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故事
夜行山路
  • 来源:密云区党史办
  • 发布时间:2019-07-26 09:37
  • 【 字体:      】

1947年冬,我从基层调到乙化县政府(驻石塘路村)参加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争)运动。12月的一天晚饭后,李芳龄县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十分亲切地对我说:“小杨,你进步很快,你的自我检查已经通过啦,今后可更要好好工作呀。”我微笑着点头。李县长又说:“今晚有个任务要你去完成。”“啥任务?”我高兴地问。“你办个手续,去一区找郑凤文助理调7000斤小米,明天送到马营,任务完成以后要连夜返回向我汇报。”李县长详细地交待了任务。我听后一愣,小声地说:“就我自己去?”“对,实在抽不出人来啦。”说老实话,16岁的我,长这么大,还没走过这么远的夜路呢,真发怵。可转念一想,党培养我,教育我,连个黑路都不敢走,还算什么革命干部!紧急调粮必有大事,天再黑,路再远,困难再大,我也一定完成任务。

我赶快找到财粮科郭会计,写了介绍信,拿了调粮证刚要走,郭会计说:“小杨,找根火绳点上拿着,夜间走路防狼照亮,可有用哩。”“唉,唉!”,我照办之后,挎上文件包出发了。沿着白河北上,走莺歌崖,出鹿皮关、爬过片石,哼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子,顺着崎岖小路,似跑非跑地继续前进。没觉着走出多远,看,已过了四十八盘,登上横岭梁顶了。往北一看,远处点点灯光,七烈营(今张家坟)已在眼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脚步加快了,跨过猪头岭,进了七烈营。到了区公所,见到了郑凤文同志,交了信和调粮证,说明来意,郑助理叫我坐下休息,不好意思地对我说:“附近没有粮食,你还得辛苦一下,到涤非岭(今对家河村)去一趟,我给你找个做伴的,你们先走,我随后动员民伕追你去。”我说:“不用找人做伴啦,您给我找根火绳就行。”郑助理会意的笑了,我拿着火绳继续登程。

柳棵峪十里长沟,稀稀落落的草棚里闪出微弱的灯光,给我壮着胆,很快到了榆木沟后梁。我住过的房东李大娘草棚里亮着灯光,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屋里看望大娘。一进屋,我们都吃了一惊,大娘忙问:“孩子有啥急事,这么晚还来呀,快坐下,吃饭没有?”我嘴里吱呜着,心想,夜这么深,灯这么暗,大娘还为子弟兵做军鞋,军民鱼水情,可真不是一句空话,李大娘又给我上了一堂政治课。大娘看我像是有什么心事,又问,啥工作这样急,我定神之后对大娘说:“我去涤非岭调粮,路过您家门口,看您还没睡,顺便看看您。”我在大娘家坐了约20分钟,辞别大娘,继续赶路。一路上大娘的形象、身影、为贫苦人翻身解放,支援解放战争,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旋。在涤非岭村,办完一切调粮手续,返回机关,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一夜爬了五道梁,跑了80多里路,苦是苦了点儿,可它锻炼了胆量,又锻炼了革命意志,今后要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为革命做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