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密云循吏徐光前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3-11-24 15:22
  • 【 字体:      】

徐光前(1573—1613),字裕伯。出生在山东泰安州新泰县 ( 今新泰市)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徐良质,官至南阳别驾,祖父未仕,父亲徐思以秀才出身追封文林郎。据《文林郎密云县知县徐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徐公墓志铭》)记载:“公以夙慧,丰颖特异,性既芳洁,姿亦修美,白皙玉立,见者识为国器。”意思是徐光前从小就很聪慧,才能出众不同常人,而且是一个性情高雅之士,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是国家栋梁之才。乾隆《新泰县志 • 循良篇》称其是一位“才高学富的著名循吏”。所谓循吏,就是指守法循理的廉官能吏。万历二十八年(1600)徐光前中解元;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任交河知县,自此开始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为官生涯。

两立生祠

交河县在明代属河间府,古为燕赵之地,民风彪悍,《徐公墓志铭》称:“其民俗獍悍难驭,多捍文罔,不乏椎埋武断者。”即当地百姓不听教化,且不乏行凶作恶之人。对此,徐光前早有耳闻。他在上任之前特意向好友、谪居在家的秦士文取经。为什么要拜访秦士文呢?原来秦士文和徐光前一样,也是从山东走出来的一位名宦,他的老家在蒙阴县,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先后任宝坻、密云、长治知县。三县与交河县相近,都处于燕赵边塞之地,情况大抵相同。

听了好友的关于宝坻县介绍后,徐光前便萌生了以法治县,杀一儆百的治县方略。刚到交河,他不露声色地明察暗访,而后迅速抓捕了一批在当地品行恶劣的无赖恶霸,通过公开审理予以严惩法办。随后,他又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条文,连昔日称霸一方的世族豪强们都非常惧怕。《徐公墓志铭》载:“豪右股栗,皆慑公,钩距相戒勿犯。”在徐光前的治理下,交河县社会秩序逐渐好转,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作为父母官,徐光前爱民如子。在治县理政过程中,他体恤民情,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当时,县衙的一些人和税课局(明朝置于地方各县的税务部门)的官员相勾结,借收税之名压榨百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徐光前查知事情原委后,明令公布一切征收赋税第取如额而止,戒司椟者不得多索。羡余令民得金钱并输。意思就是一切国家必须要征收的赋税,达到标准就行了,严禁收税的官员多收乱收赋税;对于一些附加税,老百姓可以用金钱结算也可以用财物折抵!此举一经推出,马上赢得了全县老百姓的拥护。徐光前的举措可谓是兴除利弊,既打击了贪官污吏,又减轻了百姓负担,当年交河县再没有出现百姓拖欠赋税的现象。

徐光前到交河县之后,直隶一带出现了严重旱灾,老百姓饥寒交迫,背乡逃亡。身为知县的他利用自己的关系多方募捐,赈济百姓,使大灾之年的交河百姓生活安定,道无饿殍,“境内编甿无有殍于道者,全活无虑。”百姓们无不感念徐光前的救命之恩,“数千百人民皆喁喁见德曰,邑侯实生我。”

徐光前做的另一件得民心之事,就是平复冤狱,为民做主。审案时他不但注重证据,还善于察言观色,于细微处发现问题的端倪,剖析案情,令人折服,让奸猾之徒难以诡辩逃脱制裁。他对于弱者常怀恻隐之心,扶危济困,公平公正,连邻县蒙冤受屈的百姓都来找他为其审理案件,而他“情伪微暧,片言立剖,各洞见其肺腑。”徐光前的公正廉明赢得了百姓们的尊崇,都称他“卵翼乳哺,抚善弱,欲加诸膝,而以惩弗率。”意思就是他像鸟儿孵卵那样爱护百姓,帮助和抚慰善者弱者;对待百姓他就像父母把孩子放在膝盖上那样保护,严厉惩处坏人恶人。百姓们爱戴徐光前,当地的豪强劣绅,对他也是敬畏如神明。

在任三年,交河县民风为之一变,吏部的官员在考察他时,都称其廉洁干练,特别会处理一些繁难事务。交河百姓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更是两次为他建立生祠,足见其政声卓著。

五次荐请

万历三十八年(1610),徐光前调任密云知县。巧的是,他的前任正是其好友秦士文。接任之时,故人相见分外亲。秦士文对徐光前在交河的政绩颇为赞赏,不过他告诉徐光前,密云与交河虽都是边关,但密云的情况更为复杂。这里是京畿北屏、三辅重镇,老百姓生活困苦,难以安抚。

上任伊始,徐光前对密云进行了深入查访,确定了整肃纲纪,“先治军、后抚民”的方略。因为他发现,密云驻军很多,军纪涣散,常常有士兵出来扰民,他们还与衙门内的官吏、社会上的地痞恶霸相勾结,欺行霸市,无恶不作,于是他“独持丰裁,法令森严”,严惩了一批违法的兵士、恶霸以及衙门里的恶吏,使“守边戌卒不敢恣意横行”,全县各级官吏“亦罔敢有冒昧触公禁者”。整肃纲纪的同时,他还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当时,有一个豪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没有谁敢奈何他。徐光前不畏强暴,单人独骑,直造其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礼制之”,豪强被徐光前的胆略所折服,自此“默自敛戢”,当地百姓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对于徐光前“治”军之事,时任蓟辽总督、驻军在密云的王象乾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对他大加赞赏,多次邀他到府长谈。于是,徐光前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即“整饬战守长计,胪列筹边十议,凿凿石画。”他所提出的十策固边战守之计,初显了其军事才华,得到了王象乾的赏识,而此后的“密云保卫战”,更让王象乾对他刮目相看。原来,徐光前发现,密云百姓之所以生活困苦,最大的原因就是敌人的掳掠。密云三面临边,虽然驻军颇多,但多以步军为主,而敌人则是骑兵为主,踪迹飘渺,来去如风,常常突然而至,大掠之后随即撤离,令人猝不及防,令百姓不胜其苦。于是,徐光前一方面亲自到军营“行边阂武”,慰问戍边将士们,加强防守。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城防建设,修筑加固城池,并治械贮粮,加强边备。万历三十九年(1611)秋天,敌人的骑兵将密云城围得水泄不通,徐光前并没有着急害怕,他仔细谋划,将城中的军士井然调度,之后更是不顾危险,亲当矢石,率军防守,他还号召全城军民“吾固吾圉,奚虞门廷之寇也!”即只要我们守卫好家园,就不害怕侵犯的敌人。在他的带领下,军民同心,密云城固若金汤,数日不能破,终使“虏不能得志于我,逡巡引去。”百姓们都说,这一次保卫战的胜利“实借公(徐光前)保障力也!”军民咸称“边校得人”。这一战,也让王象乾真正了解了徐光前的军事才能,多次上疏朝廷希望能将他调到军中担任要职。《徐公墓志铭》载:“三辅军民,慕公威德,惟愿公旦夕且拥节麾,一展胸中甲兵,可寒羶裘之胆,櫜弓卧鼓,庶几有时。”意思就是如果他能统军的话,和平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了。

保境安民,让徐光前深得当地军民的拥护,但这并没有让当地百姓完全解脱困苦,因为他发现密云地区的百姓赋税过重,特别是为朝廷养马方面,按照规定,百姓每年要为朝廷养马 500 匹,据 1938 版《密云县志》记载:“县地军衙马多,民地三顷例得养马一匹,民深以为苦。光前力请于上官,得请地九顷养马一匹。”这样极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徐光前从此赢得了密云百姓的衷心爱戴。

治密三年,徐光前“轸念小民,罢苦隐忧,发展生产,蠲除繁苛,长虑不惮,擘画密云。民情、军务剖决如流,政绩卓异,受到一县士民敬爱”。他的政绩也得到了顺天府各级官员的认可,先后五次上奏折荐请、连呈推荐书三十二封吁求擢拔。《徐公墓志铭》记载:当路雅器重公,劳书凡五,荐书三十有二。于是,朝廷考绩之后对徐光前进行了嘉奖,并准备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三年任期届满之时,以其“材品卓荦(德能超群之意)”予以提升。但徐光前却谦称,自己在密云任职时间不长,且密云乃京畿重地,自己治理得还未尽如人意,因此请求留任。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但返密云仅两月,就感到身体不适,但他“爱民甚于爱身,理邑急于理疾”,最终“积瘁所致,一旦溘然朝露矣。”

徐光前是明代第一位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的密云知县,年仅 40 岁,可谓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他去世的消息,传遍密云,密云百姓无比悲伤,“父老巷哭相闻,荷锄拾穗,樵夫牧儿,皆为陨涕”。他的好友,秦士文赞他“宏才拟贾董,伟略拟韩范,居里以孝友著,服官以廉明称……顾丰于才而啬于寿,朝野惜之。”徐光前去世后葬于老家新泰祖茔,祀乡贤。

(作者:钱海侠)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