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故事
乙化县担架团
  • 来源:密云区党史办
  • 发布时间:2019-07-25 18:35
  • 【 字体:      】

1948年11月下旬,辽沈战役结束,平津战役开始。乙化县委接到平北分区的命令,配合大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参加平津战役。11月底,乙化县组成了担架团,下设三个营,近一千人。县武委会主任杨玉轩担任团长,县委副书记李全善担任政委,县武委会副主任牛尚武担任副团长。担架团机关设政治处、供给处,另有两名医生。政治处主任由郭万田兼职,我负责供给处的工作。团下设三个营,娄仲横任一营长,娄庆会任二营长,张云宽任三营长,每个营都有教导员。营下设连、排、班。连干部全都由抽调的区干部担任,担架队员是以乙化县自卫军为主体,四个人准备好一副担架。当时虽是冬季,队员们都穿着夹鞋。有的衣服穿得较薄。 

12月3日,担架团由石塘路出发,途经渤海所,在此听候命令,等待和大部队接头。粮票、菜金由大部队供给。结果,住了两日,未能与大部队接上头,担架团给养没有了,就派我回县政府所在地石塘路去领取菜金和粮票,并派两名武装民兵同去。我们回到石塘路,领取一洋面袋边区票,一洋面袋粮票,我们没数是多少,就返回渤海所。知道担架团已开走,我们边打听边追赶了一百多里,到达四海时,天黑了,走进一家想借宿一夜,这家的房子被国民党军队烧了,我们只好住在屋地下睡会觉。早起走了30里路时,碰到一个小村子,老乡用村边大坑里的冰块化了给我们做点饭吃(当时全村都如此)。下午,我们每人吃两个冻柿子继续追赶,到天黑时在刘宾堡追上了担架团。此时,担架团和华北野战军的大部队接上了头,我们在此住扎三天后,接到攻打延庆康庄伪军据点的命令。下午两点吃饭,三点’出发。刚走二三里路,敌军三架飞机扔下几颗炸弹,又乱放一阵机关枪。担架队牺牲3人。留下人处理牺牲战士的后事,其它人继续前进。行至距康庄三里时,康庄的伪军逃跑,我们返回进了延庆县的关沟。一夜行军,早晨到昌平县城,南口昌平据点的敌军亦逃往北平。在昌平住两日,接到攻打石景山伪军据点的命令,于是,住冷泉,准备出30付担架,去石景山抬回十几位伤员,在冷泉住五六天后,被调往通县。 

由于战斗进展顺利,到11月下旬,留一个营在通县待命,其它两个担架营返回乙化县。留下的第一营在通县住了几日,等待我军与傅作义谈判的消息。1949年1月4日,第一营也回到了乙化县。 

(张万江口述  王敬魁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