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开,出身于战国后期鲁国秦氏,军事世家,后迁居燕国,燕昭王时著名将领。《史记 • 匈奴列传》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馀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意思是:燕国有位贤能的将领叫秦开,到东胡人那里做人质,胡人特别信任他。他回国后袭击并打退了东胡,东胡后退千余里。当年那位同荆轲一起去刺杀秦王的秦舞阳,就是秦开的孙子。
燕国,始建于西周初,鼎盛于战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地处中国北方和辽东地区,与东胡相邻。“胡”是指匈奴人,因东胡人居住在匈奴东部,故称东胡。东胡人逐水草而居,牧养马、牛、羊等,以穹庐为宅。凉秋九月,塞外草衰,胡笳互动,牧马嘶鸣,满是悲风萧条之声。适值秋天谷熟,塞外胡兵依仗秋高马肥,骚扰中原,抢掠财物,如风般来去无踪,燕国边地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居民远走他乡,流离失所。
战国后期,东胡逐渐强大,开始从北部进入辽东地区。公元前 315年,东胡人打败燕国,势力进入塞内,控制了燕山以北的整个东北地区,迫使燕国臣服于东胡,并向其提供人质。秦开作为燕国的人质进入东胡。他品德高尚,深得东胡信任。秦开在东胡数年,卧薪尝胆,对其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特别是军事战术,熟记于心。在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了队伍,逃回燕国。秦开向燕王禀报了在东胡的所见所闻,分析东胡的地理形势、军事战力等,建议燕王出兵收复辽东,他愿挥金戈,冒矢石,率众进击。燕昭王励精图治,认为秦开军事才能突出,熟悉东胡情况,便采纳了他的意见,委以兵符,勒以军法,任命他为大将,北击东胡。
公元前 283 年,秦开率领燕国大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 ( 今延庆境内 ) 向密云地区的渔水 ( 今白河 )、鲍丘水 (今潮河 )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东胡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西辽河上游,燕军与胡人接战。《史记》记载:“(东胡)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士力能母弓,尽为甲骑”“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 ( 铁柄小矛 ) ”,却怎敌训练有素,纪律严整且装备精良的燕国大军。再战再败,东胡一直朝北逃遁,辽东地区尽归燕国,燕向东北拓地千余里。秦开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将俘虏的妇女和孩子送还东胡,东胡人大为感动,从此双方长期保持和平安定。
秦开却东胡雕塑
为加强管理,公元前 283 年,燕国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同时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建成西起造阳(今张家口),东到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燕的疆域一跃超过赵、齐、越三国,仅次于秦、楚,造就了燕国盛世。渔阳郡域包括今河北省围场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以北,北京怀柔、通州以东的广大地区,北接蒙古高原,东南连渤海,是一个由南向北的狭长地带。渔阳郡治位于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南的南城子,处于郡域中部偏南,北部是燕山崇山峻岭,南部是华北大平原,地处南北交通孔道,北控古北口要塞,南抵燕都蓟城,是蓟城北部的第一重镇。渔阳城地处渔水(白河支流)北岸,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故名“渔阳”。
燕国渔阳郡地图
秦开却东胡,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扩展到东北地区,将中原文明延伸到蛮荒之地,成为中国东北地区进入中华文明体系的转折点。渔阳郡自燕昭王二十九年(前 283)设立,到唐乾元元年(758)废置,断续存在了一千余年,其中郡治设在密云长达 726 年,作为北京东北部最早的行政建置,自此开启了密云地区的历史新纪元。
(作者:陈奉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