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文曲星”祝文冕
  • 来源: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4-12-17 15:50
  • 【 字体:      】

密云祝氏主支是明代密云后卫军籍,祖籍江西德兴,明朝中后期这一家族因出了一名文进士祝文冕(刑部主事);两位文举人祝希哲(知县)、祝世祺(知县);两位武举人祝琦(守备)、祝世堂(游击);监生祝增(知县、刑部主事)、拔贡祝钦昊(卫教授)、岁贡祝时旺(祝文冕子,州判)、廪贡祝昭(未仕)、贡生祝天佑(教谕)、例赠长史祝允(祝文冕父)等 10 多位文武科举人物,而成为密云显赫的名门望族。现在密云走马庄、不老屯、石匣、古北口的祝姓大都为江西德兴祝氏后裔。祝文冕被誉为“文曲星”,可谓祝氏先贤的主要代表。

章丘立名

明朝嘉靖五年(1526),山东济南府章丘县来了一位新知县,叫祝文冕。他到城北女郎山祭祀诸神,登临女郎山之巅,俯瞰章丘城,对章丘城风水大加赞叹:“章丘城背靠女郎山,女郎山俯视章丘城,城山相互依附,有兴旺之相,山上一定有奇特盛景。”

县衙属僚说:“知县大人真是慧眼识珠,您刚来就看出章丘的不同之处了。确实有啊!在山的西面有七块奇异的石头,相传为天上的陨石降落于此,故名七星石。”知县说:“我们一同去看看。”于是章丘县衙一班人,“步溪谷缘临麓以登其处,得于荒烟野林之隙,大石岿然者四,小石岈然者三。”发现了传说中的“七星石”,大石四块,小石三块,有的如鲸鱼发怒,有的如虎豹蹲卧,周围雾气缭绕,石上绿萝苍痕,弥漫着神秘气息。

知县率众人参拜奇石,他一边抚摸着石上纹理一边说:“真是奇观异景啊!众石磅礴横列,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看周边的气运,这七块石头早已浸满了福气恩惠,该到它显灵的时候了,我们章丘的年轻学子们,就要从七而兴盛了!”

嘉靖七年(1528)戊子乡试,章丘果然有七名学子考中举人,比平时多了两倍。章丘乡试一下子考中七名举人,并且暗含女郎山七星之数,立刻引来众人好奇,有人就问县城内有名的风水先生:“人是万物之灵,人与石头真有关联吗?”风水先生答道:“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才,人才优秀石头也会有灵气。况且此石来自天上,暗合北斗七星之数。咱们新任知县文冕,文冕之冠,文曲星君也。点醒了他的同类,七星石才显灵呀!”

众人越听越有趣,风水先生又接着说:“事物隐显靠时间,气运通堵靠机遇。当这些石头未遇到祝侯时,它们只是普通石头,然而气运之机还要靠祝侯来开启,七星石因七名举人露出真身,七名举人也因七星石而彰显,这难道不是天地人的巧合吗?”众人听后心中释然,“您说的很明白,也没有奉承之语,应当记录下来传于后人,好好保护这七块神石!好好感谢文曲星降临本县。”

这是记录在《章丘县志》里的一则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新任知县就是密云人,叫祝文冕。

祝文冕,嘉靖四年(1525)举人,嘉靖五年(1526)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章丘县知县,在位期间“廉慧仁厚,积粟捕蝗民,得其利。”祝文冕到任后,修建学宫,延请名师,甚至亲自为学子们授课辅导,以自己亲身经历和经验开启了学子的智慧,才有了“七位举人”的成绩。嘉靖六年(1527)主持纂修《章丘县志》,对章丘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了然于心。百姓赋予神奇,以“文曲”比喻之,三年后即入祀章丘名宦祠。

《章丘县志》记载的祝文冕传

四川名宦

嘉靖九年(1530)以山东考评第一,升任四川成都府汉州知州(今三星堆地区)。在汉州,祝文冕秉承文学国学品质,修县学、建书院,倡导儒学。修渠课桑,民以殷富。汉州八景有两景与祝文冕有关。一是泮鲤呈祥,在州城内学宫前祝文冕曾修一泮池约十亩 ( 泮:即泮宫,古称考中秀才为入泮 )。那年祝文冕刚上任,池中有六尾红鳞,跃波游泳,大有跃龙门之势。当年果有六人中试。之后每遇乡试之年,春水初生,有金鳞游于其中,几尾即中几人,士子借此决科。此后便以“泮鲤呈祥”为汉州八景之一,屡试不爽。二是奎楼文笔,奎楼指州城东南角有奎星楼,嘉庆《汉州志》绘制的奎楼图为六角楼,计四层,高约十三米,上悬“奎星阁”三个大字,为祝文冕所书。祝文冕重塑奎星金身像,高约一米六,双目注视北方,左手执斗右手执笔,因奎楼建于城墙之上,更加显出高插云天的壮观,十里之处均可望见,犹如文笔一般,故称奎楼文笔。曾有不少学子,登楼祈祷奎星,盼望文运通达

嘉庆《汉州志》所绘汉州八景之泮鲤呈祥和奎楼文笔

王府长史

嘉靖十二年(1533),祝文冕再次荣升湖南岷王府左长史(王府丞相),是王府最高的行政长官,管理王爷的封地和王府事务。长史一般正五品。明朝第一代岷王朱楩,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先后封地陕西岷州、云南昆明等地。洪熙元年 (1425) 移藩于湖广武冈州(今湖南武冈市)。

祝文冕任长史时,第五代岷王朱彦汰因罪被革职,朝廷派德高望重的祝文冕出任长史,意在匡正礼法恢复王治,也有监督改造岷王之意。当时岷王府世子朱誉荣代管岷府事宜,祝文冕上任后帮助朱誉荣有条不紊的处理王府各项事宜。同时在祝文冕的引导和劝说下,朱誉荣上疏恳辞为父请罪(祝文冕代笔),感动了嘉靖皇帝,当年赐老岷王朱彦汰冠带,嘉靖十五年(1536)恢复了朱彦汰岷王爵位。老岷王也感激祝文冕之恩,新老岷王都把祝文冕待为上宾。老岷王还和祝文冕学习儒学经典、书法绘画,成为明朝王爷中文学水平较高的人,祝文冕还为老王爷取号雪峰道人。

湖南武冈原岷王府宣风楼

纂修县志

祝文冕凭王府长史善绩升刑部主事(破例准为正四品)。嘉靖末致仕回密云。卸任后教习子弟读书,多有成就,并查阅古籍,遍访民间,考察疆域,亲自撰写《密云县志》尚未成,可惜病逝。万历六年(1578)密云知县张世则寻得遗稿。据 1998 版《密云县志》记载:“于是周咨延访,得邑人祝氏所辑略而未成者,敬延太学及诸弟子员有良史才者,列馆兴事。复诹访于老师后生所传闻,检括簿书图籍所记载,搜遗阐隐,芟芜订伪以成帙。”张世则在县志序中还特别提到邑绅祝文冕的名字。祝文冕还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名列《中国历代书法家词典》,留有《檀岳峰》诗一首收录于县志。

康熙《密云县志》所列纂修祝文冕名字

(作者:韩志正)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