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故事
密云尖刀连——血染的战旗依然在这里飘扬
  • 来源:密云区党史办
  • 发布时间:2019-07-25 20:47
  • 【 字体:      】

 60年前的1948年12月5日,一场恶战在密云城头展开。硝烟散尽后,在人民解放军林立的军旗中,又出现了一面鲜艳的战旗,五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密云尖刀连”。这是一面被烈士鲜血染红的战旗,它的拥有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48军142师424团二营五连,在解放密云的战斗中,担任县城东北角的主攻任务。由于战斗异常惨烈全连只剩下38个人,就是这38个人义无反顾地数次冲入城内。38把寒光闪闪的刺刀,刀刀见敌血。杀得守军鬼哭狼嚎。为解放密云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后这支部队汇入了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在密云人民的视线中消失了。

几十年来,密云人民及有关部门先后找到了攻打密云的几支部队。担任南门主攻的原429团找到了,它是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现驻吉林延边;担任打援任务的427团找到了,它是白乙化生前所在团,现驻江苏无锡梅园。唯有担任县城东北角主攻的424团一直没有下落。难道真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在人民解放军的建制中消失了吗?这成了密云人民心中难解的谜团。
  历史就是这样,往往在不经意间就翻开了它新的一页。2008年在密云创建国家生态县和生态文明试点县的热潮中,县政府组团去广东省韶关市考察生态建设情况。座谈当中,韶关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德军同志向考察团提起了“密云尖刀连”的情况。他本人就曾经担任过“密云尖刀连”所在的“红一团”的团长,这支部队现驻广东省揭阳市。从李秘书长的口中,考察团知道了“密云尖刀连”的大致历程。这支部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原属冀热辽军区特务团,1945年挺进东北,隶属东北民主联军热辽纵队27旅70团二营,后编入11纵和48军。离开密云后,进驻北平,编入55军163师南下作战。55军整编后,随“红一团”编入铁军42军,一直驻守在祖国的南疆,现属中国人民解放军42集团军163师487团二营。这支英雄的部队一直保持着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在南下剿匪、对越自卫反击战、“98抗洪”中屡建奇功。
  得知这些情况后,带队考察的王广双副县长当即决定,请李德军同志和“红一团”及“密云尖刀连”联系,正式建立密云县和“密云尖刀连”的军民共建关系。
  2008年是密云解放60周年,也是“密云尖刀连”命名60周年。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密云尖刀连”所在的“红一团”首长向密云县委、县政府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函。邀请密云县的领导参加部队的纪念活动并签署军民共建协议。接到邀请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原定县委书记夏强同志亲自率团参加此次活动,但由于在同一时间有重要的公务活动,因此县委决定由县委副书记李和平同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德春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密云县慰问团前往揭阳。
    11月24日晚,满载着密云人民深情厚意的密云慰问团抵达揭阳,受到了“密云尖刀连”所在师、团首长及揭阳市委、揭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的热情迎接。
  25日,“密云尖刀连”所在团党委,在驻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纪念密云战斗胜利60周年,纪念“密云尖刀连”命名60周年,同时举行军地双方共建签字仪式。
  慰问团刚一踏进军营大门,立刻被一种庄严、热烈,对来自老区人民充满感情的场面所感染。军营内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军乐嘹亮,大幅的标语抒发着人民子弟兵对密云人民的深情厚意。“密云尖刀连”所在营的全体官兵,在营区至会场近一公里的公路两侧列队欢迎,行礼致敬,给予慰问团最高的礼遇。当“密云尖刀连”连长边金勇向慰问团报告时,李和平团长跨前一步和他长时间地热烈握手,充满感情地对他说:“我们终于找到你们了,找到你们了。”    

纪念大会在刻有“密云尖刀连”五个金色大字的连部前举行。军乐队高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军地与会者首先向在攻打密云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默哀。接着“红一团”团长杨勇致辞,对密云慰问团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密云人民在解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向慰问团介绍了“红一团”及“密云尖刀连”的成长过程和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密云尖刀连”现任连长边金勇代表全连作了纪念报告。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县委副书记李和平同志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虽然60年过去了,但是密云人民时刻没有忘记那些血洒密云大地,长眠在潮白河畔的先烈们。烈士们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人格已经成为密云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密云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力量”。他希望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谋发展,创未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共创军地双方发展、进步的新局面。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德春同志宣读了《中共密云县委、密云县人民政府致密云尖刀连慰问信》。回顾了“密云尖刀连”在解放密云的战斗中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介绍了密云发生的巨大变化,衷心地祝愿“密云尖刀连”在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就。
  密云慰问团的到来,引起了尖刀连所在部队首长的高度重视。远在国外的王师长打来电话,对慰问团表示热烈欢迎,师祝政委在数百公里以外的军区参加重要会议,得知慰问团的到来,深夜驱车前往慰问团驻地,离开时已将近凌晨。充分体现了子弟兵对密云人民的一份深情。师陈宗云副政委在纪念大会上讲话,代表全师官兵对密云慰问团表示欢迎。衷心祝愿密云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政通人和,蓬勃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纪念大会的高潮中,李和平副书记代表密云人民向“密云尖刀连”赠送了写有“解放密云,功昭日月,军民共建,同创辉煌”字样的锦旗,还赠送了刻有中国印的奥运文化遗产摩崖石刻模型以及介绍密云发展变化的书刊、光盘和慰问金。“密云尖刀连”向密云人民赠送了刻有浴血密云情景的浮雕等珍贵纪念品。李和平副书记和“红一团”杨勇团长共同签署了“军民共建协议书”,把发扬军政军民团结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以协议的方式固定下来,共同延续用血肉建立起来的军地友谊。纪念大会在雄壮的“密云尖刀连连歌”声中胜利闭幕。
    纪念大会后,热情的主人们又邀请慰问团成员参观“密云尖刀连”所在的“红一团”团史馆,并到所属的“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功臣炮连”参观。“红一团”和这几个英雄连队光荣的历史、辉煌的战绩让慰问团的每一名成员都感到了心灵的震撼。
    “红一团”也许大家不太熟悉,但提起强渡大渡河、血战平型关、狼牙山五壮士却几乎无人不晓。这些事迹都是“红一团”光荣历史的组成部分。这个诞生在秋收起义之中、“三湾改编”后和毛泽东同志一起上了井冈山的英雄部队,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成为为数不多的团史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几乎同步的英雄团队,涌现出了罗荣桓、粟裕、谭政、杨得志、陈伯钧等153名将帅,是享誉全军的“百将之团”。其中的“大渡河连”就是在长征生死攸关的大渡河战斗中,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雄连队。“狼牙山五壮士连”更是因马宝玉、葛振林等五个英勇不屈,同敌人血战到底,义无反顾地跳下悬崖的英雄而得名。“功臣炮连”则是黄土岭战役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而名扬天下的英雄连队。在解放战争中,“红一团”的番号是48军142师424团,直接参加了解放密云的战斗,其中的“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密云尖刀连”都是担任主攻的连队,为解放密云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在“密云尖刀连”的士兵食堂,慰问团成员和全连官兵共进午餐。李和平副书记,向德春部长走到每个班里面,向战士们敬酒。感谢他们的前辈为密云人民作出的贡献,勉励年轻的战士们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军事变革中争做时代的尖兵。
    本来,按照事先商定的议程,在离部队百里外的揭阳市区吃完晚饭后,慰问团活动就结束了。但在返回驻地的途中,被人民子弟兵的热情和真挚所感动的李和平副书记和向德春部长临时决定,重返“密云尖刀连”,和年轻的战士们再见一面,再道一声珍重。部队的首长考虑到慰问团一天的活动非常紧张、非常疲劳。对李书记说不必去了,由部队首长把慰问团的心意向战士们转达就行了。但李书记和向部长执意要去。在茫茫夜色中,慰问团驱车百余里,再次来到战士们中间。
    慰问团的再次到来,深深感动了全连官兵,“红一团”杨宏斌政委充满深情地对战士们说:“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人说一切都在向钱看,军民关系就是那么回事,你们从密云的亲人们身上看到的却是军民情谊似海深。在地方工作十分繁忙,又面临年终岁末的情况下,密云的亲人们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首都北京来到粤东南国看望你们,不顾疲劳,两次来到尖刀连慰问。充分体现了密云人民、革命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一往情深。你们要把这种无价的情谊化作刻苦训练、努力学习的动力,当一个无愧于密云人民,无愧于祖国的好战士。”
    李书记在杨政委的邀请下发表了即席讲话,勉励战士们牢记胡主席的教导,发扬“密云尖刀连”的优良传统,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放心。李书记、向部长和每一个战士握手告别,互道珍重。此情此景让人激动不已,终生难忘。慰问团返回驻地时已是午夜时分。
    慰问团的活动结束了。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难舍难分的军民鱼水情却长久地留在了“密云尖刀连”和每名慰问团成员的心中。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曾有过70个军、210个师、近千个团队、数千个战斗连。而在这几千面军旗中,赫然写着“密云”二字的也许只有“密云尖刀连”。这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也是密云人民的光荣;这是人民军队的财富,也是密云人民的财富。

“平津烈火,克敌密云,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我们是军中光荣的英雄连……我们是英勇善战的尖刀兵。”一曲嘹亮的“密云尖刀连连歌”,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密云所做的贡献;记住他们对密云人民的一片深情……
    祝英雄的“密云尖刀连”青春常在!
    祝英雄的“红一团”再创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