着左右两个暗堡,敌人的轻重机枪疯狂扫射,又有许多战士倒在冲锋路上。担任突击队长的1营2连3排长邱玉德大声吼道:“给我炸药包!”担任爆破组长的8班长卜万祥抱起两个炸药包吼道:“不行,爆破是我的任务,谁也别抢!”邱玉德道:“好样的,咱俩一起上,一人一个!”二人在我机枪火力掩护下怀抱炸药包奋勇冲出,利用敌火力间歇时鱼跃前进。邱玉德运动到左侧暗堡下,拉燃导火索后迅速滚开,“轰隆”一声,暗堡应声飞起。卜万祥接近右侧暗堡时,城上敌人扔下几颗手榴弹,他用身体护住炸药包,身体多处被炸伤,他咬紧牙关,艰难地爬到暗堡下,用身体将炸药包紧贴在暗堡上,拉燃导火索,与敌暗堡同归于尽。嘹亮的冲锋号角再次响起,突击队员率先跃起冲锋,终于将突击队旗插上了密云城头。后续部队潮水般跟进,冲上城墙豁口,一部沿城墙向南突击,一部往西南攻击,直插城中心。
东城墙防线被攻破以后,敌人仍利用城内街道、路口、房屋继续顽抗。424团指战员猛冲猛打,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冲入城内的部队逐街逐巷逐屋与敌争夺,消灭敢于顽抗之敌。2营5连连长王永贵身先士卒,带领5连一路冲杀,从一条街打到另一条街,突破了一个个街垒,弹药打光,就冲入敌群展开肉搏战,王永贵连长在战斗中牺牲,全连170余人战到最后只剩38人,个个浑身血污,刺刀淌血,吓得许多敌人跪地缴枪。战后,该连获得了“密云尖刀连”的英雄称号。天黑时刻,敌人被赶出新城,残敌麇集在新老城之间的夹道地区,妄图依托新老城之间的城墙作最后挣扎,但很快被我424团击溃。
与新城激烈决战的同时,旧城西南边的429团也在为争夺突破口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战斗。坚守城头的3营8连、9连连续击退了敌人3次反击冲锋,弹药耗尽,营长牛全泰中弹负伤。下午,敌人纠集两个营向突破口发起第4次冲击,不顾一切要夺回城头阵地。在狭窄的城墙上,敌我双方搅在一起,展开了激烈肉搏。长枪展不开,我军指战员就拔下刺刀砍,用砖头砸,有的伤员行动不便干脆抱住敌人滚下城墙。城头顿时没有了枪声和喊叫声,只有“噼噼啪啪”的打击声。搏杀约半个小时,敌人丢下许多尸体败退了。我军伤亡巨大,8连仅剩不到20人,9连也伤亡殆尽。幸存的战士和伤员捡拾起敌人的枪支弹药,准备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在南门,攻城的429团1营3连发现了一条直通城内无人防守的地道,他们从地道冲进城内,配合1连2连夺取了南门,接应出被围困在关帝庙的3营7连,一起向城中心突击前进。下午5时,429团2营终于突破敌炮火拦阻登上西南角突破口,冲向西门和城中心,攻打北门的142师425团也攻进城门。敌人遭到多路夹击,首尾不能相顾,再也无力反扑。我军奋力冲杀,直奔县城中心鼓楼,接连占领了鼓楼后的敌城防司令部和鼓楼西国民党县政府。敌军政官员眼见败局已定,扔下士兵争先逃命。伪县长刘荫田最先换上便装,只身潜逃,不知去向。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邹国柱逃进民居躲藏,不久又混出县城逃到北平。敌155师师长欧孝全带着部分亲随官兵化装逃出县城。没有人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士兵,有的四散逃命,有的放下武器举手投降。约500余残敌乘天黑从西门逃出,企图越过冰冻的白河西逃,被我乙化县大队截住,经激战,毙伤敌200余人,俘虏近300人。当晚22时,密云县城的敌人全部被肃清,密云县城获得解放。因军情紧急,第11纵队未及打扫战场,将一切战后事宜完全交给地方政府,连夜挥师西去。
这次战斗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官兵5307人,其中毙敌948名,俘敌465团团长钟国雄等4359名,另毙俘保安团、警察大队等地方武装一批。我军也付出沉重代价,共伤亡1143名指战员,其中牺牲450名。这批烈士安葬在檀营、提辖庄等地,1973年又将烈士遗体火化,将骨灰存放于密云革命烈士陵园。
解放密云城战斗,是东北野战军入关后打的第一个硬仗,清除了从冀东前往北平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为平津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战斗,是密云解放战争史上的最重大事件,标志着密云人民从此获得了彻底解放。光阴似箭,转眼70多年过去了。可以告慰革命先烈的是,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密云城,如今已是一座现代化的中型城市,密云人民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美丽北京、谱写密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