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故事
一支珍贵的手枪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2-01-04 15:55
  • 【 字体:      】

在密云区档案馆有一件珍贵的实物档案——抗日民族英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白乙化烈士用过的手枪。

白乙化,字野鹤,满族,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是密云乃至平北地区广为传诵的抗日英雄。他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平中国大学毕业,曾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领导了绥西垦区暴动。历任抗日先锋队总队长、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副司令员等职务。1940年率十团挺进平北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1941年2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白乙化文武双全,英勇善战,是丰滦密人民心中崇拜的英雄偶像。他的不幸牺牲,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为了纪念他,人民曾将密云县名改为乙化县,为他修建了纪念碑、纪念馆,肖克将军亲笔题词“血沃幽燕、名垂千古”。

密云区档案馆珍藏的这支手枪,是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1938年赠送给白乙化的,跟随白乙化转战了3年多时间。1941年白乙化牺牲后,这支枪由十团政治处主任彭烈保存。

1945年抗战胜利后,彭烈由延安经密云去东北,把枪交给了白乙化的警卫员、时任丰滦密联合县支队副支队长的尉贵福,并叮嘱他在适当的机会把它放到白乙化烈士的身边。不久,彭烈也在东北壮烈牺牲了。从此,这支枪一直在尉贵福身边,跟随他南征北战,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转眼50个春秋过去了,尉贵福也已年过古稀,如何完成烈士的嘱托,实现烈士的遗愿,是尉贵福一直梦绕魂牵的事。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尉贵福也保存了这支手枪50周年。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选择一个时机,把这支枪送给密云人民,送到白乙化烈士战斗、牺牲的土地上。

他把自己的心愿托他的老战友李博转达给密云县委,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决定派档案局局长驱车前往尉贵福同志住地辽宁丹东,迎奉烈士遗物。

尉贵福在古稀之年重回密云,向密云人民捐献了这支手枪,县委领导接过枪后,郑重地转交给档案馆负责同志。这支伴随着先烈、前辈战斗了半个多世纪的珍贵遗物,终于回到了白乙化烈士战斗、牺牲的地方。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