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心系百姓的好干部程博光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1-09-01 14:58
  • 【 字体:      】

程博光,生于1919年,原名郑连山,密云县尖岩村人。1939年高小毕业,任尖岩村小学教员。在学校他以日军侵占密云事实启发学生的爱国觉悟。翌年夏,参加抗日救国青年训练班后,担任尖岩中心村抗日村长。为抗日政府筹集钱粮、鞋袜。而对日伪政府催钱征粮,则虚与周旋。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时,劝其父将农民租种他家的土地无偿献出。丰滦密联合县工委书记马力曾亲切地称尖岩村为“小延安”。

1941年,他被选拔到抗日区政府工作,化名程博光。次年春,到平北军分区接受军政训练。训练结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五区助理员、副区长、区长。常化装深入日伪占领区筹措粮、款,坚决镇压敌、特、内奸。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调丰滦密联合县政府任实业科长。

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程博光先后任密云县、乙化县政府实业科科长。他常深入田间地头搞调查研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947年5月,程博光和同事到王家利村搞调查研究。在村边看见一位老大爷在谷地里间苗,他随即蹲下一起间苗,拉家常,询问全村有多少特困户,并建议利用田边的河水挖个透河井,或者由上边挖条渠浇地。晚上他就召集村干部会,研究抗旱和救灾的事。会议决定,靠河边打透河井浇地,组织有能力的人跑口外做买卖,往回换粮食,进行生产自救。为防止战略物资外流,程博光对国民党反动派破坏解放区经济的阴谋,进行坚决斗争,采取肃清“法币”的措施,建立封锁线,设立税卡,对国民党统治区实行大封锁。

1947年6月,乙化县三区区委书记王惠民携枪叛变投敌。6月下旬,乙化县委在石塘路召开会议,决定派程博光率工作组到三区恢复工作。6月底,工作组到达三区后,打伙会、杀保长、筹军粮,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工作组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7月5日,程博光和三区区长秦川、武装部长李宽及通讯员朱全福住在瓦山村(现属高岭镇)一户农民家里。由于特务告密,国民党13军58师1个营和古北口、兵马营、上甸子3个大乡的伙会数百人包围了这所院子。得知敌情后,他面对严峻形势,决定自己带通讯员朱全福率先突围。他们冲到院子里,因敌人火力太猛,双双倒在血泊中。敌人窜进院子,见程博光余息尚存,便凶残地朝他的前胸、后背、两肋等处连扎了7刀。程博光当场壮烈牺牲。敌人窜到屋里,抓住了秦川和李宽。撤走时,凶残的敌人又扒走了程博光身上的血衣,以便回去邀功请赏。三天之后,敌人在古北口肉丘坟枪杀了秦川和李宽。

瓦山事件震惊了整个乙化县,县委、县政府为烈士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一手制造瓦山事件的刽子手敌营长王某某在新中国成立后混入了石家庄市河东区棉纺厂工作,后被查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