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故事
邓华同志谈东进暴动和西撤
  • 来源:密云区党史办
  • 发布时间:2019-07-25 19:03
  • 【 字体:      】

一、我们部队于一九三八年三月间到平西。不久,地下河北省委先后派了吴德、李楚离来平西,目的是要我们部队到冀东去支援冀东暴动。当时他们告诉我们情况是:省委准备在冀东搞一个几万人的大暴动,主要力量,一是冀东特委领导的李运昌部,主要在遵丰玉迁地区,党和群众基础较好,过去曾暴动过;一是高志远部,主要在路南,高过去和国民党有关系,现和我们接近,我们有人在那里做工作;一是洪麟阁部,主要在玉田以西南地区,洪是无党派人士,与我们关系还好。省委在天津还搞了一个统战组织“华北武装自卫委员会”,有我们党,有国民党(接近我们的)和无党派各方面知名人士,通过自卫会来组织冀东几部分力量的暴动,准备在青纱帐起来就发动,要求我们去策应支援(以上是谈话大意)等等。至于省委具体计划、安排,建立根据地的打算,以及老马的态度,都未谈,省委内部讨论研究,我不知道了。我们把省委来人所谈情况和意见报告和请示了军区,以后军区转来八路军总部电令,大意是:宋、邓两支队合组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为司令员、邓为政委;该纵队应积极支持冀东人民的起义,并建立冀察热根据地,与地方党密切联系;属总部建制,归军区指挥,等等。我们部队大概五月底出发,进入兴隆地区后,承德、古北口和冀东的敌人连续地向我们合击。我们与敌回旋了一个时期,冀东人民抗日起义乘机发动起来了。
二、七月初旬,我们到了密平蓟以后,进到遵玉丰地区,见到了李运昌。除迁安滦河以东,其余大部地区基本上发动起来了。那时究竟有多少人搞,不清楚,大概李运昌部有一两万人,高志远部万八千人,洪麟阁部三、五千人,此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小部队。那时主要的问题是不统一,各搞各的,都在搞人搞枪。有的部队纪律也比较差。我感到,为了统一行动,打击敌人,为了长期坚持建立抗日根据地,几个部分必须统一起来才好,因此建议省委来人召集各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开个会,讨论解决。以后省委派来李楚离,在铁厂开会,各路司令没来,只派来代表。会议内容:省委没有具体意见,我与楚离商量后,先由我报告形势、任务和当前的工作等问题,并提出了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等等。讨论中大家都同意我的报告,认为为了共同对敌,建立并长期坚持根据地,必须统一起来,采取军区的组织形式来统一指挥。并推定宋时轮为司令,宋未回部队前由我主持,李、洪、高为副司令兼各路司令,伍晋南为政治部主任等。这个会主要解决统一指挥的问题,先统起来,其他问题以后再说,没讨论边区政权问题。会后,我把情况报告了军区并告宋速回主持工作;李楚离回天津去了。这个会开得还好,但因各路司令没有来,特别洪、高怕我们把他们的队伍统掉,所以决议难执行,还是各搞各的。
三、不久,宋回到铁厂,我把会议情况又同他谈了一下。那时他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山区建立一个比较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长期坚持冀东的游击战争,并提出到都山去,说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曾在那里坚持过。但因事先没有详细调查,那儿是大山区,人烟稀少,敌人在进攻义勇军时又修了一些碉堡、公路,所以部队还未到都山就被敌人顶回来了。干部情绪又受很大影响,要求西返,在冀东留少数部队,在当地党领导下,配合人民武装坚持。因此纵队党委召开会议讨论(是否九间房或新庄子,就记不清了)[注],除纵队党委委员外,还有部分高级干部参加。这次会议开得仓促,我回忆省委没有人在冀东,故未参加。在会议中,绝大多数同志认为冀东是平原,离平津近,离东北又不远,交通方便,敌人易于调动;新起来的部队又未经过整训,各搞各的;青纱帐倒了,敌“扫荡”,主力坚持很困难,新部队又可能受损失。因此,不如留下少数部队在当地党领导下配合地方人民武装坚持,主力西返,依托平西,开展平北,把平西、平北、冀东联接起来。新部队动员一部分到平西整训,明年再回,就可成为骨干,这样才能更好地长期坚持冀东的游击战争。但也有很少的同志认为,在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下,敌后形势很好,晋察冀、冀中、平西都搞起来了;冀东我们的党有相当基础,群众条件好,有相当武装力量,是可以坚持的。那时我的看法是:冀东有条件坚持,而且必须坚持,这是基本的,但如何坚持,特别是青纱帐倒后怎样坚持,绝大多数同志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只能把会议意见综合上报,请示行动(以上均是大意)。这次会议决定,准备留陈群支队坚持遵玉丰地区,包森支队坚持遵化以北地区,单德贵坚持密平蓟地区;西去整训部队多少,由各路决定。会后,我们一方面把会议情况和意见上报军区总部,一方面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宋率主力到密平蓟地区,我留小部在遵玉丰地区。可是宋到蓟平密之后,上面还未回电,就把主力拉过潮白河以西,去了平北。以后军区转来总部的电报,大意是:尽可能坚持。我又把宋已将主力带过河西的情况上报了,又接回电,大意是:你们认为主力坚持有困难,则按你们意见办理。是两次回电还是一次回电两个意思,已记不清了。
四、马辉之、姚依林、谢普生带了刘绍襄是在我们走的时候才来的。我当即把冀东情况和宋已将主力带过河西的情况向他们谈了一下。我回忆,当时马表示还愿意坚持,但主力已走而又不得不走,到了平西以后再说。新部队西去整训,是我派了干部到李、高、洪三处传达意见的。李、洪不愿意走,只把少数部队西撤。那时高已有四、五千人到路北,他们愿意走。因宋率主力是分两地过平古路的,敌已警惕,并有准备。当我们跨过平古路,到潮白河边时,拂晓打响,直到黄昏,我们和高部主力才过了河,进入平北山区。李、洪部队本不愿意走,前面打响,他们就往回拉了。高又有小部往回拉走,被敌人打散是少数,损失不大。我们到平北之后,与宋会合,才知道平西又为敌汉奸队盘据,当即决定留小部队在平北开辟工作,主力南下恢复平西。到平西不久,中央决定派肖克来组织挺进军,指挥宋、邓两支队和冀东部队。马辉之他们组成救委会,在挺进军领导下搞地方工作。我们支队向平西东南发展。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